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毕加索立体主义雕塑:突破传统概念

毕加索立体主义雕塑:突破传统概念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毕加索的雕塑是最富有变革意味的,尤其是他的立体主义雕塑作品。他的创作不再刻意反映一些真实的、繁杂的细节,而是将眼光转向了雕塑的完整性与内在本质。“孔洞”的运用打破了一个西方传统雕塑的概念——“雕塑

毕加索立体主义雕塑:突破传统概念

西方现代雕塑艺术伴随着工业、机械社会而来,自始至终都印着深刻的现代社会的痕迹。雕塑作为公众艺术,所要面对的是不同的人群。然而,如何将作品本身的意蕴通过对形体的塑造充分的传达给观众,是艺术家所需要思考的重要议题。20世纪的艺术家积极地将现代主义艺术精神运用到了雕塑创作之中,或通过对人物的夸张、变形来表现作品的思想;或通过融合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达到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或运用透空、穿插等纯现代创作手法,将作品的艺术韵味展现出来……总之,现代雕塑的创意表现往往给观赏者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鲜活的艺术形象。

这一时期,很多著名的画家也参与到了雕塑的创作活动中来,例如毕加索、蒙克、马蒂斯等人。毕加索的雕塑是最富有变革意味的,尤其是他的立体主义雕塑作品。他将非洲木雕艺术与现代机械工业文明相结合,并在材料的使用上,大胆的添加铜、铁、石、木等,以表现作品特有的质感。可以说,20世纪的雕塑艺术以多样的面貌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角色,构成了人类特有的生存景观。

1.简洁之美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1876—1957)出生于罗马尼亚,长期活动在法国,是20世纪现代雕塑的先驱和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他曾在巴黎美术学院学习,当过罗丹的助手,但仅仅待了一个月就选择离去。他坦言:“大树底下无法长成任何小草”。那是一段艰辛的时期,因为他必须不断摸索个人创作的道路。布朗库西曾受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和非洲雕刻的启发,与毕加索不同的是,他强调保持第一视觉经验的完整性和纯真直觉的重要性,追求造型的单纯化以达到事物的本质。

布朗库西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雕塑艺术家之一,他一直不断探索个人造型语言,虽然在时间上与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平行,但他始终拒绝卷入任何流派,而保持着个人的独特风格。他提出现代主义美学的核心课题——造型与材质,并运用最纯净的想象力和简练、优雅、完美的艺术语言进行创作。他所要寻求的是基于自己的见解上表达个人自由的道路。他的创作不再刻意反映一些真实的、繁杂的细节,而是将眼光转向了雕塑的完整性与内在本质。布朗库西说:“东西外表的形象并不真实,真实的是东西内在的本质。”他想方设法表现材料的本性,他创作的青铜大理石作品,达到了罕见的完美程度。在作品《无极柱》中,布朗库西有意地将简洁与单纯发挥到了极致(图8-26)。他的目标就是追求一种精神,为了这种精神,形式是可以极其简单甚至毫无变化的。这件作品中,一节一节的形体不断地延伸,一种近乎纯洁的往高处的延伸使人的精神得到净化,产生出了一种近乎图腾般的效果。

图8-26 《无极柱》,布朗库西,钢铁,高29.35m,1938年

《波嘉尼小姐像》是布朗库西另一组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图8-27)。1910至1933年间,布朗库西用多种材料为这位小姐制作了一些肖像,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六尊,其中三尊为大理石雕,另三尊为铜像。图8-27是其中的一件,这件作品既有现代雕塑的简化风格,又表达了人物的内在性格特征。布朗库西用鹅蛋脸强调了波嘉尼小姐的美丽,用大眼睛和双手托腮的姿势来突出这位女画家的妩媚和娇态。波嘉尼小姐的形象被最大程度简化了,只剩下头部和两条手臂。在这里,其他的一切仿佛都已经是多余的了,因为,在我们的面前,已经出现了一个活生生的波嘉尼小姐。

2.孤独隐喻

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1901—1966)出生于瑞士,雕塑家、画家、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艺术大师。他的父亲是一位印象主义画家,自小起,他便受到父亲的影响,对绘画表现出执着的热爱。1922年,贾科梅蒂移居法国巴黎并和未来主义运动的艺术家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巴黎跟布德尔(Emile Antoine Bourdelle,1861—1929)学习了三年,然后和同为艺术家的弟弟狄戈(Diego Giacometti,1902—1985)建立了一个画室,后者一直充当贾科梅蒂的模特和助手。

贾科梅蒂早期的雕塑作品受到原始主义、史前艺术和立体主义的一些影响,与布朗库西作品之间也有着精神上的共通点。1920年代末,他曾加入过超现实主义团体,创作了一部分超现实主义作品。不过,1935年以后,贾科梅蒂与超现实主义者决裂,转向现实主义,作品只表现他亲眼所见的东西。

图8-27 《波嘉尼小姐像》,布朗库西,铜,高43.8cm,1920-1925年,私人收藏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火的蔓延使得整个欧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战后,为揭示战争的罪恶,反映人们普遍存在于心理上的恐惧与孤独,贾科梅蒂以火柴杆式、细如豆芽的人物造型,象征战火肆虐中焦灼的人们,呈现出某种单薄、孤瘦、颤动的诗意,这也成为其雕塑作品标志性的特征(图8-28)。其绘画则以亲友为主要描绘对象,色调阴沉、笔触自由零散、多次反复,反映出二战期间人性的软弱和不堪一击。他一直遵循着独特的语言方式来创作,其作品就像从远处观察人类时所见的场景,把人带入了一片空虚之中,空间里充满毁灭的气味,留下了人物的孤独。(www.xing528.com)

3.对话自然

亨利·摩尔(Henry Moore,1898—1986),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雕塑家之一。他出生于英格兰西约克郡卡索福德的一个矿工家庭,曾先后在利兹美术学校伦敦皇家美术学院接受过严格的学院派训练。学习期间,他对古代埃及、印第安人和非洲的雕刻非常感兴趣,同时受到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绘画的影响。亨利·摩尔结合了原始艺术的质朴和现代艺术追求形式独立的价值观念,其作品既保持了西方传统艺术的精神,又具有现代性审美的品格

图8-28 贾科梅蒂与《行走的人》,Cartier Bresson拍摄

图8-29 《躺着的人》,亨利·摩尔,石,88.9×132.7cm,1938年,伦敦泰特美术馆

亨利·摩尔擅用青铜、木雕等综合材料进行雕塑创作,他努力探索雕塑材料和形式的全部可能性,但这种探索最终总是回归到其对人性问题的思索。20世纪30年代是摩尔思想和艺术观念走向成熟,并开始获得声望的转折时期。他是把“孔洞”元素运用得最完美的艺术家。“孔洞”的运用打破了一个西方传统雕塑的概念——“雕塑是被空间所包围着的实体”,让空间能够穿透雕塑实体,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并融为一体,具有超现实主义意味。摩尔本人宣称“人像身上的孔洞具有神秘的力量”(图8-29)。

另外一方面,亨利·摩尔有意识地将自然风景作为作品的延展,并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构思与创作,从室内空间走向自然环境。在他的雕塑与周遭自然空间之间有着某种紧密的连贯性。这是亨利·摩尔一项伟大的贡献。他不仅考虑到雕塑的造型要与环境相协调,而且把天、水、树木建筑物也视为其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诚如亨利·摩尔自己所说:“天空和大自然,是我的雕塑的最佳背景。雕塑应该在大自然里呼吸”。亨利·摩尔的雕塑拓展了人们对于不同风格雕塑审美的认识,为时代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一种与环境对话的语言,一种充满人性的现代语言。也正是由于对环境雕塑的成功实践,亨利·摩尔在现代雕塑史上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4.精神批判

乔治·西格尔(George Segal,1924—2000)是美国现代波普主义雕塑大师,出生于美国纽约,17岁时,参加库伯艺术与建筑联校绘画班,23岁进入普拉特设计学院,两年后获得纽约大学教育学士学位。他的艺术受到“波普艺术”的启发,善于将生活中真实的东西融入艺术实践当中。这种影响在其雕塑作品中往往体现在“写实性”上。他经常使用真人翻模,并保持翻制时的石膏效果,在制作方法上完全颠覆了传统雕塑对技术性的要求。他把白色石膏人物置放在真实的环境中,从而在作品与环境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表现出现代工业景观对人类文明产生的特殊异化(图8-30)。西格尔声称:越是真实,越是具有某种批判的意义。当人们将他的艺术以雕塑的形式进行认可的时候,他坚决地反对这一看法,并认为自己所要反映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人,坚信艺术所要反映的就是一种真实的东西。

在西格尔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出他对于人的深刻的思考,他的艺术源自于一种精神上的批判。西格尔是大众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他选择了基于“劳动者的简洁和表面的粗糙感”的艺术形态。这种质朴客观的态度,体现于他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工作中,没有丝毫的虚伪与炫耀。他用传统的造型语言塑造人物并把这些石膏雕塑与平凡而真实日常环境形成尖锐对比,以古典艺术的方式进入现代波普艺术。

图8-30 《大巴乘客》,乔治·西格尔,综合材料,175.2×193cm,1964年,华盛顿赫施霍恩博物馆与雕塑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