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46年,鲁僖公十四年。
十四年春,诸侯城缘陵而迁杞焉,不书其人,有阙也。
去年夏天的咸之会,诸侯商量如何帮助杞国对抗淮夷入侵。今年春天,便在缘陵修筑城池,将杞国迁到那里。《春秋》不记载有哪些国家参与了建设,是因为“有阙”,也就是城池没有完全修好,工程没有最后完工,诸侯便撤退了,留下一座“烂尾城”,不配青史留名。
季姬来宁,公怒,止之,以子之不朝也。夏,遇于防,而使来朝。
季姬是鲁僖公的女儿,嫁到国为夫人,史称季姬。
这一年春天,季姬回娘家省亲。这本来是件好事,鲁僖公却大为恼火,将季姬留在鲁国,不让她回去。究其原因,是子不曾前来朝见。直到夏天,季姬才有机会在防地和子会面,说服他朝见鲁僖公。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晋卜偃曰:“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
八月,沙鹿山发生地震,山体崩裂。沙鹿山地处河北,并不在晋国境内。可是卜偃掐指一算,算出:晋国一年之内将有大灾难,几至于亡国。
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庆郑曰:“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犹雠之,况怨敌乎?”弗听。退曰:“君其悔是哉!”(www.xing528.com)
被百里奚的乌鸦嘴说中,天灾流行,今年轮到秦国闹饥荒。秦国向晋国请求购粮,晋国却不同意。
大夫庆郑觉得这未免也太不厚道了,劝谏晋惠公说:“忘恩负义则无人亲附,幸灾乐祸是为不仁,贪吝爱惜的东西导致不祥,惹怒邻国陷于不义。亲、仁、祥、义四德皆失,您拿什么守护国家?”
虢射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是,当年失信于秦国,没有割让土地,已经惹怒他们了。现在就算卖给他们粮食,也无济于事。这位虢大夫的思路,显然是比较清奇的。按照他的逻辑,一个人如果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干脆不要做任何补救,继续伤害别人反而是对的。
庆郑气不打一处来:“不讲信用,背弃邻国,如果再有患难,谁来帮忙?不讲信用就会发生灾祸,无人帮助必定灭亡。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你不懂吗?”
虢射满不在乎地说:“卖给他们粮食也不能减少怨恨,反而增强了仇人的力量,不如不给。”
庆郑说:“忘记恩惠,幸灾乐祸,这是老百姓都唾弃的。即便是亲近的人都会产生怨恨,何况是仇敌?”
晋惠公不听庆郑的话。
庆郑出来后便说,国君会为这件事后悔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