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齐联盟解体,齐孝公趁势入侵宋国,包围缗地

晋齐联盟解体,齐孝公趁势入侵宋国,包围缗地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前637年,鲁僖公二十三年。二十三年春,齐侯伐宋,围缗,以讨其不与盟于齐也。二十三年春,齐孝公趁着宋国新败,元气大伤,率军入侵宋国,包围缗地。晋怀公要求流亡者限期回国,没有问题。处狄十二年而行。且说鲁僖公五年,也就是十八年前,太子申生自杀,晋献公派寺人披讨伐重耳居住的蒲城。

晋齐联盟解体,齐孝公趁势入侵宋国,包围缗地

公元前637年,鲁僖公二十三年。

二十三年春,齐侯伐宋,围缗,以讨其不与盟于齐也。

二十三年春,齐孝公趁着宋国新败,元气大伤,率军入侵宋国,包围缗地。理由是:鲁僖公十九年各路诸侯在齐国会盟,“以无忘齐桓之德”,宋襄公居然没有参加。

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夏五月,宋襄公卒,伤于泓故也。

五月,宋襄公因为伤重去世。

对于宋襄公来说,泓水之战的失败或许可以承受,齐孝公的恩将仇报却着实难以下咽。想当年,齐孝公被兄弟们赶出齐国,如果不是宋襄公热心相助,他岂能重登宝座?就算宋襄公假仁假义,志大才疏,也没有做任何对不起齐孝公的事啊!天下人都可以嘲笑宋襄公,唯独齐孝公不能。退一万步说,就算齐孝公不赞同宋襄公的做法,大可以疏远他或回避他,为什么要趁火打劫,而且吃相那么难看呢?

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遂取焦、夷,城顿而还。子文以为之功,使为令尹。叔伯曰:“子若国何?”对曰:“吾以靖国也。夫有大功而无贵仕,其人能靖者与有几?”

秋天,楚将成得臣率军讨伐陈国,理由是陈国与宋国暗中勾搭,背叛楚国

成得臣是令尹子文的弟弟,字子玉。未来几年中,成得臣将展现非凡的军事才能。今年的伐陈只算是牛刀初试,战果相当显著:攻克焦、夷两座城池,并在顿地修筑城池后回国。

子文认为成得臣有大功,准备把令尹的位置让给他。叔伯,也就是大夫吕臣劝谏道:“您让国家怎么办呢?”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您在这个位置上干得太好了,现在却要不干了,国家可怎么办啊!第二,成得臣并不是接替您的合适人选,如果让他上台的话,国家可怎么办啊!子文回答:“我这样做,正是要安定国家啊!如果有大功而不能居高位,又有几个人能安定国家?”

九月,晋惠公卒。怀公立,命无从亡人。期,期而不至,无赦。狐突之子毛及偃从重耳在秦,弗召。冬,怀公执狐突,曰:“子来则免。”对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名、委质,贰乃辟也。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数矣。若又召之,教之贰也。父教子贰,何以事君?刑之不滥,君之明也,臣之愿也。淫刑以逞,谁则无罪?臣闻命矣。”乃杀之。

卜偃称疾不出,曰:“周书有之:‘乃大明,服。’己则不明,而杀人以逞,不亦难乎?民不见德,而唯戮是闻,其何后之有?”

九月,晋惠公去世,太子圉即位,是为晋怀公。此君即位第一件事,是命令臣下不得跟随在外逃亡的人,为此规定了一定的期限,过期不回国者,不予赦免。

所谓“亡人”,说白了,就是指公子重耳。一直以来,晋惠公父子都将重耳视为最有威胁的竞争者,即便是当上了国君,坐稳了位置,也对流亡在外的重耳放心不下。晋怀公这一招,大有釜底抽薪之意——重耳之所以危险,是因为他身边聚集了一批晋国的精英,他们能文能武,而且与国内家族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假如能够将他们从重耳身边召回,那重耳便变成了孤家寡人,再也掀不起风浪了。

狐突的儿子狐毛和狐偃都在晋怀公的通缉名单上,当时正陪着重耳在秦国,狐突却没有写信要他们回来。于是,晋怀公逮捕了狐突,说:“你的儿子回来就赦免你。”晋怀公要求流亡者限期回国,没有问题。但是,以流亡者家人的生命作为威胁,就大有问题了。狐突便不吃晋怀公这一套,说:“儿子能够做官了,父亲就要教导他忠心事主,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将名字写在简策上,给主子送了进见的礼物,再三心二意就是罪过了。臣的两个儿子,将名字写在公子重耳的名策上已经有多年了。如果召他们回来,不是要他们三心二意吗?父亲教导儿子三心二意,又将如何侍奉国君呢?不滥用刑罚,那是国君的英明,臣下的愿望。滥用刑罚以图一时之快,谁又没有罪?下臣已经明白您的意思了,请随便吧。”坦然受死。

大夫卜偃称病不朝,也不出家门,说:“《周书》有言,君王伟大贤明,臣民顺服。不贤明而通过杀人来逞一时之快,还想人心归服吗?老百姓看不到德行而只听说杀戮,他的后人还能享受荣禄吗?”

十一月,杞成公卒。书曰“子”,杞,夷也。不书名,未同盟也。凡诸侯同盟,死则赴以名,礼也。赴以名,则亦书之,不然则否,辟不敏也。

十一月,杞成公去世。《春秋》记载:“杞子卒。”是因为杞国是夷人之国。不写死者的名字,是因为没有同盟关系。但凡同盟诸侯,死后要在讣告上写上名字,这是合于礼的。讣告上写了名字,史书上就加以记载,否则就不记载,这是为了避免“搞乌龙”。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说重耳,道重耳,这些年重耳究竟在干吗呢?

且说鲁僖公五年,也就是十八年前,太子申生自杀,晋献公派寺人披讨伐重耳居住的蒲城。蒲城人想要抵抗,重耳以为不可:“因为君父的命令而享有俸禄,安抚百姓。得到百姓的拥护而反抗君父,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吧。”于是逃到狄人建立的翟国。

关于重耳的随从,原文中写到了狐偃、赵衰、颠颉、魏、胥臣臼季五人。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

狐偃是狐突的儿子,重耳的舅舅,字子犯,史书上又称为舅犯、咎犯或臼犯。重耳的母亲大戎狐姬,当为狐偃的姐妹。

赵衰的身份,史上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赵夙的弟弟,有人说是赵夙的儿子,有人说是赵夙的孙子。总之,他和赵夙有血缘关系,从时间上考察,二人为父子的可能性比较大。战国七雄中的赵国,就是由赵衰的后人建立。

魏武子即魏,武为其谥。司马迁以为魏是毕万的儿子。战国七雄中的魏国,即由魏的后人建立。

胥臣臼季即司空季子,司空为其官,季子为其字。其实他是胥氏,名臣,获封臼邑,也叫作胥臣、臼季或者胥季子。

随同重耳逃亡的大臣,当然不止五个人,而有十余人之多。《左传》所列,应该是其中最有名的五人。

翟国对重耳还不错,有一次攻打咎如(赤狄的一个部落),抢回来咎如首领的两个女儿叔隗和季隗,都献给了重耳。

对于流亡在外的人来说,晚上睡觉时有人暖被窝,当然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不过重耳并不贪心,他娶了季隗为妻,而将叔隗赏赐给赵衰。季隗为重耳生了伯、叔刘;叔隗则为赵衰生了赵盾。这两桩婚事在历史上传为美谈,后世有人甚至将重耳、赵衰的二隗比拟为孙策周瑜的二乔。

重耳在翟国一住就是十二年。鲁僖公十六年,也就是秦晋韩原之战后的第二年,他决定去齐国寻找新的生活。当然,据《史记》记载,重耳之所以离开翟国这个安乐窝,也并非完全自愿,而是因为得到消息,说晋惠公准备派寺人披前来刺杀他。

临走的时候,重耳与季隗依依惜别,很通情达理地说:“我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请你等我二十五年,如果二十五年还不回来,你就改嫁吧。”

季隗虽然生自狄夷,脑子却一点也不傻:“我今年二十五岁了,再等你二十五年,我都行将就木了,还嫁给谁去?你就别假惺惺地装大方了,放心去吧,我在这里等你回来,谁也不嫁。”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重耳和他的伙伴们经过卫国,卫文公对他们没有好感,所谓“不礼”,大概是连顿饭都没请他们吃吧。于是他们只好离开卫国的首都,经过五鹿的时候,实在是饿得不行了,只好放下贵族老爷的架子,向在田野里干活的农民乞求给点吃的。农民丢过来一块土:“吃吧!”重耳大怒,当场发作,想用鞭子打那农民。狐偃一看,这要出问题啊!赶紧拉住重耳,捧着那块土疙瘩说:“公子您瞧,这是上天赏赐给您的土地啊!”重耳猛然醒悟过来,这不是晋国,也不是翟国,这一鞭子打下去,恐怕要吃不了兜着走了,于是顺水推舟,郑重其事地下跪,叩首,接受了上天赏赐的土疙瘩。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重耳一行历经艰险,终于到了齐国。

齐桓公早就听说过重耳的贤名,招待极其热情,并且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重耳。作为陪嫁品,齐桓公还送给重耳马车二十乘。

重耳一下子又阔绰了起来。

临淄是当时闻名天下的大都会,远非狄戎之地的翟国可比;齐国公室的女儿历来以美艳闻名,想必比赤狄部落的季隗更具风情;更重要的是,齐桓公雄霸中原数十年,霸主政治趋于成熟,令重耳和他的追随者们激动不已,他们几乎是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好奇地观察着身边的所有事物。但是他们没想到,自己所看到的,却是齐桓公霸业的落日余晖。

第二年冬天,齐桓公去世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有如一部杂乱无章的电影,他们接二连三地目睹了五子争位、三贵专权、齐孝公上台等事件,而齐国的霸业也在一夜之间坍塌,天下重归大乱。

这些事情在重耳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一个疑问产生了:雄图霸业,究竟有多大的意义,是否值得他这个大半截身子入土的人继续折腾下去?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重耳早就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了。但是,天命究竟在哪?

带着这些疑问,重耳逐渐沉迷在声色犬马的生活之中。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有一些不在《左传》的记载中,而是出自《史记》,容我将二者糅合,再小小润色一下。

此间乐,不思晋,重耳在齐国一住就是五年。

现在他已经过了耳顺之年了。一个人过了六十岁还在外漂泊,你还能指望他有什么作为?

但是,重耳不是一个人在外漂泊,自始至终追随着他的,还有好几十号人。这些人都是晋国的精英,别人可以不指望重耳有所作为,他们却不能。

以狐偃为首,这群人在一棵桑树下密谋,准备挟持重耳启程回国。没想到,重耳的老婆姜氏的侍女此时正好在树上采摘桑叶,将他们的计划全听了去。

等他们散去,侍女连忙跳下树来,跑到姜氏那里去告密。这可怜的姑娘显然不知道政治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姜氏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将她给杀了。

然后,姜氏催重耳赶紧启程离开齐国。因为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让齐孝公知道这件事,对重耳不利,甚至有性命之忧。(www.xing528.com)

重耳回答:“人生安乐就好,就让我死在这里吧!”

姜氏大怒:你堂堂一国公子,穷困潦倒来到齐国,还有这么多人跟着你卖命。现在你不思回国报答他们,而留恋闺房之乐,真不害羞!于是与赵衰等人密谋,找个机会把重耳灌醉,抬到车上就出发了。

重耳醒来,发现自己已经离开临淄很远了。这就相当于私自出逃,回去显然是不可能的了。他急怒攻心,操起一支长戈朝狐偃刺去。

狐偃一边闪开一边说:“杀了下臣成就公子的大业,下臣倒是很乐意。”

重耳气呼呼地说:“如果成不了事,我就剥你的皮,吃你的肉!”

狐偃说:“我的肉又臊又腥,有什么好吃的?”

就这样骂骂咧咧,开始了归国之旅。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从齐国一路向西,重耳的第一站是曹国。

曹共公早就听说重耳生得奇怪,肋骨连成一片,很想亲眼看看。于是趁重耳洗澡的时候,躲在帘子外面偷看。

曹国大夫僖负羁的老婆对僖负羁说:“我观察了晋国公子重耳的随从,个个都有辅国之才。重耳得他们相助,必定能够回到晋国为君,而且将得志于诸侯。到时候他要惩罚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首当其冲,您何不早点和他搞好关系呢?”

僖负羁以为然,派人给重耳等人送去饭食,而且在装饭食的盒子里放上了一对上等玉璧。

重耳接受了食物,但是将玉璧退了回去。

接下来到宋国,宋襄公倒也大方,送给重耳马车二十乘。

然后是郑国,郑文公和卫文公一样,对重耳“不礼”。大夫叔詹劝谏:“下臣听说,上天所帮助的人,其他人是赶不上的。有三件事说明重耳得到老天的眷顾,必成大器,您最好对他以礼相待。第一,男女如果同姓为婚,所生的孩子必定夭折,晋国姬姓,重耳的母亲大戎狐姬也是姬姓,而他一直活到今天,是很少见的;第二,重耳出逃在外,恰好现在晋国又不安宁,大概是老天想助他一臂之力;第三,跟随他的那些人,至少有三个是人上人,却都心甘情愿为他效命。晋国和郑国同为姬姓大国,就算是公室子弟,也应该以礼相待,何况是重耳这样天命所归的人物?”

郑文公听不进去,他是出了名的墙头草,谁的实力雄厚,他就投靠谁。对于重耳这种潜力股,他没有任何兴趣。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重耳又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招待他,极其热情,但是提了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公子您如果回到晋国,将如何报答不啊?”

前面说过,所谓“不”,是天子自谦的称谓。楚成王在重耳面前以不自称,有托大之嫌。

重耳的回答很滑头:“玉帛美女您都有,珍禽异兽在楚国广阔的土地上都有出产。晋国所拥有的,不过是楚国人看不上的物品,我还真不知道怎么报答您!”

话说到这个份上,也就可以打住了。但是楚成王不依不饶,想听到实质性的内容。他大概在想,当年夷吾为了回国,一挥手便答应给秦国五座城池,你重耳好歹给我楚国打张白条吧?于是死乞白赖地追问:“话虽如此,我还是想听听公子究竟想以什么报答我?”

重耳只好说:“如果能够借重大王的英名回到晋国,以后两国万一在中原发生战事,我将退避三舍。如果还是得不到大王的宽恕,那就左手执鞭执弓,右边挂着弓袋箭袋,跟大王比画比画。”

古代以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则是后退三次,累计九十里。重耳的意思,就算是天大的恩情,到了两国交兵的战场上,我也就让你九十里,其余的别想。单从这一点上看,他比夷吾(晋惠公)强多了。

宴会之后,成得臣请求楚成王杀掉重耳,以除后患。

楚成王不同意:“重耳志向远大,作风俭朴,温文尔雅,有礼有节。他手下那些人,外表严肃,内心宽厚,忠诚可靠,而且很有能力。现在的晋侯没有人亲近他,国内国外的人都很讨厌他。我听说,姬姓诸侯中,唐叔的后人将最后衰落,大概就是因为有重耳这个人吧。老天要他兴旺,谁又能够废掉他?逆天而行,必有大难。”

于是,楚成王将重耳礼送出境,送到了秦国。

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

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相对于齐桓公、宋襄公、楚成王的热情招待,秦穆公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不顾重耳六十二岁的高龄,一股脑将五位公室的女儿嫁给了重耳,其中包括原来嫁给晋怀公的怀嬴。

对于这一安排,重耳感激之余,觉得难以接受。毕竟晋怀公是自己的侄子,怀赢是自己的侄媳妇,太亲了,下不了手。然而怀嬴又是秦穆公最喜欢的女儿,娶了怀嬴,可以加强晋国与秦国的关系,这恐怕也是秦穆公的本意。

据《史记》记载,重耳感到相当为难,他不断对自己的手下说,抢侄子的老婆,于心何忍?胥臣臼季用一句话打消了他的疑虑:“您还要抢人家的国家呢,抢人家老婆算得了什么?”

重耳于是放下包袱,娶了怀嬴。可是,就在新婚的第二天早上,怀嬴侍奉他洗漱,重耳的道德感突然涌现,厌恶地拿手挡了一下,将怀嬴推开了。

怀嬴自太子圉逃回晋国后,一直闷闷不乐;不得已嫁给眼前这个糟老头,就更不开心。重耳这一推,终于使得她爆发了:“秦国和晋国地位相等,凭什么看不起我?!”

重耳愣了一下,没想到怀嬴会将夫妻之间的小事上升到这个政治高度。他立刻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错事。如果怀嬴跑到秦穆公那里去告他一状,说他看不起秦国,这十几年的苦就白吃了。他甚至怀疑,怀嬴是不是心里还想着前夫,因而演这么一出戏来破坏他的大事。

重耳脑子里飞快地计划着如何挽救局面。

那个年代不兴跪搓衣板,重耳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来向怀嬴认错:他将衣服脱下来,光着上身,将自己囚禁在房间里,不吃不喝。

这一招很有效果。怀嬴有没有就此原谅他,谁也不知道;但秦穆公听到这件事,倒是很开心地笑了一阵。男人打骂老婆,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哪有像重耳这样,推了一下老婆就立马自囚认罪的?

秦穆公想,重耳这样做倒不是怕老婆,而是打心底里尊重秦国吧。过了几天,秦穆公请重耳吃饭。重耳要狐偃陪他去,狐偃推辞:“我不如赵衰有文才,带赵衰去吧。”

宴会上,重耳给秦穆公祝酒,赋了一首《河水》。这首诗现在已经失传了。据后人考证,有可能是笔误,应该是《诗经·小雅》中的《沔水》: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沔彼流水,其流汤汤。彼飞隼,载飞载扬。念彼不迹,载起载行。心之忧矣,不可弭忘。彼飞隼,率彼中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重耳赋这首诗的意思是,河水奔流,最终归于大海。我回到晋国,也会心向秦国。

秦穆公很高兴,回了一首《六月》。这首诗亦见于《诗经·小雅》,诗中有“王于出征,以匡王国”“共武之服,以定王国”之句。

重耳没听出门道,赵衰却听明白了,说:“重耳拜谢秦伯之赐!”

重耳连忙吭哧吭哧地跑到阶下,朝秦穆公再拜稽首。秦穆公则走下一级台阶,郑重地答谢重耳。

赵衰说:“君侯以辅佐天子的事命令重耳,重耳岂敢不拜?”

原来,《六月》之诗写的是尹吉甫辅佐周宣王出征时的场景。秦穆公以此诗相赠,是希望重耳也担负起辅佐天子的重任。换句话说,便是希望重耳建立像齐桓公那样的霸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