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山市丰南区志:商贸流通体制改革

唐山市丰南区志:商贸流通体制改革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摸底调查,百货大楼、百货公司、五金公司、食品公司、丰南宾馆、饮食公司、华丰公司、五交化公司、糖酒公司等9家企业账面资产3473万元,账面负债6546万元,负债率188.6%,评估后负债率为365.5%,全系统出现严重的资不抵债。与此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安置职工重新上岗。

唐山市丰南区志:商贸流通体制改革

一、国营商业体制改革

(一)租赁承包制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1985-1995年),丰南的国营商业体制改革,经历三个阶段。

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放开经营自主权,放开财务开支自主权,放开人事管理权,放开物价管理自主权;商业局对下属的5个公司级单位,实行“计划利润奖金率超额分成”和“基数定奖超额分成”的经济责任制;对饮食服务公司,划分为12个独立核算的单位,实行“小指标核算,联利计奖,按人定缴费用”的内部经营责任制,对营业额小于8万元的小型零售企业,实行国家所有,集体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的管理形式,对“边、小、微、亏”的企业,实行合伙或个人租赁经营

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第一轮承包经营,对百货大楼等单位实行“两保一挂”承包办法,即保上交利税、保企业发展基金工资总额与上交利税挂钩;对饮食公司实行“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形式,同时试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第二轮承包经营,根据企业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包死基数,超收全留”,或“确保上交,超收分成”的承包形式。

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总体承包:1992年对国有商业体制进行整体改革,在商业局的基础上组建商业总公司,商业局与总公司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退出政府序列,取消行政编制,原机关行政人员保留行政待遇。总公司逐步由行政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换,直接从事经营活动,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实行一级法人,两级核算,三级管理,统分结合的经营管理体制。总公司对原商业局所属的5个公司级单位、24个独立核算部门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办理经营执照、统一银行开户、统一财务、资金、固定资产管理、统一人事劳动管理、统一工效挂钩、统一向政府承包。

(二)股份制改造

1996年下半年,对国营商业企业实施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为核心的产权制度改革,丰南商厦列入第一批试点单位,将其改制为全员职工分档持股的股份制企业,持股股东238人,总股本108.1万元,人均持股4000元,企业注册为“丰南商厦有限公司”。经过两年的试运行,“平均持股”的弊端开始显现,企业决策慢,股东无压力,班子无动力。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1998年12月份,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在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中突出大股东控股”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股东大会董事会讨论通过,在公司内部股东之间自愿转股,由经营者和具有管理经验的骨干股东收购所转股份。通过内部股东转股,平稳实现大股东控股的改革,其中董事长持股51.9万元,占总股本的51%;董事、副经理层持股30.5万元,占总股本的30%;楼层经理层持股10.18万元,占总股本的10%;楼层副经理层持股5.09万元,占总股本的5%;主任层持股4.072万元,占总股本的4%(职工自愿保留原股份的允许其保留)。同时将评估后的原企业的资产(1519万元)、负债(2061万元)全部转划到改制后的公司名下,由全体股东接收全部资产及负债。

改革后的丰南商厦有限责任公司,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公司法》的规定,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织机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公司成为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经济的主体。

(三)破产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国营商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逐渐消失,部分企业库存积压商品严重滞销,银行停贷,资金、商品不能周转,资不抵债企业逐年增加。经过摸底调查,百货大楼、百货公司、五金公司、食品公司、丰南宾馆、饮食公司、华丰公司、五交化公司、糖酒公司等9家企业账面资产3473万元,账面负债6546万元,负债率188.6%,评估后负债率为365.5%,全系统出现严重的资不抵债。1998年后,抓住公有资本退出一般竞争领域的机遇,对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分期分批依法实施破产,通过破产实现公有资本退出、企业退出市场。上述9家企业分三批终结破产程序。1999年,百货大楼、百货公司、五金公司等3家企业破产结案;2002年,食品公司、丰南宾馆、饮食公司、华丰公司等4家企业破产结案;2003年,五交化公司、糖酒公司等2家企业破产结案,9家企业共解除债务7215.2万元,为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奠定基础。

(四)产权出售

1997至2005年期间,对国营商业企业重点实施企业整体出售,职工买断工龄(对职工进行一次性安置)为主导的产权改革形式。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各公司所属的零售企业分布在城区不同地域,所以有的公司实施整体出售,有的公司进行分块出售,在出售形式上,有的突出公开竞价拍卖,通过竞标将企业出售给个人,有的采取大股东控股形式,将企业出售给经营骨干,组建为有限责任公司。到2005年,实施产权出售的商业企业有:丰南商厦、糖酒公司、丰南宾馆、食品公司(分块出售)、饮食公司(分块出售)、五金交化大楼、食品加工公司、五金一部、五金二部、鑫元综合商场、工贸酒店、糖酒一部、车站旅馆等企业。

(五)解除职工身份

国营商业企业在实施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按照丰南字[1997]35号《关于印发丰南市深化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和丰企改[1997]3号《关于企业改制后劳动工资社会保险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的有关规定,对在职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并给予一次性安置。国营商业系统共有职工1457名,1997至2002年期间,有570名职工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并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用。2003年,逐企业清查核算拖欠职工工资、养老金、股金、集资、风险金、医疗费以及解除身份一次性安置等情况。区国土储备中心收购食品公司、五金销售中心、鑫商家电公司、新园饭店以及来顺饭店的企业用地,拨付收购款1473万元,用以解决职工安置费用的来源问题,5月底,887名职工全部得到一次性安置费1588.2万元。与此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安置职工重新上岗。改制企业接收资产的首要条件是安置原职工重新就业。丰南宾馆在改制中原企业职工全部上岗,丰南商厦扩大营业面积,吸收33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职工就业;通过再就业培训,70%以上培训合格职工得到妥善处置。

二、供销合作商业体制改革

(一)供销合作总社企业改革

1.组建企业集团 1994年7月18日,丰南市供销总社以所属公司、厂、基层供销处为基础,以资产为纽带,吸收不同成分的企业,组建丰南供销企业集团。集团的核心层企业有棉麻公司、生产资料公司、农副产品开发公司、供销公司、工业品贸易中心、第一棉油厂、第二棉油厂、铸钢总厂、大新庄供销处、唐坊供销处;紧密层企业有小集供销处、钱营供销处、稻地供销处、宣庄供销处、柳树瞿阝供销处、回收公司、土产公司、日杂公司、副食品盐业公司、采购供应站、畜产公司;半紧密层企业有润滑油厂、重型机械厂、石油液化气有限公司等三个股份制企业,形成多种组织形式、跨行业、多层次的法人联合体。1996年8月8日经集团董事会研究决定,供销企业集团解体。

2.放开放活企业经营体制 1996年8月,按照丰南市委、市政府“放开放活市属企业”会议精神和河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放开放活国有小型企业若干意见的通知》,全市供销系统由点到面、因企制宜对所属25家企业实施5种形式的经营体制改革:

先售后股。对宣庄供销社、唐坊供销社、钱营供销社、工贸中心、第一油棉厂、第三油棉厂、回收公司等8家企业将资产全部拍卖给职工,一次卖不清的设量化股(5年内分期买断),然后实施股份合作制经营;

先租后股。对稻地供销社、土产公司两家企业的资产租赁给职工,然后由职工入股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

职工参股。对承担政府委托专营业务的棉麻公司、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副食品盐业公司3家企业,在隶属关系、企业名称、购销渠道、服务职能“四不变”的基础上,实行企业集体股与职工参股相结合,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

先破后股。对小集供销社、大新庄供销社、供销公司、畜产品公司,采购供应站、农产品开发公司、第三棉油厂(铸钢总厂)、润滑油厂等8家企业,经丰南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人民法院裁定,依法宣布破产。老企业破产的同时,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因政策原因,在实施过程中只有畜产公司、第三棉油厂、润滑油厂进入破产程序)。

租赁经营。对资产多、人员少的机械厂、京丰液化气公司、加油站等4家企业按照《唐山市国有企业租赁经营管理办法》实行全员风险抵押租赁经营。

到1996年底,全系统组建21个股份合作制企业,7个基层供销社、10个直属公司、4个工业企业。改革后的企业资产总额1982.89万元。其中企业股1085.36万元,占55%;职工股815.93万元,占41%;原始社员股金81.6万元,占4%。全系统流通企业的286个批零部组普遍实行“三自两保”即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确保税金、确保承包费上交的经营责任制。

3.实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998年开始,按着中共丰南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在市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的具体协调指导下,供销总社确定把企业推向市场,对职工进行一次性安置,改革总社职能,实施资本运营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方案。具体运作中,采取“分步走”的方法,逐步到位。(www.xing528.com)

筹措资金安置职工。2001年底,全系统有企业20家(8家基层供销社、9家公司、3个工厂),职工1393名(固定工736名、合同制职工657名)。离退休干部职工680名、遗属230名。到2002年6月,通过对土产公司、副食品盐业公司、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土地质押以及以对其他部分企业资产的公开拍卖等措施,先后筹措资金2600多万元。按照丰企改[1997]3号文件规定,对上述人员全部解除原有身份,进行一次性安置。共支付一次性安置费及其他拖欠款项2602万元,其中职工一次性安置费1032万元,拖欠职工工资164万元,集资款978万元,预退人员生活费药费160万元,其他费用268万元。同时对680名离退休职工及230名遗属所需费用也进行妥善安置。

以资抵债处置资产。经过清产核资,清理债权债务,2002年5月份,供销系统所属20家企业的账面资产4801.2万元,负债6985.2万元,所有者权益-2184万元。供销总社抓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机遇,对全系统所属企业的债务实施重组和以资抵债,解除银行与企业的债务链。通过与农业银行和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充分协商,全系统共解除债务本息6493.87万元。其中,通过评估将第一棉油厂1005万元的固定资产(含土地)抵给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同时解除小集供销社、唐坊供销社、大新庄供销社、第一棉油厂、供销公司、供销商场、畜产公司、第三棉油厂、钢铁铸造厂、润滑油厂、农副产品开发公司等11家企业3893.87万元的银行贷款本息;将工业品贸易中心评估后的2600万元资产(含土地),抵给农业银行丰南支行,解除工业品贸易中心(工业品贸易有限公司)、土产公司、副食品盐业公司、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等6家企业2600万元的与银行贷款资产抵押。在解除企业与银行债务链的基础上质押土地。筹措改制资金,将生产资料公司、副食品盐业公司、土产公司、土产公司二库、土产公司第一门市部、燕丰楼饭店等6宗土地5.24公顷,质押给土地收购储备中心,获资金1883.9万元,用于安置职工;面向社会公开竞价拍卖资产。经过政府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评估作价,先后将大新庄、宣庄、柳树瞿阝、城区供销社以及畜产公司、农产品开发公司等企业的部分资产(含土地)公开拍卖,处置资产总额871.5万元;出租资产公有民营,对原企业剩余的经营设施、场地等,本着优先原企业下岗职工,后面向社会的原则,实施租赁经营,共出租给经商户145户,原企业下岗职工295人参与租赁经营,占下岗职工的40%,共出租设施、场地56宗,土地43138平方米,年收取租金156万元。形成资产公有,业务民营的机制。

4.基层供销合作社组织体制改革 2011年根据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唐政办函(2011)144号]《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供销合作社组织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按着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区供销合作总社与当地乡镇政府结合,是年在稻地、宣庄、唐坊三个改制后的单位,利用其资产吸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及所属人员,组建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当地乡镇政府主管农业的副职为执行监事,原稻地、宣庄、唐坊三个改制后单位的留守责任人为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主任。三个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共有社员代表76名,募集股金60万元。领导机构中农民社员所占比率达到78%。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

1.组建丰南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 根据区委、区政府2007年8月28日颁布的《关于成立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意见》,是年11月9日,以区供销合作总社为主体,成立丰南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区农合联)。农合联以合作、联合为纽带,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合联成立后吸纳会员130个,其中团体会员64个,个体会员66个。当年与河北省供销总社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唐山市供销总社职业技能鉴定站联合举办庄稼医生培训班,115名农民取得国家劳动部颁发的庄稼医生执业资格证书;对全区114家镇、村级农资连锁店进行规范验收,全年有34家连锁店通过验收,并统一悬挂“丰南区农友农资连锁店总站XX村连锁站”的牌匾。2008年,对已经建成的17家专业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培训;培育和发展18家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织11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参加第10届廊坊农产品交易会和第3届唐山农产品交易会。

2.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挥资产、人才、技术信息的优势,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003年,区供销合作总社在唐坊供销社首创组建棉花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101户,吸纳股金228万元。到2004年,入社社员发展到405户,股金增加到328万元。2003-2004两年间,收购籽棉230万公斤,加工成皮棉95万公斤,棉短绒3万公斤,棉籽140万公斤。收购总额1575万元,销售额1600万元。服务农户4500户,服务棉田面积8500亩,为棉农增加收入206万元,专业合作社实现利税25万元,为入社社员分红16.5万元。2004年,被丰南区委、区政府命名为“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被唐山市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荣誉称号。2007年,区政府将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考核、验收和扶持资金发放工作职能赋予区供销合作总社。到2011年,全区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2个,入社社员5574人,社员股金9057.9万元,带动农户34253户(附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益统计表);累计为10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扶持资金196万元,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农产品流通及农业产业化进程。

表6-1-72 2007-2011年丰南(市)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益统计表

3.组建行业协会规范行业管理 2006年,区供销合作总社先后组建三个行业协会:“丰南区再生资源协会”,发展会员165人。协会对城区废旧物资收购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与125名流动收购人员签订《收购诚信保证书》和《流动收购协议书》,规范流动收购人员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丰南区烟花爆竹行业管理协会”,吸纳会员78人,以期有序经营、安全经营;“丰南区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吸纳会员114人,并参加河北省供销总社和唐山市供销总社组织的任职资格培训,取得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任职资格证书,成为全区农资经营的主力。

三、粮油流通体制改革

(一)集团化经营

1993年,粮食销售放开,除军用粮外,国家对城镇居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用粮停止供应,粮证作废,粮票停止使用,粮油统购统销制度解体,粮油购销正式进入市场领域。1993年初,成立粮油总公司,与粮食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下属仓库、站更名为公司。粮油总公司成立后,改粮食局单一行政管理职能为行政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于一体的职能部门。粮油总公司与政府签订投入产出总承包合同;下属公司(单位)与总公司签订经营责任书,实行层层风险抵押承包,层层落实经营责任,推进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在改革初期,粮油集团化经营,增强粮食企业的活力,拓宽粮油购销渠道,活跃粮食市场。是年,粮油总公司与广西、辽宁、天津、北京、湖南等10多个省市建立业务关系,全年完成粮油经营量8.7万吨,实现利润358万元,超额完成与政府签订的承包合同任务。2006年,在“河北丰南国家粮食储备库”的基础上,组建唐山市丰南区宝达粮油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实行国有独资管理体制,与粮食局分离,以评估后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净资产为公司的注册资本。主要职能是:承担区粮食局委托的中央、省、市、区粮食储备任务和其他政策性粮食购销、保管及非政策性粮食经营等业务;确保救灾救济粮供应。2010年,由于上级将中央专储和临时储备4万吨小麦相继调出和销售,到2011年,宝达粮油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的大部分资产实施租赁经营,其相关职能相继弱化。

(二)企业改革

丰南粮食系统企业的改革,总体上分为两个阶段,附营企业改革(1996-2002年)和主营企业改革(2003-2011年)。

1.附营企业改革(1996-2002年) 按照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实施粮食企业附营业务与收储业务分离方案的通知精神,丰南市粮食系统的附营企业有粮食加工厂、饲料公司、丰南大酒店、冀东养鸡场和粮油购销公司,从1996年至2002年分别实施不同形式的深化改革:粮食加工厂,1996年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由于运作不规范,改制方案及措施没能落实到位,且连年严重亏损,难以为继,2002年经银行协商、区政府批准,企业实行以资抵债,剩余140万元资产归粮食局管理;饲料公司,1997年实施破产,对职工进行一次性安置,破产后重新组建谷兴饲料有限公司。丰南大酒店,1997年改革后经营仍然亏损而难以为继,2002年经市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对大酒店的资产实行以资抵债,后随城区拆迁改造而拆除。冀东养鸡场,其投资全部为贷款,1997年改制组建为颐华禽业有限公司,因全部为内部职工平均持股,企业债务及责、权、利不清,2002年再次深化改革,企业经营者接收460万元资产,承担460万元债务,改制为民营公司,对职工进行一次性安置,其余资产由粮食局收回管理。2007年颐华禽业有限公司纳入西城区规划范围,实施整体拆除。粮油购销公司,1995年由丰南大酒店、青年路粮站、路北粮站、路南粮站、尖坨子粮站开办的,随着粮油供应体制改革和丰南大酒店以资抵债,公司自然解体,其部分资产抵债,部分资产出售。随着企业改革的进程,2001年,粮食系统解除全民合同制职工280名、县内合同制职工16名,并对81名年龄较大职工办理内部预退安置。2005年,宣庄粮库米厂分库及塑料编织袋厂出售给惠达陶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售金额170万元(包括18.53亩土地及地上建筑物)。

2.主营企业改革(2004-2011年) 丰南区粮食系统主营企业改革,2004年,根据上级体制改革意见实施三项措施:

分流安置职工。2004年7月份,对粮食购销企业的424名职工全部妥善安置。其中解除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的人员211名;年龄较大按政策办理企业内部预退人员97名;落实离退休职工各项待遇人员116名。另外安置工伤人员35名,安置原企业职工遗属63名。总费用1487万元。

调整企业布局。改革前,有粮食购销主营企业9家,主要从事定购粮、议购粮、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的收购、储购、调拨业务,以及国家指定企业经营的粮食进出口业务。2005年,保留国储库、宣庄粮库、唐坊粮库、小集粮库、大新庄粮库、柳树瞿阝粮库等6个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撤销原有的钱营粮库、稻地粮库、黑沿子粮库,将其业务职能分别整合并入大新庄粮库、小集粮库、柳树瞿阝粮库。购销主营企业的调整合并以及主附营业的分离,彻底打破带有计划经济烙印的人为分割和行政区划限制,使购销企业的资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整合后的企业性质仍为国有独资企业。2009年,将小集粮库的土地及房屋建筑物等资产作价454万元整体划转给小集镇政府管理,小集镇政府用于建设文化活动中心。

清产核资经营管理资产。2005年,在调整粮食购销企业布局的基础上,由区财政局审计局抽调骨干力量,会同粮食局相关人员,组成清产核资工作组,对全区所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逐一进行严格的审计和清产核资,全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资产总额659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674万元,流动资产4923万元;负债总额1.68亿元;所有者权益-1.02亿元。根据省、市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精神,结合区粮食系统实际,对调整重组的企业保留国有独资的性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管理形式。通过竞争上岗,聘任6名购销企业的法人代表、16名副主任、53名职工(全部为原粮食企业的下岗职工),在购销企业从事粮食储备、粮食管理、政策性粮食购销和其他业务。2006年,各承包企业普遍出现经营亏损,宣庄粮库、唐坊粮库、大新庄粮库、柳树瞿阝粮库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陆续向粮食局提出不再承包经营的申请,承包经营法人及职工主动退出各粮库,自谋职业。区粮食局收回各粮库的承包经营权,将粮库关闭。其场地及房屋建筑物等资产,面向社会公开招租。到2011年,区粮食系统所属国有粮库为6个核算单位,9处经营场地,占地面积18.9公顷,建筑面积74615平方米,粮食仓容量7.7万吨,全部固定资产原值3252.4万元,净值2341.7万元。除宝达粮油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南库4栋仓库、宿舍、办公室、5000吨市级储备面粉、5000吨区级储备小麦仓库和宣庄粮库6个砖圆仓库外,其佘资产均实行租赁经营。

(三)政企分开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丰南实行政府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与粮食企业经营相分离。区粮食局代表政府对全社会粮食流通进行管理,与粮食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不参与粮食经营,其职能由过去管理国有粮食企业向管理社会的粮食经营企业转变,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行使宏观调控和行政管理职能,培育和管理粮食市场,确保价格稳定和粮食安全。所有国有粮食企业(包括各基层粮站)都面向市场,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承担粮食行政管理职能。

(四)购销市场化

1994年,粮食购销尚没有完全脱离计划经济的轨道,粮食部门的购销活动呈双轨制,一方面按计划完成粮食定购任务,另一方面进行粮食议购议销,同时伴有集贸市场上群众进行粮油交易、个体户走街串巷进行粮食购销,粮食购销呈现市场化萌芽。1997年,国家出台粮食收购“保护价”,粮食部门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1998年,粮食主管部门根据粮食购销市场的变化,建立粮油批发市场。2000年,朱镕基总理对丰南市“三讲”集中教育和整改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理批示精神,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粮食购销工作的意见》,常年常时敞开收购农民余粮,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粮食顺价销售,实施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发展粮食中介服务机构和经纪人队伍,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是年收购农民余粮9.1万吨,顺价销售粮食6.9万吨。同时放开粮食市场,允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加工企业、饲料企业、养殖企业、轻工企业、医药等用粮企业,在区域内收购自用粮。2001-2002年,国家取消玉米、稻谷、小麦的定购任务,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完全由市场调节。2004年5月,《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开始实施,粮食价格彻底放开。至此,粮食购销由计划购销(统购统销),到市场与计划购销并存(双轨制),再到完全市场化,实现粮食产业的完全商品化、市场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