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山市丰南区志:民间信仰及其影响

唐山市丰南区志:民间信仰及其影响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间信仰是一种传承久远的信仰心理和与之相随的活动与行为,包括民间普遍的言行俗信以及一般的民众迷信活动,影响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求神未果,对神的态度就冷淡得多,对其信仰亦发生动摇。这也是国人“自扫门前雪”的心理在宗教信仰方面的一种反映。家神中灶神第一。民间祭灶,其实就是贿赂收买这位“灶王爷”,让它“上天言好事”,将这家子一年来的一切不良言行尽皆隐匿,以免遭到玉帝惩罚。

唐山市丰南区志:民间信仰及其影响

民间信仰是一种传承久远的信仰心理和与之相随的活动与行为,包括民间普遍的言行俗信以及一般的民众迷信活动,影响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南与北方平原地区有许多相同之处,具体表现又有些微差异。

一、动物崇拜

对某些动物的崇拜,可追溯到遥远的古代。随着历史的发展,有的消失了,有的发生了变化,有的被保存了下来。

动物崇拜,影响至今犹在的是对黄鼠狼、蛇、狐狸刺猬的崇拜。旧时乡村人口尚少,村里村外多有荒僻之所,远比今日荒凉,为黄鼠狼等小动物提供了生存繁育和活动的空间。人们在与这些动物长期相望共处中,有过许许多多接触,发生过种种故事。那些故事,有的饶有兴味,有的匪夷所思,久之便有了种种与之相关的风俗流传下来,民俗学家称之为崇拜。其实,是人们对这些动物由畏惧、规避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崇拜也好,畏惧也好,其所形成的风俗至今犹在。

黄鼠狼,学名黄鼬,是早年乡间常见的一种小动物,尖头、细腰、长尾,出没于荒坟野地,也在村内荒场、陈年柴垛下和冷屋中安家。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种灵异之物,可以模仿人的声音、动作,可以报复人类,甚至还有某种法力。乡间发生过许多这样的事情。如夜间机井房内的电闸神秘开启,以至流水彻夜不绝,将头天栽下的稻秧淹没。后来人们在井房内布上电,结果电死一只黄鼠狼。还有大门落锁的工厂,深夜车间里的机器兀自隆隆转动起来,一连几夜都是如此,人们发现也是黄鼠狼干的。有的则更富有传奇性,比如月光下,成群的黄鼠狼在一家院子里打闹,有的将嘴脸贴在窗玻璃上向屋内张望;第二天早晨,这家主人发现他平素打黄鼠狼的铁夹子全不见了,结果在村东水坑边悉数找到……讲述者对这些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与经历都言之凿凿,说绝对实有其事。久之,黄鼠狼成为一种极为聪明狡猾的动物而尽人皆晓。

更让人感到神秘莫解的是黄鼠狼“迷(读作密)人”的事,这是乡下专指黄鼠狼等动物以一种不可知的力量使人心智迷乱的一句土话。讲述者说,凡被黄鼠狼“迷”上的人,犯起病来都是以黄鼠狼的口吻,说它们或其幼崽在什么地方怎么遭到病者的追扑打击,这回不会轻饶等等,人说这是“黄仙”附体了。

被“迷”的多是女人,都有不经意间“侮辱”或伤害黄鼠狼的经历。当捕捉过黄鼠狼的人见此情景,大声呵斥,骂几句赶紧滚蛋否则决不留情之类的粗话,那个“附体”的黄鼠狼大多溜之乎也,说胡话的病人也就立时清醒过来,对刚才那一幕全然不知。乡间有巫婆治这种病,巫婆到病家,先礼后兵,先是一番规劝,让附身的黄鼠狼适可而止,不可过分造次;如若不听,则用大针扎病人肢体,边扎边说:“在这里了,看你往哪儿跑”!扎来扎去,当病人恢复了常态,巫婆便说把黄鼠狼扎跑了……经过这一番折腾,病人大汗淋漓,巫婆气喘吁吁。若病人依旧胡话不断,神智错乱,不认识身边那些熟悉的人,巫婆就说是这个“黄仙”法力大,她已无能为力,摇头叹息一番,走了。

后来,人们听说,这种病叫“癔病”,身体虚弱者受到某种刺激,精神出现障碍的结果,乡间仍一直以为是黄鼠狼所为。因此,有“道行”的黄鼠狼被奉为“黄仙”,不让家人和孩子追打,不让说其坏话。被奉为“仙”的还有狐、蛇、刺猬。人说这些动物都有灵性,伤害了它们,都可带给人灾祸。久而久之,这种观念就成一种俗信而世代流传。若久病不治,或突发灾祸,就会有人说,恐是伤着哪位仙家所致。这样“黄仙”之类也就在一些人的思想中,留下了一道阴影。

这些小动物成为“仙家”之后,俗以为既可害人,也可保佑平安,于是就有了“保家仙”之说,院子里常有黄鼠狼出没的,就说它是保家仙,若孩子偶然见到与大人学说,大人就会说,可别惹着它们,那是咱家的保家仙。有的“保家仙”得到某个家庭的长期供奉,甚至是某个家族的世代供奉,因为,此仙只保佑这个家庭或这个家族,具有排他性

但乡村也有人对这些俗信不以为然,对诸位仙家非但不敬而远之,还时时扑而捉之。特别是打黄鼠狼的人几乎各地都有,每当农历小雪之后,即寻着黄鼠狼的踪迹下铁夹或暗布锄刀,捕获后交供销社,几元钱一只。其尾毛尤为珍贵,旧日毛笔杆上刻有“小楷狼毫”的,那“狼毫”就是黄鼠狼的尾毛。一只毛笔,也就有那么几根,有的人打了一辈子黄鼠狼也未发生一次不测之事,倒是黄鼠狼们对之畏惧得很。

二、祭神

乡村对神的供奉多出自实用与功利目的。乡村没有多少人相信世上有真龙王存在,对龙王庙里的那具泥胎也无特别的虔敬之心。而当天干地裂,禾苗枯焦,痛感人力卑微之时,人们才想起“龙王爷”,进而乞求上苍体恤百姓之苦而普降甘霖。于是开始求雨,抬着龙王泥塑游走乡村。所到之地,一律净水泼地,摆设香案,叩头祷告,通过一番盛大的仪式和对神灵的顶礼膜拜,果真降下雨来,人们就以为是心诚感动了神灵,仿佛龙王真的存在,它们所在的那些庙宇也就香火旺盛。如果百般乞求,仍然滴雨未降,有人就说是乞雨之人有的心不诚,或有女人偷看。也有人迁怒于龙王,踹那泥胎一脚,或将其曝晒庙外。大多数人对这些神灵也就少了祈盼之心,人神之间也就疏远起来,甚至可有可无。一些地方城隍、土地、山神诸庙,多是因此而荒废的。

对神崇拜的功利性,还表现在人与神之间的利益交换。人们为着求子、求平安或求财,往往都默默向神许愿,若如願以偿,或捐款修庙,或勤奉香火,或唱戏酬神,总之要兑现承诺。如求神未果,对神的态度就冷淡得多,对其信仰亦发生动摇。

对龙王等泛泛之神是这种互利互惠的关系,而对能保护一家平安的家神倒是虔诚得多。这也是国人“自扫门前雪”的心理在宗教信仰方面的一种反映。

家神中灶神第一。传说它掌管全家的安危福祸,并随录这家人的功过,一年一度上天禀告玉帝。民间祭灶,其实就是贿赂收买这位“灶王爷”,让它“上天言好事”,将这家子一年来的一切不良言行尽皆隐匿,以免遭到玉帝惩罚。民间祭灶已久,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破四旧”,印制“灶王爷”的作坊被关闭之后,留驻人间千百年的“灶王爷”便销声匿迹了。改革开放后,又有卖灶王像的了,但即使仍有人家“请”去供奉,也属凤毛麟角,灶王在民间已被大多数人淡忘了。

相比之下,“财神爷”倒是幸运得多,而且好像比过去更吃香了。往年只有过年时,人们才从集上“请来”一张财神像,在堂屋里摆香案供上一宿,初一清早,即取下焚之,而且不是家家都“请”,平时一般家庭也少有供财神的。许多人感到,那一张廉价的画像,实难给他们带来财运,因此,不“请”也罢。商家则不然,他们以求财逐利为目的,自然对财神不敢怠慢,直到如今,商场商铺仍少有不供财神的。甚至在车行、理发铺,也时见笑容可掬的赵公元师端坐一隅,安享香烟果贡,只不过将常明电灯代替了缭绕的香火,以瓷像换下了纸神。

与商贾为发财而供财神相比,普通百姓没有发财的门道,自然也就没有发财的奢望,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一年到头平平安安,这样门神就走进千家万户。近世流传最广的门神是披甲执坚的秦琼和尉迟恭二位名将,它们为千家万户担当起驱邪镇宅保平安的重任。在诸神大多退位的今天,门神仍绵绵不绝,依旧守卫着城乡一扇扇大门,这是民间的最受欢迎的神了。

三、祭祖(www.xing528.com)

对开创中华民族纪元的始祖,女娲黄帝炎帝盘古等,国人有着发自内心的共同敬仰和崇拜。一个家族和一个家庭,最普遍的是对家祖的祭祀。其表现形式有庙祭、家祭、墓祭三种。庙祭是在家庙、祠堂中祭拜先祖。届时,族人老幼咸集,面对祖先牌位,焚香叩拜,贡献祭品,这是家族中的大事,极其隆盛。家庙和祠堂只有旺族方有,一般人家祭祖是在家中,谓之家祭。家祭多在正月初一,在家中挂出先祖画像,男丁依次跪拜。家祭主要是本家人行为,比较简便。由于先祖离世已久,与祭拜者隔了数代甚至十数代,对其已然了无印象,至多知道先祖的名字、序辈,或是迁到祖居村庄的大致年代,仅此而已。因此,这种祭祀,已无悲伤,惟余怀往,不会冲淡过年的气氛,只是让家人记住祖先,维系家族观念。墓祭的氛围则有不同,祖坟毕竟是远祖和父辈们的长眠之地,坟中的许多先辈虽然过世已久,但置身于荒草没膝的坟头中,一种凄凉之感总是驱之不去,何况坟中还有自己的父母亲或者祖父母,虽然隔了一层黄土,养育之恩怎能忘怀,那种怀念是忧伤而真切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两句唐诗就是清明祭祖时人们那种感伤心理的写照。

还有一种祭祖形式被普遍保存下来,那就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这天人们用纸剪成衣样,晚上在野外一边倾诉:“天冷了,爸妈取衣服来吧”之类的话,一边点燃焚烧,当地风俗十月初一前三天后三天烧寒衣皆可。在那些日子里,每天傍晚都可见桥头路旁点燃的一堆堆纸火。后辈们对亡者的哀思,还有寄往天堂的衣物,都寄予那一簇簇呼呼燃烧的火苗了。

四、兆卜

平民百姓在自然和社会中,总是卑微而羸弱,他们中许多人相信命运,希望冥冥之中的主宰能眷顾一二,遇灾变能提前把握,有险恶盼遇难呈祥。这种普遍的心理久之就成为一种笃信各种预测或预兆的俗信。这种普遍的俗信可追溯到人类初始时期,那时人们对频发的自然灾害深怀恐惧又不知其因,对未来的境遇和某些行为的后果无从知晓,只有乞求神秘的力量来指点迷津,并试图从某种自然和人体的异象中求得解答,因此可以说人们迷信预兆是与生倶来的。

最普遍最常见的俗信是对喜鹊猫头鹰等动物出现的场合及其叫声兆示吉凶。喜鹊叫是报喜,乌鸦叫是报灾,猫头鹰叫是报丧,这种俗信根深蒂固,以至人们见到喜鹊飞来,也觉得精神一爽,而见到乌鸦在头顶盘旋或偶见猫头鹰棲于树上,心头也会掠过一丝阴影。虽然许多人也知道,这种预兆没有科学根据,但这种传统心理的影响和暗示恐惧要一直沉淀下去,这就是民俗的力量。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以眼皮不自主的跳动为福祸之兆,这种以身体某些部分的异常情况作为福祸预兆的说法非常普遍。“跳财”与否,可以不去在意,一旦“跳灾”,则心有余悸者多,对这种眼皮跳动的预兆吉凶的俗信,没有多少人真的相信,但和乌鸦叫一样掠过心头的那一丝阴影,一两天内是挥之不去的。

民间以人体异常表现来预兆未发生的事情,还有喷嚏和做梦。说打一个喷嚏是有人骂,打两个喷嚏是有人念叨,说这些话的人,口气都显得轻松,虽是一条古老的俗信,但多是说说而已,没有几个人真往心里去。因为骂也好,想也罢,对这个人来说,都无关宏旨。后来,人们又加了第三句,“打三个喷嚏是感冒”,这就有点调侃的意味了。

梦作为一种生理现象,人们一直在研究和探讨其种种奥秘,而大多数人对梦的预兆似信非信,时间稍长,也就淡然视之。爱在一起说梦解梦的多是村里的妇女,梦是她们家长里短的一个谈资,天天有梦,常谈常新。较流行的说法是梦兆相反,梦见得病兆健康,梦见拣钱兆丢钱等。民间还有个说法,即做不好的梦,醒后或第二天向人说道说道就没事了,噩梦也就破了。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各种解梦的书籍古今杂陈,即有《周公解梦》之类古老的憶测,也有基于现代科学的种种探讨,但梦对人们心理和情绪的影响以及民间对梦的俗信,还会长久存在下去。

五、占卜

占卜是民间最广泛的一种巫术活动。常见的有算卦、批八字等。乡村常见的算卦先生,拄着竹竿吹着笛子,游走乡间,为人算命。听到笛声,想算命的人就牵着竹竿把先生领到家中,等先生落座即问是抽贴还是算命。若算命,是“弹算”还是“说算”。弹算,弹三弦唱着乐亭大鼓算,收挂钱稍多;说算,不弹不唱,收钱则少。乡村算命的多是妇女,往往一家请进先生,邻居对门的姐妹闻讯前往,为自己和家人也算上一卦,多数为省几个钱不算卦,只抽贴。贴子分上中下几类,一般抽三贴,这样,即使抽着下贴,还有另两贴转好的机会。因此一般情况下,上下相参,中平贴子常见。若连抽好贴,先生就多讨几个喜钱。

算命的多是境遇不顺,如丢了东西,问问能否物归原主,家有病人的,问何时能好等。“瞎子算命两头赌”,往往在一问一答中,先生就大致了解了雇主的家庭情况和遭遇,然后顺蔓摸瓜,很容易的“算”准雇主家最近发生的事情。在此基础上,算出的结果,很容易让人相信,若算不准时往往质问雇主,一旦找到缝隙,便借故开脱。人们对此大多听之任之。算过命,抽过贴后,人们也在意一阵子,邻里闲坐学说一番,唏嘘几句。算得好的,心里有些安慰,算得差的,也不过分在意,好在先生还有禳解之策。日后,或偶然想起算命的结果,有些许契合的,就觉得先生算得有点准头,命运依旧的,说瞎子算命没个准。总的来说,算和不算一样,乡间的日子依旧平平淡淡,盼望中的好运总是空中楼阁。于是对算命的那些话,也就淡然释然了。

批八字,占卜未来,在民间非常流行。所谓批八字,就是按人出生的年月日时(谓之“四柱”)四个字,再配以干支四个字,由这八个字判定人的性格、婚姻、事业、财运等是非、优劣、可否,进而运用相关的理论进行综合判定,推测八字命主的吉祸,命运趋向。旧时乡村有一批精于此道的人,他们主要为议婚男女算生辰八字合不合,属相不合即被视为婚姻大忌。许多青年未成眷属,只因通不过这一关。有段顺口溜:

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

蛇虎如力错,龙兔泪交流。

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对头。

其内容和生辰迷信的说法大致相同,但由于做了修辞加工,形式上具有口头文字色彩,帮助了荒诞内容的传播。

乡间占卜活动还有抽签、相面、看手相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