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棚室种类
1990年前,丰南蔬菜生产以大田露地为主,棚菜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94年全市棚菜面积1667公顷,到2002年,发展到3800公顷,增长1.28倍。2011年达到6667公顷,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3.7%。有30余年的棚菜栽培史,不仅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在棚室结构、棚室样式上也发生很大变化。棚室跨度由小到大,脊高由低到高,由有立柱到无立柱;采光面由一面坡型到圆拱型,使棚室内的光、温、水、气等形成的小气候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实现蔬菜的周年生产。全区各地蔬菜棚室的结构样式大同小异,主要有五种。
(一)加苫冷棚
最早的加苫冷棚有立柱,竹木结构,棚室跨度5.8米,脊髙2.2米,为一面坡型。1999年之后,改良型加苫冷棚,多为钢筋梁和竹木混合结构,无立柱,跨度增加到6-6.5米,脊高增加到2.5-2.6米,长度视土地条件而定,一般60-80米不等,采光面圆拱型,采光性能强,操作方便。种植模式为一年两茬西红柿加一茬芹菜,或一茬西红柿、一茬青椒、一茬芹菜。
(二)冀优I型日光节能温室
这种温室跨度6-10米,脊高3-5米,长度视土地条件而定。夜间加草苫,后坡覆物,后墙推土。采用新型温室骨架,具有强度高、寿命长、成本低、综合性能好的特点,解决竹木结构温室强度差、寿命短的难题,基本可以进行蔬菜周年生产。此型温室1996年由古冶区蔬菜试验场引进,首先在胥各庄六街和大新庄镇闫魏庄推广,2002年以后在全区范围内推广普及,重点分布在钱营、大新庄等乡镇。种植模式为上茬黄瓜或豆角,下茬西红柿等。
(三)寿光式温室
此型温室跨度8.5米,脊髙3.5米,棚顶夜间加草苫,后坡覆物,后墙推土。这种温室为钢筋骨架,投资较高,其跨度大,适宜耕作,保温性能差,适合安排春提前和秋延后蔬菜生产。种植模式为春提前西红柿或甜瓜,秋延后西红柿或青椒。
(四)简易温室
土墙高1.5米,跨度6米,脊高2.8米,适宜发展蔬菜的早春和秋延后生产。
(五)新式改良型联栋大棚(www.xing528.com)
是大新庄镇西崔坨村农业技术员张小山,2009年投资25万元,首建的全省第一个改良型联栋大棚。该大棚长110米,宽80米,高3.2米,占地1公顷,由10个拱棚并排连成一体。联栋大棚的主体材料是水泥立柱和竹竿,棚内立柱间距2.7米。此大棚比普通冷棚造价低,比钢架结构的节省投资75%以上,使用期可达15年以上;减少棚间距和棚边缘空地,可使土地利用率提高30%;棚内空间大,棚内立柱间距2.7米,便于机械化作业;缓冲能力强,易管理,通风好,不易产生病害,蔬菜长势好;可实现多层膜覆盖,保温性能强,受光条件好,棚内地温受外界环境影响相对较小,棚内温度比普通冷棚高出3至5摄氏度,春季可提前半个月定植,秋后收获期又可延长半个月,共可延长一个月的种植时间,蔬菜上市期正好介于暖棚和冷棚之间,有利于避开蔬菜上市高峰,提高收入。
二、棚菜基地
(一)东部冷棚蔬菜基地
有加苫冷棚和不加苫冷棚两种。加苫冷棚以大新庄、稻地两镇为主;不加苫冷棚以钱营镇、大齐镇为主。冷棚蔬菜基地主要生产丰南蔬菜的拳头产品一西红柿。2002年,冷棚面积2667公顷,播种面积6667公顷。
(二)东部小拱棚蔬菜基地
稻地、钱营、大齐等乡镇紧临唐山市区。大力发展小拱棚菜生产。其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可以多茬生产。经过逐年发展,形成以茄子、青椒、菠菜、香菜等早春速生菜为主的小拱棚菜基地,面积2000公顷左右。
(三)中部日光节能温室基地
西葛、尖字沽、黄各庄等乡镇高效节能温室蔬菜生产发展较快。抓住深冬蔬菜品种较少的时机,栽培黄瓜、豆角及西红柿等蔬菜,满足城乡需求,面积达2000公顷。
(四)西部精品菜基地(南孙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2011年,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棚、统一技术指导、统筹市场运作”的模式,在南孙庄乡建设占地5333公顷的河北第一日光温室群。第一期工程建设温室1333公顷,建棚6600个。2011年开工建设667公顷,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966个,建设占地27公顷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及占地3.3公顷的育苗基地。是年8月开始进行西红柿、黄瓜、芹菜、豆角等多品种深冬生产,成为面向京津唐、辐射东三省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