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市人民政府大厦:从工部局大楼到城市的变迁

上海市人民政府大厦:从工部局大楼到城市的变迁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上海。他明确指出“改造旧上海,建设新上海”,就是人民政府的宗旨。这一年的2月3日至7日,上海市首届工人代表大会在市政府大礼堂召开。大会决定新成立的上海工人阶级的统一组织恢复大革命时期的“上海总工会”的名称。1954年2月25日,上海市政府委员会在市政府举行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及提名协商办法的规定》,确定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为800名。

上海市人民政府大厦:从工部局大楼到城市的变迁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上海。5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来贺电,电贺上海解放:“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上海,已于二十七日解放。”[19]但就西方人而言,对于这座曾经认为是他们“自己的城市”—上海的“失守”及其未来前景,他们会有另外一番心境:

上海的失守,让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带着极大的兴趣,想看看中国共产党下一步会怎么走,看其是否能够管理这座世界第四大的城市。不过他们很快就会看到答案。现在,共产党已迅速接管了国民党在上海的政府机构及附属工业、财政机构,并保证其有序、有效地运转,这证明中国共产党有能力管理大型城市。[20]

作为新上海市市长的陈毅,他的一言一行都被外媒所注意。

在上海市政府召开的一次大会上,陈毅作了激动人心的讲话,其内容也被外媒广泛引用:“这次变革是一次历史的巨变,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史无前例。中国历史上有过多次革命,但都无非是从一种奴役状态过渡到另一种奴役状态。然而,他指出,当下这场革命却史无前例,因为‘这场革命是一场人民的革命,纯粹为了人民。’”[21]陈毅向全世界宣告上海已变为人民的城市,中国共产党接管上海就是要建立人民的政权。他明确指出“改造旧上海,建设新上海”,就是人民政府的宗旨。作为美侨在上海创办的《密勒氏评论报》也以期待的眼光审视着新政权:“上海由共产党来管辖,也在中国与列强的关系上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上海的变革,从世界各国关系的角度看,也是一次历史巨变。”[22]

图5—15,上海市政府大厦上升起五星红旗(江西中路215号,1949年10月2日)

作为人民上海的市政府新大楼,成为人民上海的政治中心。

有几个细节值得披露。原工部局大楼里的那块“工部局一战阵亡雇员”纪念碑,被陈毅市长1950年5月28日为上海解放一周年纪念的题词所覆盖,他的题词是“上海人民按自己的意志建设人民的新上海”,以此鼓励上海人民建设好人民的新上海。

图5—16,陈毅市长为上海解放一周年纪念的题词(1950年)

图5—17,现存陈毅市长为上海解放一周年纪念的题字碑

也就在这一年的5月、6月间,北京电影制片厂与苏联莫斯科中央文献电影厂联合摄制《锦绣河山》纪录片,共5部,[23]其中《人民的上海》在上海拍摄。在《人民的上海》中,有多个镜头是在上海市政府大楼前拍摄的,记录了陈毅市长的活动画面,弥足珍贵。

图5—18,纪录片《人民的上海》中陈毅前往市政府截图(图片来源:上海音像资料馆)

图5—19,纪录片《人民的上海》截图(图片来源:上海音像资料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上海召开的一系列会议与举办的一些重要活动,都在这幢上海市政府大楼举行。

图5—20,1950年1月27日,华东军政委员会在上海成立

为了更好体现人民的上海,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50年改建大礼堂。位于福州路210号的原有修车大棚改建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大礼堂,以开会为主,兼文艺演出、放映电影,以后又多次扩建、改善条件。观众厅2层,共设软席座位1 768个;舞台台口宽15米、深14.6米、高8.5米,总高18米,辅台宽敞;台前有可供较大乐队使用的乐池;后台化妆室、服装室等冷暖空调一应俱全,设备条件优于市区老剧场,成为接待国际文化交流演出的重要场地之一。先后来此演出的演员来自印度、匈牙利、波兰、南斯拉夫、民主德国日本、柬埔寨、朝鲜、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丹麦、澳大利亚、比利时、苏联等国,以舞蹈、歌舞剧和芭蕾舞为多,国内各省市的艺术院团及上海市院团也常在此演出。除“文化大革命”期间外,年均演出百余场,最多的一年达250场左右,在市区会堂、礼堂中演出场次名列前茅。

这一年的2月3日至7日,上海市首届工人代表大会在市政府大礼堂召开。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市长陈毅到会致辞。大会决定新成立的上海工人阶级的统一组织恢复大革命时期的“上海总工会”的名称。在上海总工会第一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上,刘长胜当选为主席。

图5—21,1950年2月3日召开上海市工人代表大会

1950年9月8日至25日,上海市首届劳动模范大会也在市政府大礼堂召开。上海市总工会主席刘长胜致开幕词。他说,解放一年来,上海工人阶级在护厂、接管、清点、抢修、反轰炸、反浪费、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合理化建议及若干企业克服困难、维持生产当中,发挥了高度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相信通过这次大会,上海工人阶级一定能更加发挥这种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困难,搞好生产,争取经济建设形势进一步好转。评选委员会副主任胡厥文报告评选673名上海市劳动模范的经过。市长陈毅作报告,指出:劳动模范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先锋和旗帜,负有引导大家向更新更高的生产标准前进,完成建设新中国的建设任务。大会表彰市劳模673人,选出杭佩兰、计浩然等15人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大会。[24]

图5—22,为追悼斯大林,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下半旗致哀

1953年3月9日,为追悼斯大林逝世,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下半旗致哀。

1954年2月25日,上海市政府委员会在市政府举行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及提名协商办法的规定》,确定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为800名。[25]

1954年8月16日至21日,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市政府大礼堂举行,主要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市长陈毅作《关于上海市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情况的报告》。市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宋季文作《关于上海市1953年决算和195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和《关于实行粮食定点供应问题的报告》,大会通过相应决议。[26]

1955年2月5日至12日,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市政府大礼堂举行。市长陈毅作政治报告,副市长潘汉年作《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经会议审议通过相应决议。[2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有关规定,在此次会议上,决定将上海市人民政府改为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简称“市人委”)。大会选举陈毅为上海市市长,潘汉年、盛丕华、许建国、刘季平、金仲华、宋日昌为副市长,于伶等44人为市人民委员会委员。

图5—23,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盛丕华任命书

图5—24,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赵祖康任命书

从1955年11月起,上海市人委及有关单位开始陆续搬入外滩中山东一路10—12号原汇丰银行大楼。[28]

1956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分别正式发出通告,市军管会、市人委机关从江西中路215号迁至外滩中山东一路10号原汇丰银行大楼内办公。[29]

(www.xing528.com)

图5—25,老市政府大楼市长办公室内陈列陈毅签发的上海市人民政府文件

图5—26,《解放日报》1956年5月1日刊登上海市军管会、市人民委员会迁址通告1

图5—27,《解放日报》1956年5月1日刊登上海市军管会、市人民委员会迁址通告2

从1949年5月到1956年5月,原工部局大楼这幢建筑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办公大楼,见证了共和国初期上海所发生的深刻变革。这是一个时代的巨变,上海城市的运作机制、管理模式乃至城市的特点与性质,也在这“天翻地覆”中发生了变化。

【注释】

[1]黎霞:《上海新旧政权交替的见证》,《中国档案报》2014年5月26日。

[2]《祝上海解放》,《人民日报》1949年5月30日,第1版。

[3]方子文:《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949年上海财政税务机构接管片断》,《上海财税》1999年第5期。关于这段历史,一些当事人撰写了相关的回忆文章,弥足珍贵,此列举几篇:王伟鼎口述、陈邦本整理的《战斗在旧上海市府大厦里》(《世纪》2009年第6期),杨锡珩:《有关“保卫市府大厦纠察队”的一些史实》(《世纪》2010年第6期),方子文:《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949年上海财政税务机构接管片断》(《上海财税》1999年第5期),等等。

[4]据“赵祖康1949年5月日记”,引自陈伯强:《赵祖康与上海解放》一文附录,载《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1期。

[5]参见《上海人民政府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11月版,第132页。

[6]当代上海研究所编:《当代上海历史图志》(上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第25—26页。

[7]即145室。

[8]周林:《接管上海大事记实—纪念上海解放三十五周年》,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选辑·上海解放三十五周年文史资料纪念专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内部发行。

[9]关于国共上海市政府的“接管”过程,已有不少研究成果,既有亲历者的回忆,也有一些学者依据档案资料的研究,具体包括:周林:《接管上海大事记实—纪念上海解放三十五周年》,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选辑·上海解放三十五周年文史资料纪念专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内部发行;赵祖康:《回忆上海解放前后我的亲身经历》,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上海解放三十周年专辑》(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内部发行;陆大公口述,陆文彬整理:《陆大公:旧上海警政大权被接管始末》,《档案春秋》2007年第10期;吴跃农:《国共上海市政府移交接管纪实》,《党史文苑》2005年第21期;黎霞:《上海新旧政权交替的见证》,《中国档案报》2014年5月26日,等等。

[10]周林:《在跟随陈毅工作的日子里》,选自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陈毅在上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190—191页。周林,上海解放初期曾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11]赵祖康:《回忆上海解放前后我的亲身经历》,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上海解放三十周年专辑》(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内部发行。

[12]陆大公口述,陆文彬整理:《陆大公:旧上海警政大权被接管始末》,《档案春秋》2007年第10期。

[13]据刘人寿回忆,见陈邦本:《“全能特工”刘人寿和他的妻子》,《档案春秋》2010年第7期。

[14]见《上海市政府第一次政务会议记录》,召开时间:1949年6月17日,地址:市府会议室。

[15]周林:《在跟随陈毅工作的日子里》,选自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陈毅在上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190—191页。

[16]《上海人民政府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

[17]报告全文刊登在《文汇报》1949年8月7日,第1版、第3版。

[18]“本市人民政府命令委任市政府各局处负责人员”,《文汇报》1949年8月19日,第1版。

[19]《中共中央电贺上海解放》,1949年5月30日,《北平解放报》1949年5月31日。

[20]1949年6月4日刊印的《密勒氏评论报》以大量篇幅介绍上海市长陈毅,在刊登“Shanghai’s New Mayor”(《上海的新市长》)后,又在“一周要闻”中以“Chen Yi New Shanghai Mayor; Takeover Progress Smoothly”为标题整版报道,见杨琴译、校:《陈毅出任新任上海市长,接管顺利进行》,《密勒氏评论报》1949年6月4日,马学强、王海良主编:《〈密勒氏评论报〉总目与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年版,第1198页。

[21]杨琴译、校:《陈毅出任新任上海市长,接管顺利进行》,《密勒氏评论报》1949年6月4日,马学强、王海良主编:《〈密勒氏评论报〉总目与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年版,第1198页。

[22]杨琴译、校:《陈毅出任新任上海市长,接管顺利进行》,《密勒氏评论报》1949年6月4日,马学强、王海良主编:《〈密勒氏评论报〉总目与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年版,第1198页。

[23]纪录片《锦绣河山》系列,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莫斯科中央文献电影厂联合摄制,拍摄于1950年5月、6月间,是反映中国秀美壮丽河山和人民生活习俗的彩色纪录片。全片由5部短片组成,分别为:《大江东去》、《中国的南方》、《江南胜景》、《人民的上海》、《新北京》,每部约20分钟。

[24]参见《上海工运志》“大事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上海人民政府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8页。

[25]《上海人民政府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26]《上海人民政府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35页。

[27]《上海人民政府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35页。

[28]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试行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大厦出入传达会客和住宿制度问题的通知,上海市档案馆档案,档案号:B1—2— 1661—25。

[29]《解放日报》1956年5月1日刊登上海市军管会、上海市人民委员会迁址通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