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以县为主”到免除学杂费
1993年,按照中央对基础教育“继续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要求,丰南施行小学村办、初中乡镇办、髙中和城区学校县办的管理体制,乡镇征收教育费附加弥补教育投入不足。
2001年,国务院明确了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指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为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投入体制,丰南区教育局于2003年率先在全省成立集中支付中心教育分中心,奠定了机制保障。
2006年6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其中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丰南区于2006年秋季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费和杂费,只收取书费,实行一费制;2007年秋季,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免除全部书费,资金全部由政府负担。
2008年秋季开始全部免除高中生学费。2007年秋季和2010年秋季开始,分别对职业学校和高中学生实施助学补助,职校生生均年1500元,高中生生均在1000元-3000元。助学资金由地方和上级财政共同负担。2010年秋季开始,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
自取消学杂费收费后,丰南始终按照省定最高标准,逐年提高学校生均公用经费。2008年开始学校烤火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在全区所有学校全面落实“暖手工程”“旱厕改造工程”“校车配备工程”等一系列惠及广大师生的民生工程。
二、教育均衡发展
自2000年起逐步形成了以“资源均衡、投入均衡”等多种均衡为基本模式的义务教育发展新格局。
(一)资源均衡
按照小学向中心村集中、初中向乡镇政府所在地集中、高中向城区集中的原则,先后将156所小学撤并为76所,36所中学撤并为22所,5所高中撤并为4所。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将撤并的高中改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撤并的初中大部分改建为小学,撤并的小学大部分改建为幼儿园和成人学校。根据成片集中的原则,将一定区域内规模较小的中小学整合在一起,通过新建、扩建已建成胥各庄学校、东田庄学校等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为解决城区小学择校问题,把办学实力相对较弱的第三小学办成第一实验小学分校,设立东西两个校区,随着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目前两个校区已分别独立。截止到2011年,已新建、扩建学校57所,全区农村学校楼房面积所占比例达到72%。目前,已有2所高中达到省级示范性髙中标准,并正在积极谋划新城区现代化髙中建设;建成省级示范性幼儿园3所,省级一类园18所,幼儿教育水平位居省市前茅。
(二)投入均衡
到2011年,区财政用于义务教育的投入已连续5年递增11%以上,其中80%用于农村中小学的校舍建设和装备投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实现全区所有学校全部锅炉取暖或地源势泵取暖。将乡镇中小学、幼儿园临时工工资纳入区财政预算,每年安排经费800余万元。在划拨学校布局调整配套资金时,对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不予发放,对经济条件一般的乡镇划拨50%,对经济条件较差的乡镇配套70%-90%。同时,对严格按照规定使用资金、认真组织项目工程建设的,优先拨付配套资金,并对如期完工的给予10%的配套资金奖励,激发了乡镇投资教育的积极性。近三年来,仅乡镇用于校舍建设的投入就达2亿多元。
(三)装备均衡
为使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环境,近三年用于薄弱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图书的装备资金,每年都超过1000万元。目前,全区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和音体美劳器材均达以省一类标准;全区中小学的专用教室、图书馆建设全部达到省颁标准。2011年又投入500万元重点用于实验室和教学实验室建设,与城区学校同步完成了小集小学、丰南四中、大齐学校等部分农村学校塑胶操场建设,今后还将在农村学校继续组织实施。
(四)师资均衡
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已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新建设标准宿舍、公寓近1万平方米。先后为薄弱校培训、引进英语、科学、音美等教师270多人,并通过组织农村教师外出学习、全员培训、城乡交流等措施,全面提高了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照顾农村学校和农村教师。对自愿到贫困乡镇中小学任教的城区和经济发达乡镇教师,每人每月给予500元交通费补助,已先后有115名优秀学校干部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规定在城区学校任教的教师到乡村中小学任教1至2年后,才能晋升高一级职称;薄弱乡镇的教师2年内不许外调;新招聘的教师和普通高中撤并后的富余教师,在农村中小学任教2年以上才允许参加进城公开选拔。
(五)机会均衡
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学生同样对待,实施免费教育。依法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将2所示范高中统招公助生指标,全部定向分配至全区所在初中学校,做到“校校都有升学指标,生生都能公平竞争”。
2009年丰南区被评为“河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和唐山市唯一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有20家国家级新闻媒体到区采访,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等媒体对丰南的做法进行了宣传指导。
三、优化办学环境
(一)调整学校布局
1994年全区共有小学247所,在校生58407人。随着学生人数逐年减少,1997年全区小学调整到186所,1998年调整到148所,1999年调整到146所,2001-2006年又分别调整到143所、129所、127所、115所、94所和77所。截止到2011年,全区小学为74所,布局基本合理。
1994年,全区共有初中学校31所,随着初中学生人数逐年减少,2006年,全区初中学校27所,2008年调整至24所,2009年调整至22所。到2011年,全区初中学校调整到20所。
1994年全区共有普通高中5所,到2010年调整至4所,将原钱营高中撤并到丰南二中,2011年大新庄高中撤并至丰南二中,至此全区共有普通高中3所。
(二)强化学校建设
第一阶段:建筑标准较高的砖混结构房屋
1994-2000年,全区各学校开始对砖木结构校舍进行改建,改为以砖混结构为主,建筑形式为平房和楼房为主。
第二阶段:建设高标准现代化校舍
从2001年起,以消除D、C级危房为重点。截至2005年底,基本完成了D、C级危房的改造任务,消除D、C级危房22500平方米。
在这一阶段,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建筑结构有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两种,校舍建筑的标准明显提高。
2008年,投资1200万元对全区农村中小学取暖设施进行整体改造,统一改造成采暖炉集中供暖。
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大力推进全区幼儿园园舍的建设和改造。截止2011年底,全区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63所,建设投入资金约1.4亿元,其中农村新建幼儿园26所,改扩建35所,投入建设资金1.2亿元。
2011年政府投资1500万元,旱厕改水冲厕所43个,总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自此,全区中小学厕所全部为水冲厕所。同时为配合此项目新打水井21眼,总投资375.8万元。
目前,全区中小学全部建成了达标操场,自2003年来共建成塑胶操场11个,投资6600万元。(www.xing528.com)
1994年以来,每年都要投入约600万元,对全区各学校原有的校舍进行维修,主要包括门窗更换、做防水、室内粉刷等,其中2006年至2011年投入维修资金4000万元。
表22-1-254 2001-2011年丰南区(市)中小学校舍建设情况统计表
续表
(三)配备仪器、图书
1993年开始,为迎接“普九”和“普实”复查验收,各乡、镇在增建校舍和小学新建、翻建校舍时,凡实验室用房达不到省颁新标准的,都按省级新标准建实验室用房,从而使全区的实验室及各专用教室的建设模式和附属设施的配置标准达到了全市领先水平。从1994年第一实验小学开始装备第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始,到1999年,全县初中已经全部安装了语音室设备和多媒体设备,有3所小学和11所中学装备了计算机教室14个。
从2000年开始,初中全部开设计算机课程。从2001年开始,在唐山市率先实行了初中毕业和升学考试中加试计算机基础知识,并以满分20分计入中考总成绩,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的装备进程。
到2002年,全区所有中小学实验室设备及教学仪器基本达到每2人一组标准,有5所高中、30所初中、14所中心小学装备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占各类学校的100%、100%、23.3%,所有中小学装备了校长办公系统,全市共建多媒体教室41个,有计算机的中小学全部接入互联网,基本实现了“校校通”,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从2003年开始,全区所有中小学全部装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中学和中心小学装备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小学开始开计算机课程,丰南一中、丰南二中、丰南三中和银丰中学开始建成规范的校园网,达到了班班有多媒体设备,实现了“班班通”。
到2011年,全区所有中小学实验室设备及教学仪器均达到省一类标准。有52所学校图书馆为省一级图书馆,校校有规范的图书馆,藏书总量200余万册。全区学生计算机教室144个,学生计算机达4480台,实现了学生上机中学一人一机,小学2人一机的标准。教师办公及各种专用计算机4177台,中学基本达到任课教师人手一机水平。有多媒体992套,20所学校实现了班班多媒体,72所学校建成有规范的校园网,建成了以教育局为中心的教育城域网,60个节点的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网络教学,资源共享。
从2004年开始,丰南区的教育装备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其中图书馆工作尤为突出。2004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现场会在丰区召开,2010年又有4所学校为全国中小学图书馆研修班的参观点,其经验和做法被总结为“丰南模式”在全市推广。2010年7月在广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EECF)论坛”上,丰南区的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经验“加大投入、强化管理,让图书馆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在论坛上做了典型发言。连续多年来丰南区教育局被评为省、市图书馆工作先进单位,被唐山市教育局评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单位。
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按照“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育人理念,各校普遍规范了班校会、团队活动、升旗活动,校园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科技节相继举办,红领巾广播站、团志愿者活动、大课间、“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活动普遍开展。
2004年,改变了评三好学生的惯例,实施了“十星级学生”的评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倡导特色学校建设。
(一)以儒学塑造特色
丰南实验小学西校区以“传承经典,培育君子”为办学特色,唐坊桥小学坚持引导学生“书写六年方正字,养成终身好习惯”,小集小学以“办诚毅教育,塑儒雅学生”为特色,建设书香校园,都成为丰南区乃至唐山市的小学特色建设典型校。
(二)以革命传统教育塑造特色
辉坨小学以“传承红色经典,培育全面发展人才”为育人特色,把革命传统精神的传承与新时期的育人理念融合在一起。
(三)体艺活动彰显特色
如西葛小学的抖箜竹、碱城小学的篮球、横沽小学的葫芦丝特色等。
2000年,实施“阳光体育”,各中小学上午两节课后和下午两节课后,分别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依次开展学校群体活动(广播体操、学校自编操)、学生个体活动(跳绳)、羽毛球、排球、游戏、抖箜竹等)。
2005年起,实施“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活动,将体育活动和艺术活动融合起来,全区普及。
2011年,学习山东省淄博市“乡村少年宫”建设先进经验,结合全区实际,选择14所中小学校,作为“乡村少年宫”试点,在全区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
这些学校的“乡村少年宫”共设置少年宫书吧、少年宫活动室、少儿舞蹈厅、绘画室、书法室、探究室、手工制作室、乒乓球室及篮球场、足球场等30多个项目,初步建成了功能相对齐备的活动室。学生依据自身爱好选择喜欢的项目。
表22-1-255 2007-2012年体育工作获奖表
表22-1-256 艺术教育获奖情况表
五、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
1995年,规范了各小学的课堂教学,从练习设计到作业布置上避免了机械性、重复性的设计。
2007年教育局根据各校情况,每周设一个无家庭作业日,并将具体安排写入学校工作计划。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不超6小时。严格控制学生每天家庭作业时间(一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二三年级不超30分钟,四年级不超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1小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