近年来,不少作家在《青岛文学》《齐鲁晚报》《青岛日报》《青岛早报》等报刊发表文章,都提及我在1973年开办过“《市南文艺》街头诗画”的事。作家兼企业家张世德(现任青岛益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在文学里,我是谁》中赞扬道:“吕铭康先生为办好每月一期的市南诗画廊,倾注了自己大量的热情和心血。他淡泊名利,对普及文化事业的责任感,对诗歌爱好者的褒扬提携,现在已很难寻觅了。”作家、媒体人刘涛在文章中写道:“感叹吕铭康老师对青岛文学的贡献。”我读后,非常感激他们的赞誉,并对此感慨万千……
20世纪70年代,文学园地匮乏到了极点。我作为一个在工厂工作的文学爱好者,也为没有发表园地而苦恼。1972年,当时的台东区文化馆在台东一路(青岛十四中门前)办起了“台东文艺街头诗画”及油印刊物,影响颇大,很受欢迎。时年28岁的我深受启发,便主动与我非常熟悉的市南区文化馆联系,请求在他们门前(中山路、德县路口)的12个宣传橱窗创办“《市南文艺》街头诗画”,由我担任主编(那时我已在各地报刊发表了一些儿歌与诗歌作品)。我从1972年年底开始筹备,1973年正式创刊。从此,青岛的业余作者就多了一块宝贵的发表园地。
要创办刊物就得有稿源,我灵机一动来了个“两条腿走路”。一是约稿,我登门拜访了五六十年代早已蜚声全国的儿歌作家刘饶民,又找到了当时还是青年的优秀诗人刘辉考、纪宇等,他们又为我引荐了许多发表文学作品的朋友;二是到《青岛日报》副刊去求援,寻找他们不用的诗稿。我终于如愿以偿了。但令我始料未及的是,每天能够收到大量来稿。那时投稿完全是由文化馆邮资总付,作者只是在信封右侧剪去一角,并注明“稿件”即可。有时每月能收到诗稿500余首。
油印本《市南文艺》(吕铭康刻印)
我办“诗画廊”完全是单枪匹马,义务劳动。编辑部就在我那一家三口蜗居的7平方米小屋里。每期“街头诗画”的内容请我高中的语文老师王励庚用毛笔誊抄,每首诗歌的题目就请当时在青岛市工人文化宫的著名书法家高小岩题写,插图则请现已成为著名国画家的窦世魁(时在台东银行工作)、著名版画家张白波(时在青岛六中教学)和著名工艺美术家沈嘉荣(时在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创作。每月1号出刊,周围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煞是热闹。当时,我还为山东出版社组稿出版了诗集《春笋集》。其后,当时的市北区、四方区、沧口区也都陆续开办了“街头诗画”。(www.xing528.com)
这些投稿者老中青、工农兵都有,不少作品很有水平。他们中有著名儿歌作家刘饶民、著名诗人符加雷、残疾诗人马立彦,以及当时的文学爱好者刘辉考、纪宇、栾纪曾、孙云晓、王玉、侯修圃、歌星(陆洪业)、高歌(王书和)、武世瑞、刘国屏、刘庆川、赵永(赵汝永)、孙保纪、徐学清、刘同昌、门秀山等,有初学写作的青年工人张世德、高胜历、梁青生、卢璟、张玲、张振湘、于向阳等,有当时在校中学生李洁、孔健等,还有著名话剧导演钱明等。其中有两位当时的青年女工张玲(青岛服装八厂临时工)和张振湘(青岛光学仪器厂工人),她俩的诗稿我是在《青岛日报》副刊编辑的废纸篓中发现的,感觉还算不错,就取了回来,请诗人武世瑞予以修改润色,发表在创刊号的《市南文艺》街头诗画上。作者中的孙云晓非常出色,他给市南街头诗画投稿时才17岁,是青岛四方区少年宫总辅导员,现在已成为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曾先后担任中国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主编、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时被聘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还是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他曾以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极大,如“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等,代表作有《习惯决定孩子一生》《孙云晓教育研究前沿书系》《孙云晓教育影响力丛书》《男孩危机》《女孩危机》等。还有当年青岛十九中的初中学生李洁,后来成为《青岛晚报》的资深记者,他撰写的《文武北洋》和《晚清三国》等书与文章影响极大,好评如潮。当时仅19岁的青年工人梁青生,后来成为“朦胧诗”诗人和优秀影视编剧,他还编写了不少电视作品。因撰写长篇报告文学《东部热土》而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文学奖的高胜历,80年代在《青岛文学》撰稿,赞扬我办的“市南街头诗画”是当时“荒漠中的绿洲”。46年弹指一挥间,他们中的许多人现已是著名作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教育理论家、资深新闻记者、编辑,也有颇有成就的企业家。现在,他们都已是退休老人,最年轻的也年逾花甲了。但其中不少人还在继续笔耕不辍、著书立说,或活跃在报刊、出版物,或在互联网开起了自己的博客、微博以及手机微信、公众号。改革开放的春风温馨扑面,大家都焕发了青春,再不会为缺乏发表园地而苦恼了。
1979年,我为青岛市少年宫主编了青岛第一本儿歌集《浪花花》,其中就有著名儿歌作家刘饶民、王玉、朱晋杰等许多人的优秀儿歌作品。
我之所以能够在1999年至2000年兼任《老年生活报》的副刊主编,随后又主编《2000青岛儿童文学选》,并获得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关键是我当年办“街头诗画”所积累的文学人脉资源。2002年主编《新世纪艺术散文选粹》,2004年主编《2003青岛儿童文学选粹》,2006年主编《青岛新童谣选》以及《行走在市北》(一、二集)《满天星》等其他许多文集,亦是得益于此。
2019年5月13日于青岛夹缝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