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鲁桓公八年:楚武王或齐桓公的合诸侯

鲁桓公八年:楚武王或齐桓公的合诸侯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前704年,鲁桓公八年。楚武王或齐桓公的“合诸侯”,是以一个大国为主导,将若干个诸侯国联合起来建立的国际组织。祭公,很有可能就是鲁隐公元年记载中提到的祭伯,此时或已提升为王室的三公,是以称为祭公。后来纪伯又想请鲁桓公疏通王室的关系,请天子出面说话,鲁桓公还是拒绝。祭公作为王室使者来到鲁国,再由鲁桓公委托他去纪国迎接新王后,这是合礼的。

鲁桓公八年:楚武王或齐桓公的合诸侯

公元前704年,鲁桓公八年。

八年春,灭翼。

接上年冬天事,曲沃武公杀死晋小子侯,消灭了翼城的晋国政权。

但是,“曲沃—翼城”双城时代并没有结束,接下来还会提到。

随少师有宠。楚斗伯比曰:“可矣。雠有衅,不可失也。”

夏,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使章让黄。楚子伐随。军于汉、淮之间。

季梁请下之:“弗许而后战,所以怒我而怠寇也。”少师谓随侯曰:“必速战。不然,将失楚师。”随侯御之。望楚师。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矣。”少师曰:“不当王,非敌也。”弗从。战于速杞。随师败绩。随侯逸。斗丹获其戎车,与其戎右少师。

秋,随及楚平,楚子将不许。斗伯比曰:“天去其疾矣,随未可克也。”乃盟而还。

随国的少师越来越受国君宠信。斗伯比对楚武王说,现在可以讨伐随国了,仇人有了空子,不可以错过。

于是这一年夏天,楚武王在楚国的沈鹿大会诸侯。原文中的“合诸侯”三个字,很容易让人想起齐桓公的“九合诸侯”。很多人以为,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将诸侯号召起来结盟的君主,事实上楚武王才是始作俑者。

再多说一句,在此之前,郑国齐国、鲁国也举行过诸侯会盟,但那是相对平等的主体关系,涉及的国家也不多,组织也比较松散。楚武王或齐桓公的“合诸侯”,是以一个大国为主导,将若干个诸侯国联合起来建立的国际组织。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相当于现代史上的华约或北约吧。

黄国和随国没有应召参加这次会盟。

黄国嬴姓,地处河南,暂时还不在楚武王的武力范围之内,所以楚武王派大夫章前去谴责。

至于随国,本来就是楚国打击的目标,因此楚武王亲自带兵讨伐。

楚军驻扎在淮河、汉水之间。季梁建议随侯对楚武王服软认错,“他肯定不同意,那时候再战,则我军因为愤怒而士气高涨,敌军以为我们胆怯而有所懈怠”。这是所谓的怠兵之计,不管有没有效果,说明季梁对形势的判断是正确的:楚强随弱,不可硬碰。

但是,少师的判断恰恰相反,他建议随侯速战速决,否则的话,“楚国人就逃跑啦!”(www.xing528.com)

随侯听从了少师的建议,主动向楚军发动进攻。

两军遥遥相望,季梁又建议:楚国人以左为尊,楚王和精锐部队必定在左军之中。我们不要正面进攻其左军,而应集中力量攻击其相对薄弱的右军。其右军被击败,连累左军也败退,我军胜算比较大。

季梁说的,是避实就虚之计,也是打仗的常识。但是少师又不同意:不和楚王正面对敌,那就是我们示弱了。

两军在速杞展开大战。随侯根据少师的意见,全力攻击楚国左军,结果大败。随侯从战场上逃跑,他乘坐的戎车连同担任戎右的少师,都被楚将斗丹获得。

值得一提的是,《左传》中的“获”,有生获和死获之分,生获即生擒,死获即获得敌人的尸体。以下文来看,少师被楚军获得,当为死获。

同年秋天,随国请和。楚武王本来不想答应,但是斗伯比以为,老天已经替随国去掉了少师这个祸害,暂时还不能灭亡它。所以,楚武王最终还是与随侯举行了盟誓,撤兵回到楚国。

冬,王命虢仲立晋哀侯之弟缗于晋。

晋国发生的事情,再度引起王室关注。周桓王命卿士虢仲,也就是虢公林父带兵讨伐曲沃武公。武公从翼城退守曲沃。晋国人于是又立晋哀侯的弟弟姬缗为君。

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礼也。

祭公,很有可能就是鲁隐公元年记载中提到的祭伯,此时或已提升为王室的三公,是以称为祭公。

前面说到,纪国因为受到齐国威胁,屡次找鲁桓公出面斡旋,鲁桓公都不敢答应。后来纪伯又想请鲁桓公疏通王室的关系,请天子出面说话,鲁桓公还是拒绝。所以,纪伯干脆自己和天子拉上了关系,将女儿嫁给天子当王后。

按照周礼,天子娶妻于诸侯,必请同姓诸侯主婚。祭公作为王室使者来到鲁国,再由鲁桓公委托他去纪国迎接新王后,这是合礼的。

纪伯大概以为,这下可以放心了——他已经成为天子的岳父,想必齐国和郑国都不敢对纪国动手了吧?

事实证明,他太天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