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工作程序是应急监测工作成功的前提和保证,必须预先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以便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应急监测领导小组及其他各成员小组能在最短时间内,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监测工作,从而避免事故应急状态下由于紧张而导致的工作混乱,能及时、准确地出具监测数据、判断污染物影响范围及事故发展趋势,为应急救援人员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过程可分为应急监测响应、现场应急监测和事故恢复监测3个阶段。
1.应急监测响应阶段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准备阶段是指从值班人员接警到各成员小组做好现场应急监测工作的一切准备工作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接警、企业及风险源信息库查询、预估事故影响范围、事故等级评定、启用应急监测预案、制订应急监测技术方案、预设监测点位、准备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器材。
(1)接警
接警是指值班人员接到事故应急监测的指示或要求应急监测的报告,可以是上级下达的应急监测任务,也可以是企业内部人员或群众的举报。接警是实施应急监测工作的第一步,对应急监测工作顺利开展起着重要作用。接警人员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应详细向报警人询问事故信息,并及时向应急监测领导小组汇报。接警人员应记录的事故信息主要包括:
1)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2)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3)企业名称。
4)事故类型(如泄漏、爆炸、火灾等)。
6)危害波及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涉及危险物质的名称、类型和泄漏量。
7)有无人员伤亡。
由于报警人对事故了解程度的差异,上述信息并不一定能全部获得,接警人员应尽可能详细地记录有关事故信息,并保证在第一时间汇报给应急监测领导小组。
(2)企业及风险源信息查询和对报警信息进行确认
1)查询企业信息库,了解企业内生产、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基本情况,了解企业相关人员信息,以便对事故有关信息进行确认。
2)查询风险源信息库,根据所了解的风险源信息,初步确认引发事故的污染物,估计可能的泄漏量,并对报警信息进行确认,如果有差错,则需进一步确认。
3)查询危险物质特性库,了解物质的理化性质、危险特性、处理处置方法、防护措施等。
(3)预测事故的影响范围
查询泄漏源泄漏扩散模型库,根据所了解的事故信息(事故类型、危险物质特性等)及事故发生地点周围的地形地貌,选用适当的污染物泄漏模型。根据查询到的气象水文等参数,对事故的影响范围进行计算。
(4)事故等级评定
事故等级评定是指根据所了解到的事故信息(事故影响范围、范围内环境敏感点、引发事故的危险物质、污染物可能的泄漏量、事故发生地的气象和地区特点等),由应急监测领导小组对事故规模做出的初步等级评定。
事故等级划分按照《洋浦经济开发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的规定执行,对事故等级进行初步评定后,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上报。如果事故在本部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则无须上报,应急监测人员应迅速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如果事故重大,危害严重,超出本部门监测能力,则必须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同时应急监测人员应尽快做好应急监测准备工作,等待上级监测部门或兄弟部门的到来。
(5)启动应急监测预案
在应急监测的日常管理中,应根据本区域内企业及泄漏源的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事故可能的影响范围及其严重程度,并有针对性地分别编制相应的应急监测预案,建立事故应急监测预案库。
对事故进行初步等级评定后,应急监测领导小组应根据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事故信息,启动相应类型、相应等级的应急监测预案。
(6)制订应急监测技术方案
应急监测领导小组应根据引发事故危险物质的特性等事故基本信息,制订相应的应急监测技术方案。应急监测方案是针对具体事故制订的,是应急监测行动指南,各应急监测成员小组可根据应急监测方案开展工作。
制订应急监测技术方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1)现场应急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
2)应急监测的技术先进性和现实可行性相结合。
3)定性与定量、快速与准确相结合。
4)环境要素的优先顺序为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
应急监测技术方案主要包括监测人员、监测方法、监测仪器、防护设施等,在制订应急监测技术方案时,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监测方法库、监测仪器库等内容来制订,以使技术方案同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7)预设监测点位和监测频次
此阶段应急监测点位是根据环境污染事故的特点、污染物的扩散速度、事故发生地的气象和水文特点预设监测点位和监测频次,其中监测点位的预设应同时考虑《洋浦经济开发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模型计算预测污染物可能的扩散范围两个方面的因素,在事故影响范围内科学地布设相应数量(因是事故初期,所以监测点数量要尽量多)的监测点。
(8)准备应急监测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器材
现场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确定原则是应能快速鉴定、鉴别污染物的种类,并能给出定性或半定量直至定量的监测结果,并且能直接读数,使用方便,便于携带。
现场应急监测所需准备的设施设备有以下几种:
(1)应急监测仪器
1)快速定性、半定量分析试纸。快速定性分析试纸可判定多种离子成分,快速半定量分析试纸可快速半定量地测定水中多种离子的大约含量,如德国MN公司的产品。
2)快速检测管。目前随着应急监测技术的成熟,快速检测管的种类越来越多,主要分为(比长式)水质检测管、水质检毒箱、(比长式)气体检测管、检气管等类型。
3)便携式现场测试仪。便携式监测仪有多种类型,它的特点是便携直读,误差小,但价格昂贵。
4)实验室仪器与器材。常见的实验室仪器与器材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等,以及采样袋、标准物质、标准气体和各种试剂。
(2)防护器材
现场应急监测方案的具体实施应由应急监测人员完成,但每一污染事故都可能危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了保护应急监测人员并有效地实施现场快速分析,在实施应急监测前,应给监测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器材,如隔绝式防护服、防火防化服、防毒(酸碱)工作服、防毒呼吸器、面部防护罩、防毒手套、应急灯等。
(3)通信、取证器材和应急监测车
通信器材包括对讲机、移动电话等,取证器材包括数码照相机(摄像机)、便携式计算机、GPS定位仪等。
由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的应急性,因此从值班人员接警到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准备完毕的整个过程应在短时间内紧张、有序地完成,这跟日常的应急监测预防准备工作是分不开的,日常应急预防准备工作是否完善,考虑是否周全,将直接影响事故发生后应急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2.现场应急监测阶段
事故现场应急监测阶段可以分为现场调查和现场监测两个部分,现场调查是指应急监测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立即开展的有关事故概况及现场情况的调查,现场监测包括监测布点、样品采集及分析、出具应急监测报告等几部分。具体为:现场调查、监测布点、现场快速监测与采样、实验室分析、监测数据的处理和事故趋势分析预测、调整应急监测布点与出具应急监测报告、应急监测终止。
(1)现场调查
应急监测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迅速开展事故现场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地的精确位置。
2)泄漏源情况。
3)事故周围的地形地貌。
4)事发时期的气象水文条件。(www.xing528.com)
5)人员伤亡情况。
应急监测人员应根据事故现场调查结果预测事故可能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程度、污染趋势,并向应急监测领导小组提交现场调查情况报告和初步的污染控制建议,同时调整现场监测方案。事故现场调查的目的是掌握更多的事故信息并对已经了解到的事故信息进行验证,修订错误信息,确保应急监测工作不走弯路,以免延误时机,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监测布点
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后,根据预先制订的应急监测技术方案,结合现场调查掌握的事故信息,并对预设的监测点位进行适当的调整。一般情况下,应急监测人员应根据污染事故的现场情况,分别布设3种不同功能的监测点位。
1)泄漏源监控点。点位布设在事故现场污染物排放点和附近扩散点,应根据事故泄漏源的情况,布设一个或多个泄漏源监控点。扩散监控点的布设应根据事故现场的地形地貌、土质、水道水文、气象等实际情况,在可能受影响的范围进行监测布点。环境污染事故的泄漏源通常都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对人体有着严重的伤害,因此在应急监测过程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应急监测人员必须有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否则污染物排放点不应布设监控点。
2)污染事故影响敏感点。环境污染事故周围的敏感点是应该给予特别关注的区域,监测人员在布设采样点时,应在事故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稠密区以及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水源地、农田、禽畜养殖等区域特别布设较多的监测点。
3)对照点。这类监测点位布设在未受污染事故影响的区域。大气监测对照点一般布设在事故现场的上风向,水体监测对照点布设在事故现场的上游,土壤监测对照点应布设在未受污染事故影响的、与泄漏源监控点土质相同的污染事故周围的环境地块。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中,监测点位的布设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应急监测数据是否能正确表征事故特征,如果点位布设不合理,那么即使保证所出监测数据及时、准确,整个应急监测工作也是失败的。
(3)现场快速监测与采样
样品的采集应根据污染事故所产生的污染物的特征及可能对周围环境、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指标项目进行监测。
布设好监测点位后,应急监测人员应迅速做好防护,携带便携式应急监测仪或检测管进行监测。应急监测人员应尽量采用应急快速监测方法进行污染物的测定。当引发事故的污染物只能进行定性、半定量测定或应急监测仪器出现不稳定情况和现场监测仪器无法分析的污染指标时,应进行样品采集,并立即将样品送往实验室分析检验。实验室分析人员应随时做好准备工作,一旦接到样品,就立即进行检验。
(4)实验室分析
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中,在现场监测的同时,还要对水、气、土壤等进行现场采样,并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离不开实验室分析,一方面由于污染物的复杂多样性,现场分析技术和方法还不能满足应急监测的需要;另一方面目前现场应急监测能力有限,许多污染物不能现场监测。此外,对于较大或重大污染事故的处置和后评价阶段需要更加精确的数据。因此,实验室较为完备精确的技术手段是应急监测的重要部分。随着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分级管理和后评价技术工作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即使现场监测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仍会有大量现场无法识别和定论的复杂污染事故样品需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5)监测数据的处理和事故趋势分析预测
监测数据出来后,应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监测数据一般需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处理,以便对事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同时还应结合污染物扩散模式和气象水文资料来预测事故的影响范围,并咨询应急监测专家组意见预测事故发展趋势,进而推测出可能造成的危害,给出控制污染事故措施的建议。
(6)调整应急监测布点与出具应急监测报告
根据所预测的事故发展趋势,对监测点位进行相应的调整,如事故影响范围明显缩小,则应减少监测点数量及监测频次;如果事故影响有扩大趋势,则应相应扩大监测点布设范围,增加监测点数量与监测频次。
每批应急监测结果出来后,均应按照应急监测工作制度的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将应急监测工作情况、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等以简报的方式上报给应急监测领导小组。
(7)应急监测终止
由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要准确表征事故的特征,为应急处理处置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就必须对事故进行连续动态的监测,即现场应急监测人员应根据事故的发展趋势,对应急监测点位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事故进行连续动态的监测,直至泄漏源已经被控制,事故影响范围内人和物均已处于安全状态,有关部门已经采取并继续采取保护公众免受危害的有效措施,有关部门制订和实施了环境恢复计划,事故控制区域的环境质量正处于恢复之中,事故影响基本消除。此时,应急监测指挥中心可以宣布应急监测终止,进入善后处理阶段。
3.事故恢复监测阶段
(1)跟踪监测
事故现场经过处理后,为检验处理处置效果,同时为掌握事故影响的程度和范围,还应做好跟踪监测。跟踪监测的范围及监测项目为前面所划定的范围和确定的监测项目,当事故现场污染物浓度达到无组织排放浓度,跟踪监测才能终止。环境污染事故结束后的跟踪监测可以有效地评估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综合效果。
(2)应急监测技术评价
每一次事故应急监测终止后,应急监测领导小组都应对事故应急监测过程中采用的应急监测技术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应急监测预案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快速、准确地反映了事故状况和变化趋势,响应程序是否和应急监测任务相匹配,采用的检测仪器、通信设备和车辆等是否满足了应急监测工作的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是否得当,防护设施是否满足要求等。
(3)修订和完善应急监测预案和技术方案
应急监测终止后,应急监测人员应根据本次事故应急监测的实战经验,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监测预案和技术方案。
(4)编制事故监测报告
应急监测报告分速报、确报、最终确报等几种形式,报告的手段可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监测快报、简报、应急监测报告等方式进行。应根据现场情况和监测结果,编写现场监测报告并迅速上报。
应急监测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的时间,接到报警的时间,到达现场监测的时间。
2)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及周边的自然环境(现场示意图及录像或照片)。
3)事故发生的性质与类型(现场收集到的证据、当事人的陈述、勘察记录等)及事故原因。
4)采样断面(点位)、监测频次、监测方法。
5)污染事故的性质,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浓度及影响范围。
6)污染事故的危害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7)简要说明污染物的危险特性及处理处置建议。
8)应急监测现场负责人签字。
应急监测报告应以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快速报送,同时应附一份应急监测报告的文本文件,以备存档。
4.应急监测过程中的信息需求分析
在应急监测响应阶段进行的信息需求分析,需要的信息有:
1)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企业的信息,如信息名称、类型、主要产品等基本信息,还需要掌握有关人员信息,如企业法人、环境管理负责人、日常环境管理联系人等。
2)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现场的信息,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企业环境风险进行了分析,已经辨识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风险源,所以,这些风险源一般就是事故的发生地点。在应急监测响应阶段需要掌握的信息有:工艺设备、工艺流程、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名称、危险化学品的量以及应急监测项目等。
3)事故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监测方法、防护措施等。
4)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预测模型、当地气象、水文资料。
5)应急监测预案。
6)现场应急监测资源信息,如现场应急监测仪器与设备、药品与试剂、监测人员等信息。
7)实验室分析资源信息,如实验室分析仪器与设备、药品与试剂、分析人员等信息。
8)现场监测保障资源信息,如防护用品,交通工具等信息。
9)事故现场周围环境信息,如附近人员信息、环境敏感点信息等。
在应急监测阶段进行的信息需求分析,需要的信息有:
1)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点和采样点信息。
2)现场应急监测数据、实验室样品分析数据等信息。
3)样品的环境标准信息。
4)监测数据分析结果信息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