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别出心裁-现代建筑:外国美术发展漫话

别出心裁-现代建筑:外国美术发展漫话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建筑对于科技的依赖逐渐增强。工业社会、消费时代中,人们对于建筑所需承载的功能也日益地简单化,以讲求实用性为其首要任务。历史上的建筑大多是石料和木质构造,而现代建筑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大量地使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新型建筑材料,包括现代铁路、车站、机场,似乎我们的生活都被这些新的建筑材料所包围。

别出心裁-现代建筑:外国美术发展漫话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建筑对于科技的依赖逐渐增强。工业社会、消费时代中,人们对于建筑所需承载的功能也日益地简单化,以讲求实用性为其首要任务。历史上的建筑大多是石料和木质构造,而现代建筑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大量地使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新型建筑材料,包括现代铁路、车站、机场,似乎我们的生活都被这些新的建筑材料所包围。随着建筑材料属性的不断改变,人们对于建筑的设计与修建也日益显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行为模式与审美追求。

1.埃菲尔铁塔

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自1889年建成以来,已经成为法国的象征(图8-31)。铁塔最初是为纪念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和世界博览会开幕式而建,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惊世杰作,曾经保持了世界最高建筑的纪录长达45年之久。尽管当时招致不同的批评意见,铁塔建成后还是被永久保留了下来,成为一个重要旅游景点,也是现代巴黎的标志。这座异想天开式的建筑,显示出法国人的浪漫情趣、创新魄力和艺术品位。它是当时工业革命席卷全世界的产物,代表着十九世纪末欧洲古典主义传统转向现代主义的特定时期。当时法国政府公开招标建造纪念塔,埃菲尔的设计从100多个参标方案中脱颖而出,并参与了该项目的投资

古斯塔夫·埃菲尔(Alexandre-Gustave Eiffel,1832—1923)是法国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早年以旱桥专家闻名于世,操刀完成包括波尔多大桥、杜罗河铁洛桥等举世瞩目的巨大工程。虽然在工程界成就斐然,但似乎埃菲尔的一生都被这座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铁塔给凝固了。

埃菲尔铁塔建造历时两年多,于1889年3月竣工,共有50名建筑师和设计师画了5300张蓝图。埃菲尔事前做了极为精确的计算,12000多件规格不一的部件都在工厂内铸造完成,安装过程中没有一件需要修改,施工期间没有发生一起事故。这座高达324米的建筑,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共耗费了大约7000多吨钢铁、12000多个金属部件、259万只铆钉。每隔7年重新涂装一次,每次需要使用52吨特制油漆。塔楼结构分为三层,分别在距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其中一、二层设有餐厅,第三层建有观景台。事实上,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瞭望台”,最高层瞭望台距离地面274米,若沿阶梯而上,徒步差不多需要一个小时,当然游客也可以乘坐电梯登顶。在这里远望,全巴黎尽在脚下,当白天视野清晰时,可眺望60公里开外,嘈杂的声音顿时安静下来,大街小巷就像是划出的一根根宽窄不一的线条,整个巴黎感觉变成了一幅巨大的3D地图。一个多世纪以来,每年大约都会有300万人参观埃菲尔铁塔,俯瞰巴黎市容。

120多年来,埃菲尔铁塔已然完成了技术到艺术的转换。如今,它作为一种艺术和技术的完美混合体,其经典性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同,成为表征人类工业文明成果的一个重要人文符号。

2.圣家族大教堂

圣家族大教堂(Sagrada Família),是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一座罗马天主教大型教堂,由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高迪设计(图8-32)。

图8-31 埃菲尔铁塔,埃菲尔设计建造,1887-1889年

安东尼·高迪(Antonio Gaudi,1852—1926),出生于离巴塞罗那不远的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他一生中设计过很多作品,代表性作品有古埃尔公园、巴特罗公寓、圣家族大教堂等,其中7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圣家族大教堂是高迪的代表作,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中心。教堂结构高耸挺拔,局部装饰以有机曲线为主,具有十足的流动美与韵律美。在高迪看来,自然界中丰富多样的曲线是世界上最美的元素,它们代表的不是人间,而是上帝,因为只有神圣上帝才能塑造出那些迷人的形态。

圣家族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这座庞大的教堂结合了哥特式风格和新艺术运动风格,并充分融入高迪特立独行的个人风格。高迪将他的晚年全部投入到了教堂的建设,直至73岁去世时,工程仅完工了不到四分之一。大教堂的建设仅靠个人捐赠和门票收入维系,进展缓慢,期间又受西班牙内战干扰。一百多年来建设过程时断时续,预计于2026年,即高迪逝世的百年纪念之时完成结构建设,装饰工作则将于2032年完工。尽管教堂还未竣工,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2010年11月,教皇本笃十六世将教堂封为宗座圣殿。

与许多欧洲的哥特式大教堂一样,圣家族大教堂有为数众多的高塔和三个结构、装饰各不相同的大门。高迪最初设计建造18座高塔,按照高度依次上升,代表十二门徒玛利亚圣经四福音书的作者和耶稣基督。截至2010年,对应诞生立面四门徒和受难立面四门徒的八座高塔已经建成,所有的高塔完工将会使圣家族大教堂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教堂。圣家族大教堂的内部构造十分复杂,内有五条走廊,还有一条延伸出七个半圆礼拜堂的回廊,最大的双曲面穹顶高达75米。高迪的设计意图是让参观者站在主入口就能够直接看到中殿、十字和后殿的拱顶。教堂内部装饰全面而丰富,各种形态的曲线构件相互交织,多数的抽象形状的结构都由平滑的曲线和锯齿状的节点组合而成。

图8-32 圣家族大教堂,安东尼·高迪,1882年迄今

此外,高迪也巧妙地利用自然光效来增强圣家族大教堂的感染力与庄严感。他曾说色彩是生命的动人之处,这也正是圣家族大教堂所表现出的独有特质。高塔和屋顶各种各样的石料交相辉映,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画龙点睛的细小元素是由威尼斯琉璃做成的马赛克,及异彩纷呈的釉饰所装饰。即便是细节层面,例如楼梯的铁栏杆,也都呈现出富有曲线美的设计。仰望穹顶仿若灿烂星河,光线透过红、黄、蓝、绿的彩色玻璃倾泻下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魔幻圣地。

3.流水别墅(www.xing528.com)

流水别墅是现代建筑的杰作之一,它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由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弗兰特·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于1936年为大商人埃德加·考夫曼设计,因其凌驾于瀑布之上而得名(图8-33)。

赖特在设计中并不崇尚人为的结构,而是希望从自然中找出创作灵感。他发扬了自己一贯擅长的设计风格,将其在草原住宅中常常采用的悬伸式阳台运用到了这座别墅的设计上,让水流自然地从别墅内部流过。别墅共分为三层,总面积约380平方米,别墅外形由大体块的长方形体相互组合、叠加,建筑风格带有明显的现代雕塑感。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穿插在平台之间,非常有节奏感。建筑悬挑在水面之上,溪水在别墅下方自然流出,整个建筑群与四周的山脉、峡谷相连,似是自由生长于自然环境中的有机体,是赖特所倡导的“有机建筑”理论的完美演绎。别墅的内部空间也别具一格,主入口位于二层,室内空间设计以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展开,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别墅的室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处理手法堪称现代建筑的典范。

图8-33 流水别墅,弗兰特·劳埃德·赖特,1936年

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也非常具有独特性,粗犷的岩石柱支撑起整个建筑的主体结构。水平结构的混凝土大平台与岩石支柱垂直交叉,相互支撑又互相对抗。巨大的水平阳台延伸至室外的崖隘,清澈的溪水川流不息,聚汇成瀑布,赋予了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在微妙的动静平衡中流水别墅与自然相得益彰,春、夏、秋、冬季节交替,呈现出一幅幅富有诗意的美景

流水别墅自建成以来,受到了建筑设计界与民众的普遍赞誉。赖特认为,建筑不仅要满足人的某种生活需要,还要迎合人的审美需要。流水别墅的美感在于它沟通了自然,将设计融入了自然,生活本身的痕迹被完全消解掉了,剩下的只有人与美丽的风景

1963年,赖特去世后的第四年,埃德加·考夫曼决定将别墅献给当地政府,供游客参观。在交接仪式上,考夫曼说:“流水别墅的美依然像它所配合的自然那样新鲜,它曾是一所绝妙的栖身之处,但又不仅如此,它是一件艺术品,超越了一般含义,住宅和基地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类所希望的与自然结合、对等和融合的形象。这是一件人类为自身所作的作品,不是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所作的,由于这样一种强烈的含义,它是一笔公众的财富,而不是私人拥有的珍品。”这也是对流水别墅最贴切的评价。

4.朗香教堂

朗香教堂坐落在法国东部索恩地区浮日山区的一座小山顶上(图3-34)。1955年建造完成,由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设计。

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1887—1965年)出生于瑞士,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家,抽象艺术家和作家,也是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旗手”。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密斯·凡·德罗(Ludwin Mies Vander Rohe,1886—1969)一同被称为现代主义建筑艺术开拓者

柯布西埃有着独特的建筑才能,他所追求的建筑风格与多数人有着明显的差异,他把绘画、雕塑的概念与建筑进行转换,努力变革并逃离历史风格的束缚,使建筑和其他视觉艺术共同进入抽象主义时代。柯布西埃在早期创作中奉行合理主义,功能主义,其晚年的设计则趋向于野性主义,即建筑物件不需要太多的装饰,而是将粗野、原始的脱模水泥痕迹直接展露出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与雕塑一样有着一种原始的野性美。朗香教堂便代表了柯布西埃创作风格的转变,在这件设计中他脱离了理性主义,转向表现主义和后现代。朗香教堂的设计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之一。

图8-34 朗香教堂,勒·柯布西耶,1950-1953年

柯布西埃把这座教堂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处理,它造型奇异,整体弯曲而不规则,风格上既不摹古也不跟从盛行的极简主义。一方面,柯布西埃在朗香教堂的设计中有意追求结构的复杂性,其外观和内部空间处理却非常简洁,与外观精巧繁复、结构相对简单的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造型正好相反;另一方面,朗香教堂与现代主义建筑所追求的极简风格也不一样,并走向其反面——注重结构的复杂。朗香教堂的四个立面各不相同,如果你只是单看一面,绝对想像不出其他三个面的面貌。教堂入口位于曲面墙体与塔楼之间的夹缝处,厚重的褐色屋顶向上翻卷,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大约40厘米高的条形空隙,高耸的祈祷室外形奇特。整座建筑墙体弯曲,有的甚至向内倾斜,粗糙的白色外墙面,不规则的布置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窗户,并嵌入不同颜色的彩色玻璃。教堂内部墙体呈弧线形,室内空间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勒·柯布西埃曾在书中如是写道:“我在几何中寻找,我疯狂般地寻找着各种色彩以及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金字塔形。棱柱的升高和彼此之间的平衡能够使正午的阳光透过立方体进入建筑表面,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

柯布西埃在设计朗香教堂期间,阅读了许多关于宗教方面的书籍,对宗教仪式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他所设计的朗香教堂有其自身的建筑特点:教堂的顶部很高,像高高昂起的头,不过它的窗户却极其的小,仅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空隙以及镶着彩色玻璃的小窗口投射进来一束束微弱的光线,室内幽暗,神秘感十足,这种神秘使得身处教堂的人心存敬畏。应该说柯布西埃的野性主义是现代建筑与原始古朴风貌的完美结合。正如米斯所说的,柯布西埃通过他的建筑真实地表达了现代文明,同时也解放了现代建筑。

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震碎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二十世纪初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西方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危机当中。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的剧烈转变,也从精神层面上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哲学思潮的迅速变化。同一时期,西方艺术史也按照自身逻辑不断的演变、推进,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现代主义艺术应运而生。现代主义艺术反映了整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重要变革,也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的、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哲学思考,建立了一种新的审美秩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