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元前661年,鲁闵公即位,鲁国大乱

公元前661年,鲁闵公即位,鲁国大乱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前661年,鲁闵公元年。鲁闵公即位,《春秋》不予记载,是因为公子般被弑,季友出逃,国家大乱。鲁庄公去年八月去世,今年六月才葬,是因为国有乱,推迟了。八月,鲁闵公与齐桓公在落姑会盟,鲁闵公请求齐桓公允许季友回国。这期间,鲁闵公也没有回曲阜,而是待在郎地等候。首先,鲁闵公才八岁,肯定不会自己想出“请复季友”的主意。鲁庄公十六年,王室命曲沃武公“以一军为晋侯”,明确晋国的军队规模为一军。

公元前661年,鲁闵公即位,鲁国大乱

公元前661年,鲁闵公元年。

元年春,不书即位,乱故也。

鲁闵公即位,《春秋》不予记载,是因为公子般被弑,季友出逃,国家大乱。

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请救邢以从简书。”齐人救邢。

邢国姬姓,亦为周公之后。

管敬仲即管仲,敬是其死后之谥。

狄人入侵邢国,管仲对齐桓公说:“戎狄之人,有如豺狼,贪得无厌。华夏诸国,互相亲近,不可抛弃。安逸等于毒药,不可留恋。”

“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引自《诗经·小雅·出车》一诗。所谓简书,是周朝诸侯之间告急求援的文书。因情况紧急,写好的竹简来不及用绳子贯穿成册便送出去了,是以得名。简书上的文字,包含了同仇敌忾、患难与共的意思。管仲请求齐桓公听从简书的召唤,发兵救援邢国。

齐桓公慨然答应,于是发兵救邢。

夏六月,葬庄公。乱故,是以缓。

诸侯五月而葬。鲁庄公去年八月去世,今年六月才葬,是因为国有乱,推迟了。

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请复季友也。齐侯许之,使召诸陈,公次于郎以待之。“季子来归”,嘉之也。

八月,鲁闵公与齐桓公在落姑会盟,鲁闵公请求齐桓公允许季友回国。齐桓公答应了,派使者到陈国去宣召季友。这期间,鲁闵公也没有回曲阜,而是待在郎地等候。《春秋》记载:“季子来归。”是表示嘉许之意。

这件事情颇有意思。

首先,鲁闵公才八岁,肯定不会自己想出“请复季友”的主意。

其次,庆父百分之百是不愿意季友回国的。鲁闵公是叔姜的儿子(其实也算是哀姜的儿子),又是庆父所立,本来应该听庆父的才对,为什么会提出要季友回国呢?

我们只能如此推测:有一位幕后高人,当然也是鲁国的重臣,平时装作对庆父驯服的样子,实则在做推翻庆父的工作。这位高人说服庆父,让鲁闵公到落姑去和齐桓公会盟,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鲁闵公是齐桓公的外孙,祖孙相见,一则加强两国的关系,二则借齐桓公的威望进一步巩固鲁闵公的地位,庆父没理由不答应。然而,当鲁闵公到了落姑,远离了庆父的控制,这位高人便向鲁闵公建议:“让季友叔叔回来辅佐您吧!”小孩子很单纯,说:“好啊!”高人又说:“可是季友叔叔不愿意呢!不如这样吧,您跟外公说一下,要外公召他回来,好不好?”

事情就这样发生了。齐桓公出面召季友回国,对于庆父来说不啻当头一棒,也使得鲁国国内那些本来就对庆父有意见的人,一下子就找到了主心骨,形势变得对庆父极为不利。可是,齐桓公为什么会答应鲁闵公的请求呢?

他要向天下人表明:去年鲁国发生的政变,虽然导致了他的外孙上台,却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同时,他还有自己的小算盘。

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

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齐桓公派大夫仲孙湫到鲁国“省难”,也就是对鲁国发生的祸乱表示慰问。《春秋》记载:“齐仲孙来。”不书其名,是表示赞许。

但是很显然,仲孙湫的使命绝不是“省难”那么简单。他回去之后,向齐桓公汇报鲁国的局势,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鲁国的乱局因庆父而起。如果他真的很有手段,能够控制大局,另当别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以臣弑君不是奇事,关键在于弑君之后,能不能够稳定民心,站稳脚跟。但是很显然,庆父没那个本事,他给鲁国挖了一个坑,也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庆父的败亡,只是迟早的问题。所以,当齐桓公问:“该怎么把这个讨厌的家伙搞掉?”仲孙湫的回答是:“为祸不已,必将自毙,您等着看就是了。”(www.xing528.com)

齐桓公又问:“鲁国现在这种情况,可以拿下不?”说来说去,这才是齐桓公最关心的问题:能不能够趁火打劫,将鲁国据为己有?

仲孙湫愣了一下,没想到齐桓公会有这样的想法。鲁国虽然大乱,但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怎么能够轻言“可取”?他直接回答:“不可以。”理由是,鲁国一直秉持周礼,周礼即鲁国的根基。一个国家将要灭亡,它的根基必先动摇,然后枝叶随之倾倒。鲁国没有抛弃周礼,还不到可以动摇的时候。他认为齐桓公现在应该做的,是帮助鲁国平息内乱,表达亲善友好之意。“亲近有礼仪的国家,依靠稳定坚固的国家,离间人心涣散的国家,灭亡昏暗动乱的国家,这才是霸王的手段、霸王的格局啊!”

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霍、灭魏。还,为大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

鲁庄公十六年,王室命曲沃武公“以一军为晋侯”,明确晋国的军队规模为一军。十余年来,晋国不断兼并周边小国,面积不断扩大,国力不断增强,一军的规模显然已经不够用了。所以晋献公决定扩充编制,建立上下二军。上军由他本人亲自统领,下军由太子申生统领。

扩军之后的第一次军事行动,赵夙为晋献公御戎,毕万为戎右,消灭了耿国、霍国和魏国。回师之后,为太子申生加固曲沃城,将耿地赐给赵夙,魏地赐给毕万,封他们做了大夫。

赵氏嬴姓,与秦国的嬴姓本出一脉。赵夙的祖上,乃周穆王的御者造父。传说周穆王坐着造父驾驶的马车,曾经到遥远的天池拜访西王母,并与西王母共度春宵,乐而忘返。不料徐偃王趁着国内空虚,发动叛乱。造父又驾着马车,日行千里,将周穆王送回镐京,顺利平息了叛乱。为了表彰造父的功劳,周穆王将赵城封给他,遂以赵为氏。西周末年,造父的后人叔带为了逃避祸乱,来到晋国侍奉晋文侯,是为晋国赵氏的先祖。赵夙便是叔带的五世孙。

毕氏姬姓,本是王室宗亲。毕万的祖上,乃是周武王的弟弟姬高,因受封毕国,遂以毕为氏,史称毕公高。周成王年间,毕公高协助摄政大臣周公旦平定天下,巩固王室,立下汗马功劳。周康王年间,毕公高更是与召公奭同为辅政大臣,大权在握。然而,不知传到第几代的时候,显赫的毕国衰落了。王室收回封地,毕氏后裔沦为士或庶人。毕万曾经在雒邑生活,后来来到晋国发展,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晋国的大夫,而且得到了魏这块领地,遂以魏为氏。

三百年后,赵夙和毕万的后人参与“三家分晋”,建立了战国七雄中的赵国和魏国。

这是后话。

曰:“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焉得立?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大伯,不亦可乎?犹有令名,与其及也。且谚曰:‘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天若祚大子,其无晋乎?”

由此判断,太子申生恐怕是无缘继承君位了。晋献公的意图很明显,将曲沃这么重要的城市封给申生,又让他当了下军的统帅,相当于一国之卿。身为太子而位极人臣,这是很不正常的,将来又怎么能够继承君位?申生的处境,已经相当危险。

基于以上判断,士认为,申生不如趁早逃亡,不要等到危险真正降临那一天。“当个吴太伯,难道不好吗?还可以得个好名声。俗话说得好,只要心地洁白无瑕,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家?上天如果保佑太子,就不要让他继续待在晋国了。”

吴太伯是周朝的先祖周太王的嫡长子,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周太王喜欢有才能的小儿子季历,更主要是想季历的儿子姬昌(即周文王)将来成为国君,因此很想立季历为储君。吴太伯知道了父亲的心意,和长弟仲雍远远地逃到南方的荆蛮之地,以示孝顺与让贤之意。蛮夷之人为其义举所感动,主动追随他,建立了吴国

吴太伯是中国古代的道德典范,孔子赞扬他“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孝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阔达。要知道,“既养且敬”的孝道很多人能够做到;舍弃一国之尊以顺从父意的孝道,那还真是不容易。

申生对士的劝告无动于衷。或许他认为,士想得太多了。

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名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

初,毕万筮仕于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

卜偃是晋国大夫,掌管卜筮之事。他以为,毕万的后人必定兴旺发达。因为万是“盈数”(中国人计数,个、十、百、千,十倍则变其名;至万之后,十万、百万、千万,其万字不易,所以说万是盈数),魏是“大名”(魏通巍,有高大之意)。此人一开始就受到这样的封赏,老天已经有所预示了。天子为兆民之主,诸侯为万民之主。现在毕万既获“大名”,又有“盈数”,必定受到众人拥戴。

后人读到这段话,很容易理解成:毕万的名字取得好,所以后代很发达。这是对儒家因果观的误解。所谓“天启之矣”,只不过是上天通过名字这种细节,来预示某种必然性,也就是所谓的天命。如果天命未至,就算名字取得再好,也是白搭。

当初,毕万还在雒邑的时候,想去晋国谋求发展,所以请王室大夫辛廖为他算一卦,看看他到晋国的仕途如何。得到的结果是“遇屯之比”。

屯卦的上卦为坎☵,下卦为震☳,即所谓的“水雷屯”。如果第一爻由阳变阴,则上卦为坎☵,下卦为坤☷,构成一个“水地比”。由此可知,“遇屯之比”是屯卦的第一爻发生爻变,其爻辞为“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辛廖解卦:大吉。屯,有坚固之意;比,有亲密之意。还有比这更吉利的吗?此子必定繁衍昌盛。震的象征为车,为足,为长子;坤的象征为马,为母;坎象征众人,其数为六。震卦变为坤卦,车跟随马走,脚踏实地,兄长教导他,母亲养育他,众人归附他。坎卦不变,集合而能坚固,安定而有威武,这是公侯的卦象啊!公侯的子孙,必定光复祖宗的荣耀。

算卦的解释,总是高深莫测,似是而非。唯独最后一句,却是明白地告诉毕万:你作为毕公高的后人,此去必能恢复诸侯的地位,光耀门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