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描绘的“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是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铁大市场。中国高铁技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来源:一是国外先进技术;二是本国的开发能力和技术积累;三是生产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多种技术融合。当时,法国TGV整体技术比较先进,德国ICE技术传动部分比较先进,日本新干线的运营和管理经验比较成熟,中国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技术和国外先进技术融合发展,在学习借鉴消化吸收的过程中掌握了核心技术,并通过整合形成新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产生自主的新技术标准,最终保持了技术的持续领先。
动车组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动力集中型和动力分散型。日本高铁一开始就采用动力分散方式,而法国和德国的早期高铁动车组,都采用动力集中方式。在高铁发展历程中,动力集中方式与动力分散方式在竞争中显示了各自的特点。动力集中方式为大家所熟知,列车靠火车头(机车)拉动是普通铁路的常例(其特例是前面一节火车头拉、后面一节火车头顶),这就是动力集中方式。可见,“火车头”是动力集中方式的关键词,其优点主要有两条:一是动力装置少,维护工作量少,因此成本相对低廉。例如,动力集中方式的“欧洲之星”高铁列车为20辆编组,列车两头各有一台动车,中间为18辆拖车,牵引总功率为 12 000 kW,但它使用的牵引电机却只有12 台。而采用动力分散方式的日本0系列车,16辆编组的牵引总功率为11 840 kW,与“欧洲之星”接近,但要使用 64 台牵引电机。牵引电机少的优点在直流传动(采用直流电机作为牵引电机)年代很有意义,因为直流电机的维修工作量大;但随着传动技术的进步,在采用交流电机作为牵引电机后,这一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二是车厢里没有动力装置所引起的振动和噪声,乘客在其中会比较舒适。但动力集中方式的缺点是机车的轴重(列车通过轮轴和轮对传递给钢轨的作用力)较大。由于牵引电机集中在机车上,机车下部的车轴要承担更大的重量,因而运行时列车对轨道的作用力和冲击力更大,也要求钢轨具有更大的强度与刚度,这样造价就会增加。
动力分散方式的优点主要有两项:一是轴重比动力集中方式小而且分散,因此可以降低对轨道的强度和刚度要求,还可以增加载客量。例如,动力集中方式的法国TGV-A的轴重均大于 17 t,德国ICE1 的轴重高达 19.5 t;而采用动力分散方式的日本300系的轴重仅为11.4 t、500 系的轴重为11.1 t。二是动车组编组相对灵活,在终到站也不需要调换头车方向。经过几轮博弈,高速动车组的动力集中方式渐渐转向动力分散方式。(www.xing528.com)
在高铁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法国和德国高铁长期采用动力集中方式,法国的动力集中方式一般是4~6节车,坡度甚至可超过20%;德国开始时向法国学习动力集中方式,后来发现动力集中方式不太适合本国,又发展了动力分散方式。而日本高铁采用动力分散方式,双方在关键技术上互相竞争: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动力分散方式一枝独秀;20世纪80年代,法国的TGV动力集中方式占据了优势地位;到20世纪90年代,两者并驾齐驱。
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中国铁路部门做出了一个正确决策:重点发展动力分散型高速动车组。动力集中方式的维修成本很高,而且在高速 200 km/h以上连续运行时,磨损非常大,各部件融合程度差,经常发生故障。在动力分散方式技术成熟后,2018 年,铁路部门又对动力集中方式全盘试验,标志着中国动车组谱系得到成熟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