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海市档案馆档案U1—1—927记载,工部局大楼所在地地基的拆除工作于1914年上半年完成,并在同年结束了新建筑的地基挖掘工作。1914年10月,工部局收到了多份承建工部局大楼的投标书,最后由裕昌泰营造厂中标。
说到裕昌泰营造厂,就要提到一位营造商—谢秉衡。
谢秉衡(1885—1966),浦东南桥镇南胡家弄人。出身贫苦,曾在私塾读过4年书,因贫困13岁离家,到上海舅父处学木工。谢秉衡曾在姚新记营造厂当看工,参加外白渡桥、二白渡桥、德律风电话公司等工程施工,学习掌握了当时刚引入上海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而且自学能力强,不断学习英文,能阅读原版英文技术书,可用英语与外国人沟通,与工部局主管建筑的哈伯建立了密切关系。
图1—22,1914年3月22日《申报》报道“纳捐西人常年大会记”
图1—23,谢秉衡
1910年,谢秉衡因与姚锡舟有矛盾,离开姚新记营造厂,与张裕田、乐俊堂合伙创办裕昌泰营造厂。裕昌泰成立后的第一项工程是工部局大楼。工程招标竞争非常激烈,凭借着张裕田的经济实力、谢秉衡与哈伯的特殊关系,及采用最先进的混凝土外墙装饰替代石料外墙装饰的新思路,可以大大降低工程费用,使裕昌泰报价最低,并一举中标。[53]一个华商营造厂能承揽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裕昌泰名声随之大振。1913年至1916年,裕昌泰接连承接麦边洋行、有利银行和怡和洋行大楼的建筑工程,创造了华商营造厂前所未有的辉煌。
图1—24,时任工部局工务处处长哈伯(C.Harpur)
1914年10月,裕昌泰中标工部局大楼后,于10月21日签订了承建合同,工部局大楼建设工程由此开始。首先开始的是地基挖掘工作,自1914年10月至1915年初便全部完工,水管、煤气管、电话线、电力线缆等管道和线路全部加工成混凝土管道铺设完毕,待大楼建成,这些基础设施便能到达建筑的每个角落。[54]
图1—25,工部局大楼建设工地1
图1—26,工部局大楼建设工地2(www.xing528.com)
1915年,由于董事会计划大楼以花岗石装饰,裕昌泰修改了投标价格,“即为底层和所有的柱子铺以花岗石,要价白银13.5万两,整个楼房要价26万两”[55]。董事会接受底层和所有柱子的投标报价,并把整个问题留交即将召开的纳税人大会上的总董发言作参考,该方案在纳税人年会第四项决议案中获得通过。[56]
万国商团操练厅的建设,是单独进行招标的。1914年5月20日,万国商团司令官向工部局董事会递交了两份有关建筑钢结构操练厅的计划和报告。在关于此建筑的平面图呈报上来时,军官们对此事的意见都将予以考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厅的长度减少了20英尺,并未遭到反对。工部局董事会会议批准对此钢结构建筑进行投标。[57]
图1—27,1915年2月11日《大陆报》刊登的裕昌泰中标新闻
图1—28,操练厅剖面图及主楼背立面图
图1—29,1914年3月30日《申报》报道“工部局添建房屋之布置”
图1—30,1918年1月9日《时报》报道“新建商团操练厅之试操”
10月21日《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记载,工部局工务处第183号招标通告,共收到7份意欲承建操练厅钢结构屋顶的投标书,其中投标价最低者为阖辟洋行,索价4 800镑,在11个月内交货。此项投标被批准接受。[58]但紧接着10月28日,阖辟洋行伦敦办事处发电报给工部局董事会,称该公司对工务处第183号招标通告投标时,由于错误,比应有数字少算720镑。工程师便函建议该公司应按照其投标书行事;但由于数额巨大,董事会认为在此种情况下,上述办法很难行得通。于是以电话询问清楚下一个最低的投标者耶松老船坞,其投标价白银5万两,现尚可进行交易,因此决定接受该船坞之投标,并通知阖辟洋行,其投标不具备条件。[59]是年12月底,操练厅开始动工兴建,主要构架于1915年春天搭建完毕。[60]
耶松船厂,于1864年9月由英国人佛南(S.C.Farnham)在上海虹口创立,资本额10万两。最初它是一个从事图样设计的建筑公司,于1865年转变成专业的船坞公司。由于有诸多英国资本加入,至19世纪70年代,船厂已成为一家英资企业。公司资本雄厚,规模巨大,拥有祥生厂船坞、老船坞、引翔港船坞、和丰厂船坞、董家渡船坞、柯立尔船坞和东方船坞等七个大船坞,一个机器制造厂及仓库码头等各种附属设施,可修理3 000吨以上的大轮船。公司垄断了上海港的船舶修造业。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公司整顿财务,重新注册,改名为上海耶松有限公司(Shanghai Dock and Engineering Company,Ltd.)。[61]
图1—31,20世纪初耶松造船厂内景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