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丰南农业生产进入新阶段,科学种田极大提升亩产亩增收

丰南农业生产进入新阶段,科学种田极大提升亩产亩增收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丰南农业生产在农机、水利和科学种田的推动下进入一个新阶段。平均亩节肥3公斤,亩节成本9.4元,亩增产19.7公斤,亩增收45.5元。丰南区域内最佳播种期10月1日-5日,晚播麦田适当增加播种量。1996年,京冬8号播种面积占全部麦田的80%以上,成为丰南小麦的主导品种。(二)玉米根据丰南地区的气候条件,玉米有春播和夏播之分,选用的品种也不同。

丰南农业生产进入新阶段,科学种田极大提升亩产亩增收

丰南农业生产在农机水利和科学种田的推动下进入一个新阶段。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种植业的髙产髙效成为农民追求的目标。

一、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状况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2000年,全市测试土壤样品200个,获得数据1.2万个。当年推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5333公顷,占麦田总面积的44%。根据测试结果,提出施肥方案,小麦平均亩增产13.5公斤,全市增产小麦1080吨。2001年,对6667公顷玉米推广此项技术。2002年,对各种作物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总面积达2.67万公顷,普遍收到良好的效果。自2005年始,承担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推广工作,2008年,全区共完成土壤样品采集8017个,完成入户调查8000个,化验土壤样品8017个,完成化验指标10.2万项,根据不同土壤养分调查数据,建立土壤综合信息空间数据库及知识库,录入有效数据4.6万个。同时,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农户的对接。全区累计建成“一村一站”19个,为农户发放“一户一卡”2万张,为村站配置微机、打印机及专家施肥系统。农户拿着自己的卡,到任何一个查询终端都能查询到自家地块的耕地状况,并获得施肥建议服务,不仅解决农户盲目过量施肥带来的成本浪费,还提高产量和效益。全区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3.27万公顷,其中冬小麦4.13万公顷,玉米5.2万公顷,棉花1.9万公顷,水稻0.93万公顷,花生0.8万公顷,蔬菜0.33万公顷。平均亩节肥3公斤,亩节成本9.4元,亩增产19.7公斤,亩增收45.5元。节本增收近1亿元人民币

二、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技术在丰南运用十分广泛,几乎各种作物都有。最初是由蔬菜、瓜类开始,以后很快推广到其他作物。1994年,地膜覆盖棉花0.4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20%,地膜覆盖花生0.2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40%。1995年以后,地膜覆盖作物面积逐年增加。到2002年,各种作物地膜覆盖面积达到1.69万公顷,其中棉花0.5万公顷,花生0.23万公顷,土豆0.18万公顷,辣椒0.31万公顷。与未实行地膜覆盖之前相比,棉花亩增产18公斤,花生亩增产26公斤,瓜菜增产更为显著。

三、“两晚”技术

“两晚”增产技术是指在冬小麦—夏玉米—年两熟种植区,通过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期和小麦播种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增产潜力的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简便易行,不增加生产成本。丰南区从2007年开始推广此项技术。域内推广的夏玉米品种主要有郑单958、浚单20、蠡玉16、农大108等,收获期在10月5-10日。丰南区域内最佳播种期10月1日-5日,晚播麦田适当增加播种量。在适宜的播种期内,每晚播1天,增加播种量0.5公斤。2007年,推广“两晚”技术6666.7公顷,发放玉米良种22.39万公斤,小麦良种75万公斤。2011年,实施“两晚”技术1.07万公顷,小麦、玉米的亩产量分别比1994年增长26%和14%。

四、化学促控

化学促控技术运用在农业生产中,显示出省时、省力和增产的效果,日益被广大农民所接受,推广面积逐年加大。自1994年后,应用在小麦的调节剂有健壮素、多效唑等。此项技术可控制小麦、水稻的旺长,增加分蘖,防止倒伏,提高产量。1995年,引进乙烯利和百草枯进行棉花催熟示范,效果比单一乙烯利催熟快,既能提高前花,又减少了霜后花。当年示范10公顷,增产优质棉20%以上。此后,全部棉田都采用上述化控措施。2002年,全市使用化控技术的作物面积占全部播种面积的40%左右。2007年以后在夏玉米生产中也使用玉米健壮素、多效唑和助壮素等,降低玉米植株高度,增加抗倒伏能力,达到增产的目的。2011年,全区使用化控技术的作物面积占全部播种面积的60%左右。

五、品种改良

(一)小麦

1994年,丰南地区小麦主栽品种为丰抗8号,搭配种植京冬6号和京冬8号。在生产实践中,京冬8号小麦在当地表现较好,适应性强,喜肥水,抗倒伏,最高亩产可达470公斤。1996年,京冬8号播种面积占全部麦田的80%以上,成为丰南小麦的主导品种。2005年以后,轮选为987小麦品种,由于分蘖力强,产量值较髙,逐渐成为丰南小麦的主导品种,2011年该品种的种植面积达小麦播种面积的90%左右。

(二)玉米

根据丰南地区的气候条件,玉米有春播和夏播之分,选用的品种也不同。1994年,春播品种有掖单13、唐玉3、太和1号、唐抗8号等,夏播品种有唐抗5、唐玉5、唐玉1等。春播品种中掖单13秸秆矮,株型紧凑,穗位低,抗倒伏,米质好,成为春播玉米的主栽品种,播种面积占到60%以上。夏播品种唐抗5适应性广,抗病抗倒伏,品质优,为夏播玉米的主栽品种。1997年至2002年,又陆续推广农大108,农大3138,涿玉6,沈单16春播玉米品种,唐玉10、涿玉9、冀玉9、泰玉1、永玉2夏播品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又得到提高。2011年春播品种主要有三北六、三北21,但在实际应用中春夏播玉米品种界定并不明显,出现夏种春播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抢农时,提早收获。期间大面积种植的主要夏播品种有郑单958、浚单20、中科11、纪元1、纪元128。出现玉米品种多而杂现象。(www.xing528.com)

(三)水稻

1994年,丰南水稻品种主要有晚88-1、90-3、1187等品种。1995年引进垦育4、垦育16。其中1187品种产量较高,米质较好,1997年以后为适应稻谷销售的需求,该品种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1年达到全部水稻面积的70%以上。2002年引进生育期较短的盐丰47-831水稻新品种,以适应水资源的缺乏,2006年以后其品种成为丰南水稻的主栽品种,2011年盐丰系列水稻品种达水稻种植面积的90%左右。另外,在2004-2005年期间,曾引进垦稻2012、垦稻2003、垦稻2011、新90-3、金穗3号、金穗4号、垦育20号、优质2号、优质3号、垦糯3号、K51-15、垦优2018等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引进津粳杂2号、辽宁1052、辽优5218、沈农616、沈农016、屉优418等6个超级稻品种进行示范性试验。因为水源不足等原因,未能推广普及。

(四)棉花

1994至1998年以辽棉10、唐棉3为首选品种,但都易发生棉铃虫。期间开始引进美国新棉33B、321抗虫棉新品种。特别是美国新棉33B,因其高抗棉铃虫、成熟早、产量高,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2年开始,又引进美国新棉99B,在产量和抗虫性方面优于新棉33B,因此成为丰南棉花的主栽品种。随着新棉99B品种的退化,相继出现更多新品种,从而出现棉花品种多、乱、杂现象。2004年,引进河北省农科院冀1506、河北农大KB18、邯郸7860、河北省棉花研究所冀育768等新品种。2005年,引进鲁研棉22号、华光1号、豫棉1号、小叶邯333、SGK321早熟系列、鲁研棉新品种系列等抗虫新品种。2006-2007年,引进邯郸棉系列品种及中抗47、丰旺系列品种。2008-2011年期间,引进的棉花新品种主要有华杂9、风雷2、丰抗王、滨棉1号等品种。棉花品种多,更新换代快。

(五)花生

1997年以前,丰南花生一直以鲁花8、鲁花9、伏花生为主要栽培品种。1997年以后,陆续引进3323、8252等新品种。2011年种植的品种有唐8252、冀花四、冀花五、淮花8、冀油4、白沙等。

附:吨粮田建设

丰南吨粮田建设是两高一优(髙产髙效优质)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工程。1994年,全市吨粮田建设面积0.61万公顷,平均亩产粮食934.8公斤,亩产值995.4元,亩效益678.4元。种植模式有两种:小麦、玉米两茬平作,共0.27万公顷;小麦、玉米、豆类三茬套作,共0.34万公顷。1995年,全市吨粮田建设面积0.83万公顷,平均亩产粮食741.9公斤,亩产值1257.6元,亩效益847.6元。1996,全市吨粮田建设面积1.26万公顷,平均亩产粮食810公斤,亩产值1164元,亩效益714元。1999年,全市吨粮田建设面积1万公顷,平均亩产粮食928公斤,亩产值1009.6元,亩效益729.6元。2002至2011年,吨粮田面积基本保持在1万公顷左右,产量和效益逐年有所提高。

上茬小麦下茬玉米两茬平作是吨粮田的主要模式。小麦选用的品种为丰抗8号或京冬8号,玉米选用的品种是唐抗5或唐玉10,但由于气候原因,小麦和玉米的产量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通过试验示范,研究应用春玉米塑料软盘育苗,麦收后移栽的技术。1996年,此项技术在西葛镇示范成功,1997年后推广。玉米育苗移栽比麦收后播种,亩产提高150-200公斤,亩经济效益提高100多元。

表8-3-94 1994-2011年部分年份主要作物成本效益统计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