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狄间晋之有郑虞也,夏,狄侵齐。
春天,晋国派兵入侵郑国。这是试探性的进攻,是为了看看郑国是否可以攻打。夏天,狄人趁着晋国有郑国的忧患,入侵齐国。
晋侯使医衍鸩卫侯。宁俞货医,使薄其鸩,不死。公为之请,纳玉于王与晋侯,皆十王许之。秋,乃释卫侯。
卫侯使赂周、冶廑曰:“苟能纳我,吾使尔为卿。”周、冶杀元及子适、子仪。公入,祀先君,周、冶既服,将命,周先入,及门,遇疾而死。冶廑辞卿。
晋文公命医衍(医生,衍为其名)毒死卫成公。宁俞贿赂医衍,要他减少毒药的剂量,所以卫成公没有被毒死。鲁僖公为卫成公求情,向周襄王和晋文公各进献了十对玉。周襄王同意了。秋天,卫成公获释。
但是,卫成公面临一个问题:国内已经有公子瑕为君了,他还回得去吗?此君在国际上任人宰割,在国内玩弄权术却是老手。他派人贿赂大夫周、冶廑,说:“假如你们能够帮助我夺回君位,我就封你们为卿。”周、冶二人应允,杀了元和公子瑕,以及公子瑕的胞弟公子仪。
卫成公回国,在宗庙祭祀先君。周、冶二人穿好了礼服,准备接受卿命。周先进宗庙,刚到门口,发病而死。这分明是祖先不同意啊!冶廑看到这种情景,吓得不轻,赶紧辞谢,不敢当卿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九月十日,晋文公、秦穆公围攻郑国,理由是当年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现在又与楚国暗中勾结。
郑国有没有与楚国来往,不好说。但是,当年郑文公对晋文公无礼的事,不是已经翻篇了吗?怎么还拿来说事呢?可见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总之,如前所述,郑国是中原的门户,又离王畿最近。晋国也罢,楚国也罢,只要是想称霸天下,都必须先牢牢控制郑国,恐怕这才是晋文公攻打郑国的最主要原因。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水以南。对于郑国来说,这是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大夫佚之狐向郑文公建议:“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军必退。”
烛之武是谁?正史上没有找到出处。《左传》中出现过多个带“之”字的人名,如介之推、舟之侨、宫之奇、耿之不比,一般而言,可以理解为“某某地方的某某”或“从事某某职业的某某”。烛之武,大概是烛地的阿武吧。
郑文公请烛之武临危受命,烛之武推辞说:“臣年轻的时候,犹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更加无能为力了。”郑文公说:“我不能早重用您,现在事情紧急了才来求您,是我的过错。然而,如果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是不利的事。”(www.xing528.com)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个道理一点即明,加上郑文公言辞恳切,烛之武便答应了。
夜里,烛之武缒城而出,来到秦军大营求见秦穆公,说:“秦、晋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亡郑国而对您有益,那我也就不敢来打扰了。越过晋国来将郑国变成秦国的边远之邑,您也知道那是一件很难的事。既然是那样,又何必灭亡郑国来为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得到加强,您就被削弱了。如果放过郑国,将其作为东道主,秦国的外交官员往来中原,郑国供给所缺乏的一切,对您也没有任何害处。而且,您曾经有恩于晋侯(指晋惠公),晋侯许诺给您焦、瑕之地,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城墙准备防御了,这您是知道的。有什么能让晋国满足呢?既要东向郑国开拓封疆,又要肆意开拓西边的领土。如不损害秦国的利益,它能去哪里获取土地?损秦利晋的事,请您三思。”
“东道主”一词,现在就是主人家的意思。烛之武所言“东道主”,是因为郑国在秦国东边。秦国欲通中原,必须经过郑国。就当时而言,“南道主”“北道主”也是有的,只不过后来都用“东道主”了。
秦穆公被打动了。确实,秦国帮助晋国打郑国,是得不到任何好处的,纯属替他人作嫁衣罢了。于是,秦穆公和郑国人结盟,派大夫杞子、逢孙、杨孙在郑国戍守,就带着军队回国了。他这一手,不但中途抛弃了晋国这个盟友,而且给晋文公出了个难题:如果继续攻打郑国的话,那就等于是要和秦国作战了。
狐偃的意见是,不管那么多,照打不误,连秦国的留守部队一并消灭。晋文公拒绝了:“如果不是秦伯出力,我也没有今天。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反而损害他,不仁;失去盟国,不明智;以战乱取代两国之间的和谐,不符合用武的原则。我还是回去吧。”于是也撤兵回国。
秦晋两国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初,郑公子兰出奔晋,从于晋侯伐郑,请无与围郑。许之,使待命于东。郑石甲父、侯宣多逆以为大子,以求成于晋,晋人许之。
公子兰是郑文公的儿子。鲁僖公十六年,世子华被郑文公诛杀,公子兰受到牵连,逃亡晋国。晋文公这次讨伐郑国,把公子兰也带来了。晋文公是想攻破郑国后,立公子兰为君,在郑国建立一个亲晋的政权。正因为如此,公子兰请求,不要让他参与围攻行动,否则的话,激起郑国人的反感,以后就不好进行统治了。晋文公答应了,令公子兰在郑国的东部边境待命。
秦、晋两国围攻郑国,看似无功而返,其实不然。秦国方面,与郑国私下结盟,在郑国留下了驻军。晋国方面呢?郑国派大夫石甲父、侯宣多迎接公子兰回国,立为世子,以此与晋国媾和,晋文公答应了。
政治问题,最终还是政治解决。
冬,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白黑、形盐。辞曰:“国君,文足昭也,武可畏也,则有备物之飨,以象其德;荐五味,羞嘉谷,盐虎形,以献其功。吾何以堪之?”
冬天,天子派周公阅访问鲁国,受到鲁僖公的热情接待。宴会上的食物有腌菖蒲根、白米糕、黑黍糕、虎形盐块。现代人看来,这不就几个素菜嘛。可是在当时,这就是很高的礼遇啦!周公阅不敢吃,辞谢道:“国君文治昭示四方,武功令人畏惧,才用特殊的物品招待他,以象征他的功德。进献五味调和的食品,还有稻、黍之类的精粮,加上虎形的盐块,都是象征他的功绩,我哪里配得上?”
东门襄仲将聘于周,遂初聘于晋。
有来有往。鲁僖公派东门襄仲,也就是公子遂回访王室。借此机会,公子遂第一次访问了晋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