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1311-1375),字伯温,温州文成县南田(旧属青田县)人,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而驰名天下。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著作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经》等书。
1.哲学思想
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宋元以来理学家争论的中心是“理”与“气”的关系问题。刘基认为,不停运动的“气”是世界的本源。“夫天,浑浑然气也。地包其中,气行不息,地以之奠。今而动焉,岂地之自动乎?”刘基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日月星云,山川草木、金玉铜铁等,只是因形状不同而分类。人也是物,“气分而为物,人其一物也”。“人想自外于物”也是不可能的,“物不能外之也”。(《双清诗序》)因此,刘基认为“气”是第一性的,而“神”是第二性的。他说:“夫神也者,妙万物而无形,形则物兴。……气形而神寓焉,形灭而神复于气。”
从“气”一元论的观点出发,刘基否定了唯心主义的天道观。在认识论上,刘基认为客观世界是可知的,他说:“天之行,圣人以历纪之;天之象,圣人以器验之;天之数,圣人以算穷之;天之理,圣人以《易》究之。凡耳之所可听,目之所可视,心思之所可及者,圣人搜之不使有毫忽之藏。”
2.政治思想
刘基生逢元明鼎革,社会动荡之际,他“以天下苍生忧戚为忧喜”,对民瘼深有体会,在其政治主张中,提出“国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但刘基的民本思想当然不可能超出君主专制的范围,他认为“天生民不能自治,于是乎立之君”但君主要善于聚民、养民、这便是治国之本。基于这一思想,刘基提出一系列治国方法。如:在《郁离子·千里马·抟沙》中提出聚民如抟沙。刘基以不同的抟沙方法比喻历代不同的治民措施,要求君主善于用德政来凝聚百姓,团结百姓。在《郁离子·灵丘丈人》中提出养民如养蜂。提醒统治者要关心、爱护百姓,若不管民众死活,一味榨取,必然会走上末路。在《郁离子·天地之盗篇》中提出治国如治圃。告诫统治者要扶持百姓,如果“知取而不知培之”,则“圃匮也”,所以主张轻徭薄赋。刘基主张国君要以仁义治民,同时也主张中央集权,强调法治。他认为“四海之民听于一君则定,百万之师听于一将则胜”。“治理国家,要本之以德政,辅之以威刑,使天下倍畏”。
3.教育思想(www.xing528.com)
刘基在仕元时曾任儒学副提举,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教育是政治的核心,一再强调教育是“治道之本”,“教,政之本也”。认为只有“政教并举”,方可谓“治民之道备矣”。在教育内容上,刘基重视德育,认为教育应该具备“德成而不失其则”的职能,他指出元末的学校单“主以文墨为教育弟子”,不重视德育,弊病很大。
4.军事思想
在刘基的军事思想中,首先表现为以德制胜的战略思想。他在《郁离子·鲁班·德治》中,对德在军事活动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大德胜小德,小德胜无德;大德胜大力,小德敌大力。力生敌,德生力;力生于德,天下无敌。故力者胜,一时也,德愈久而愈胜也。夫力非吾力,人各力其力也。唯大德能为得群力。是故德不可穷,而力可穷。”在这里,刘基对德、力关系进行了论析,一方面德与力不同,以力胜敌仅为一时之胜,以德制胜才是根本的胜利。另一方面,德与力是可以统一的,德可生力,有德之力,可“天下无敌”。
其次是“省敌论”。“善战者省敌,不善战者益敌。省敌者昌,益敌者亡。夫欲取人之国,则彼国之人皆我敌也。故善省敌者,不使人我敌。汤武之所以无敌者,以我之敌敌敌也。惟天下至仁为能以我之敌敌敌,是故敌不敌而天下服。”
第三是斗智不斗力,以智取胜的策略。刘基在《郁离子·天地之盗·智力》中举例说,虎的力量比人大,且有利爪,如此说来虎吃人就不足怪。但事实却是老虎吃人并不多见,倒是虎皮常被人用来制成各种用品。其原因就在于“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不必胜”。在人与虎的较量中,人胜而虎败,体现了智对力的优越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