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左传》中的鲁庄公三年:背叛兄长,背叛祖国,投靠齐国的故事

《左传》中的鲁庄公三年:背叛兄长,背叛祖国,投靠齐国的故事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前691年,鲁庄公三年。三年春,溺会齐师伐卫,疾之也。此人不经鲁庄公同意,自把自为,带部队参与齐国伐卫的行动。不称其为公子,是因为讨厌他。周桓王于鲁桓公十五年去世,七年乃葬,真是够“缓”的。此人背叛兄长,背叛祖国,以地投靠齐国,成为齐国的附庸。这一次,鲁庄公再度出面,约郑伯在滑地会见,商量营救纪国。鲁庄公约郑厉公在滑地会见,等了两天以上,郑厉公却没有来,显然是有约在先却失约了。

《左传》中的鲁庄公三年:背叛兄长,背叛祖国,投靠齐国的故事

公元前691年,鲁庄公三年。

三年春,溺会齐师伐卫,疾之也。

“齐师伐卫”,是为了替逃亡齐国的卫惠公出头。

溺是公子溺。此人不经鲁庄公同意,自把自为,带部队参与齐国伐卫的行动。《春秋》记载:“溺会齐师伐卫。”不称其为公子,是因为讨厌他。

夏五月,葬桓王,缓也。

周桓王于鲁桓公十五年(公元前697年)去世,七年乃葬,真是够“缓”的。

公羊传》以为,“缓”为“爰”的假借字,爰者易也,也就是改葬。

秋,纪季以入于齐,纪于是乎始判。(www.xing528.com)

纪季是纪侯的弟弟。此人背叛兄长,背叛祖国,以地投靠齐国,成为齐国的附庸。纪国从这个时候开始分裂。

冬,公次于滑,将会郑伯,谋纪故也。郑伯辞以难。

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齐国打纪国的主意,不是一天两天,早在齐僖公年代就开始了。纪国为了自保而想尽了办法,请鲁国斡旋也不是一次两次。这一次,鲁庄公再度出面,约郑伯在滑地会见,商量营救纪国。

这个郑伯是谁?是新郑的公子仪,还是栎城的郑厉公?对照前后的历史记载来看,应该是指郑厉公。但凡带兵出国,停留一夜为舍,两夜为信,超过两夜为次。鲁庄公约郑厉公在滑地会见,等了两天以上,郑厉公却没有来,显然是有约在先却失约了。失约的原因,据郑厉公本人说,是因为新郑还被公子仪占着,自己的事都顾不过来呢!

事实是不是这样?提前翻到下一年的《春秋》,看到这样的记载:“夏,齐侯、陈侯、郑伯遇于垂。”则不难联想,郑厉公很有可能暗中和齐襄公搭上了线,达成了某种政治交易,因而也就不想掺和纪国的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