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华乐戏院有一套传统的经营方式,对一些长驻的基本演员始终都免费供膳食。这些基本演员,即内行话所谓的“底包”。他们演出有工资,即所谓“包银”。不演出时生活上也无内顾之忧。所谓“膳”,是一天两餐,都是糙米饭。一个“底包”可以领两份。担任主要角色的可以多领,如扮演猪八戒的武生演员刘相臣一次可以领五份,连家属吃的都够了。所谓“住”,一些单身汉都住在戏院里,或附近的济南路2号楼上,有家属的多住在中山路200号大院内或安徽路33号留云里大院内。因此,演员们演出都很卖力。当时的华乐戏院一年到头演出从无停时,这与经营有方、地点适中、票价低廉、演员卖力认真都有一定关系。而那时的永安大戏院虽然规模大,但时演时停。
抗战胜利后,当时青岛的麒派老生周麟昆组建“麟祥社”,他本人还是台东的光陆戏院的经理,他属下的所有成员都是常年在青岛定居演戏的京剧演员,因此,华乐戏院的基本演员都属麟祥社。当时凡从外地来青岛的京剧名角或剧组,他们演出所需的配角和龙套等,都必须请周麟昆的“麟祥社”中“底包”演员合作。青岛的京剧舞台都由周麟昆把持,只要他认可,这些演员就能吃得开、站得住、有戏演。他还非常重视“梨园义气”,对沦落在青岛衣食没有着落的演员,他总是慷慨解囊予以援助。评剧大师新凤霞抗战胜利后沦落在青岛。那时评剧叫“落子戏”,青岛观众对此感到陌生。新凤霞曾在第三公园露天演“野台子”戏,不能卖门票,门庭极为冷落。周麟昆闻讯,当即资助新凤霞到西大森南村路的天成戏院搞“京评同台”(即京剧与评剧同台混搭演出),非常吸引观众,这使她的生活得以改善。为此,新凤霞20世纪80年代初在她的回忆文章中,还特地提及在青岛的这段经历,非常感谢周麟昆的慷慨义举。
华乐戏院广告
华乐戏院还培养了不少优秀京剧演员。如在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中担任主角的著名武生宋玉庆,童年就是在华乐戏院度过的。他是麟祥社最小的成员,8岁时就粉墨登台演出京剧《借东风》中的诸葛亮,颇受观众欢迎。宋玉庆的父亲宋福禄,天津人,是优秀京剧琴师;姐姐宋玉蕴曾在山东戏校任教,教授京剧;两个哥哥和两个妹妹都是专业京剧演员。(www.xing528.com)
为了迎合周边观众的口味,华乐戏院主要演出海派戏,经常排演连台本戏《封神榜》《西游记》《火烧红莲寺》《呼家将》等,以机关布景吸引观众。一些常年演出的主配角演员,如老生陈鸿声、筱福卿,旦角雪艳梅、陈桂兰,武生刘相臣,丑角曹锡铭等,他们都是“戏篓子”,无戏不会,给一些较有名气的角儿配戏,就能收到红花绿叶之效。华乐戏院颇擅经营,“时令戏”最为突出。每逢元宵节就演《薛刚闹花灯》,二月二龙抬头演《王宝钏》,端午节演《白蛇传》,七月七演牛郎织女《天河配》,有时连真牛都牵上了台……因此,华乐的票房收入一直很可观。
宋玉庆主演的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剧照
青岛解放后,华乐戏院的基本演员进入“青岛前进京剧团”,由刘相臣任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