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10月,大理州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80个,各级非遗保护项目266项、传承人553人,有8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理三月街获“国家节庆中华最佳文化传承奖”;全州有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世界地质公园1个。
一、大理州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6月2日,大理州的“绕三灵”和白族扎染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中国非物质遗产名录之一。
三、地质公园
2014年9月23日,在加拿大圣约翰举行的第六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大理苍山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
四、森林公园
大理州林地面积约3000万亩,占全州土地面积的60%;森林覆盖面积1445万亩,覆盖率32.7%,高于云南省平均数7.5个百分点,比全国高一倍多。大理州拥有祥云清华洞、巍山巍宝山、弥渡东山、南涧灵宝山和永平宝台山等5个国家森林公园。清华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祥云县城南3千米的320国道旁,由清华洞和黄家山林区、水目山自然保护区3部分组成,总面积23.71平方千米,以清华古洞、水目山古建筑塔林及常绿阔叶林、松林为主要景观。巍宝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巍山县城南13千米,总面积14.59平方千米,以道教名山古建筑群及针阔混交林生态为主要景观。东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弥渡县海坝庄东1千米,由白沙坡、天生桥和红岩三个景区组成,总面积3平方千米,以地质奇观天生桥、温泉、万顷松涛等为主要景观。灵宝山森林公园位于南涧县城南6千米,属国家级无量山自然保护区中部,总面积8.1平方千米。森林公园内森林覆盖面积达96.2%,具有独特的自然山水景观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公园内有宋代大理国时期的古石建筑寺庙10余处,寺庙内有特色鲜明的彝族石刻。
五、自然保护区
大理州拥有19个自然保护区(点):其中国家级2个,即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4个,州级13个。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面积79700公顷,1981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4年晋升为国家级,属自然和社会文化综合型,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原淡水湖泊及水生动植物、南北动植物过渡带自然景观、冰川遗迹。苍山是数百种植物模式标本的产地,已鉴定的高等植物有284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6种。苍山杜鹃、阔叶杜鹃、大理报春、美报春、蓝花大叶报春是特种花卉。洱海为云南第二大淡水湖泊,水生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有鱼类31种,其中特有种类8种,底栖动物33种,水禽类59种。苍山洱海保护区集自然景观、地质地貌、生物资源与人文历史等为一体,在国内罕见,在国际上有着较高的知名度。
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和普洱市景东县境内,总面积为30938公顷,是云南气候、土壤、植物、动物南北过渡、东西交汇地带。主要保护内容为黑冠长臂猿、中华桫椤等野生动植物,是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据不完全统计,保护区内共有各类植物2000多种,其中有观赏植物兰花、杜鹃花、山茶花、无量含笑等,有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大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以及多种奇形怪状的藤本蕨类植物,有世界尚存的4大类人猿之一长臂猿,有绿孔雀、原鸡、豹子、麂子、黑熊、金猫、苏门羚等上百种珍稀动物。据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统计,整个保护区共有哺乳动物101种,鸟类296种,两栖爬行类60余种。灵宝山是南涧内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属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六、历史文化名城镇村
(一)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1.大理 1982年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布文件对大理所作的简介是:“大理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洱海之滨。为南诏及宋代大理国都城所在地,又是我国与东南亚诸古国文化交流、通商贸易的重要门户。现保存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大理三塔、南诏德化碑等,是体现云南与中原地区文化密切关系的重要文物。”
2.巍山 1994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37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布文件对巍山所做的简介是:“巍山位于云南省西部。汉代设县治,名邪龙县,唐以后多为县治。古城保持着明清时的棋盘式格局。有建于明代的北门鼓楼、清代文献楼。现存文庙、书院等文物古迹。城南巍宝山有众多道教古建筑。”
(二)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迄至2006年止,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在大理州境内的有漾濞、剑川、宾川州城、祥云云南驿镇、大理市(原属洱源县)双廊镇、洱源县凤羽镇等。
1.漾濞县城 古称“样备”,源于唐初六诏中的“样备诏”。民国元年(1912),设置漾濞县。198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漾濞彝族自治县。漾濞县位于大理州中部,县城距下关29千米。全县人口约10万人,彝族约5万人。漾濞地处蜀身毒古道的要冲,县城上街地势险要,徐霞客在游记说:“漾濞街居庐夹街临水,甚盛。”2001年4月,漾濞县城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2.剑川县城 位于大理州北部,历史悠久,唐初六诏时属剑浪诏(即矣罗识诏),南诏异牟寻时曾在此设剑川节度镇,并置相当于州的义督睑。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156899万人,白族占人口比例91.55%,为全州第一。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宝山石窟、西门街古建筑群和国家级石宝山风景名胜区,以及入选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的沙溪寺登街区域。被学者誉为“云南文明源头”的剑川海门口铜石并用的古遗址,也在剑湖之滨发现。历史上,这里文人荟萃,有赵藩、张伯简、周钟岳、赵式铭等著名人物。近代,剑川又是滇西北解放运动的圣地。剑川古城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24),城池格局完整,曾是古代云南与中原、南亚、东南亚等国商贸、政治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城镇,历史上的“文献名邦”。城内文物古迹主要有明代民居、文庙、武庙、城隍庙、财神殿、东岳庙、张飞庙及近代名人故居。整座古城以白族建筑艺术特色为主,其木构技术独特,木雕、石雕技艺精湛,独树一帜。2003年1月5日,剑川县城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3.凤羽镇 坐落在洱海源头、点苍山云弄峰西麓,因“凤殁于此,百鸟集吊,羽化而成”而得名。南诏时曾在此设凤羽县,大理国时设凤羽郡,明代隶邓川州,设凤羽巡检司,后并入浪穹县,民国时设凤羽乡归属洱源县。这里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保存不少文物古迹,有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包大邑本主庙,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元代的火葬墓群、帝释山寺观群、晋天福元年(936)建的镇蝗塔、灵鹫寺等。2001年4月,凤羽镇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镇。
4.州城 原为宾川县城。明弘治七年(1494),割太和(今大理)九里(一般一百户或八十户为一里)、云南(今祥云)二里、赵州(今凤仪)一里置宾川州。当时筑大罗卫城,设大罗卫指挥使司。因大罗卫城为宾川州州治,故称州城。1958年1月,宾川县城迁至牛井(即今金牛镇),现在州城是宾川县的一个镇。有500多年历史的州城,至今仍保留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和武庙(2006年6月公布)、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薰桥、钟鼓楼等古建筑。2001年7月,宾川州城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5.双廊镇 位于洱海东北岸,原属洱源县,2004年1月划归大理市。双廊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民居、寺庙、遗址保存基本完好。境内的洱海玉几岛(今称南诏风情岛)曾出土大量的新石器时期的文物。洱海东岸的半岛天生营,旧城址格局完整,是依山傍水、街巷纵横的典型白族渔村。这里曾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水兵营寨,天宝战争的战场之一。2003年1月5日,双廊镇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镇。
6.诺邓村 位于云龙县西北,距县城7千米。始建于唐代南诏时期,为重要的食盐出产地,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存完好的元代“万寿宫”“玉皇阁道教建筑群”和明清时期的牌坊、宗祠、庙宇等10余座建筑。村内民居院落100多座,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美,具有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特色。2002年3月,诺邓村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7.云南驿 古称“云南”或“小云南”,西汉时即为云南古县的治所,现为祥云县的一个镇。历史上,云南驿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桥头堡,是西南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至今,这里仍保存了不少作为驿站时期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如由民居、商铺、旅店、马厩等组成的古朴城镇风貌和古代丝绸茶马驿道的遗迹。1942年,抗日空军飞虎队曾在此建“机窝”(飞机掩体)。2003年1月5日,云南驿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村。
七、宗教文化
(一)宗教名山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大理的主要宗教名山有位于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点苍山、巍宝山、石宝山和鸡足山,以及祥云水目山等。
1.点苍山南诏王异牟寻时曾仿唐制封境内的名山大川为五岳四渎,点苍山被封为中岳。过去,曾有“(点苍山)沿山寺宇极多,不可殚纪”(郭松年《大理行记》)、“叶榆三百六十寺,寺寺夜半皆鸣钟”(明张含诗)的描写。现存的有久负盛名的佛寺感通寺、无为寺、灵瑞庵、中和峰的道观中和寺等。
2.鸡足山位于宾川县东部,宾川、大理、洱源、永胜、鹤庆等县的交界处,因以耸入云表的天柱峰为中枢,前列三峰,后拖一岭,形如鸡足而得名。全山方圆100余千米,有天柱、凤头等13峰,罗汉壁、舍身崖等14座石壁,有传经洞等45个崖窟,有乌龙潭、洗心涧、玉龙瀑布等溪泉100余个。古人有鸡足山“与蜀之峨眉、浙之补陀、山西之五台、楚之太和、两河之王屋,并峙宇内,奇秀天下”(李元阳),以及“与峨眉、九华、天台、雁荡为伯仲”(陆翼)之说。鸡足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是西南的佛教圣地。山上的佛教建筑,起始于唐,继于宋元,盛于明清,直到民国仍有增修。清康熙时,已有大寺八,小寺三十四,庵院六十有五,静室一百七十余所。寺僧五千余人,其中高僧辈出。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两上鸡足山,先后流连近半年时间。60年代末,大部寺宇被毁,近年主要寺院多已修复。
3.石宝山位于剑川县城西南25千米的沙溪坝北端,是老君山向南延伸的支脉,因山上的红砂石成龟背状裂纹,如狮或象又如钟,故名石宝、石钟。这里林木茂盛,景色独特。山上除石钟山石窟外,还有石钟寺、宝相寺、海云居等名寺。
4.巍宝山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中的中国13座道教名山之一,词条称:“巍山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亦名巍宝山。主峰南北两侧有宫观二十余座,其中以清徽观、斗姥阁、培鹤楼、长春洞规模最大,主祀老君、斗姥、吕洞宾、张三丰等。宫观群中有一大庙名巡山殿,主祀细奴罗。相传南诏开国君主细奴罗及所传十三代,皆被老君封为土主神。此庙所祀即第一代土主神,与其他道教名山有别。”
5.祥云水目山是云南开创较早的佛教圣地之一。据光绪《云南县志》载:“在县南四十五里,中多佛刹,巅有深泉,一名宝华山,万山如拱。”其寺院始建于唐代、兴盛于宋元、延续于明清,与南诏、大理国王朝关系极为密切,鼎盛时期僧众达3000余人,一度成为滇西地区的佛教中心。现已保护修复的有常住寺、普贤寺、宝华寺、北岗塔林等景点。
(二)主要寺宇宫观
1.崇圣寺 据文献记载,崇圣寺的始建至少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这1000多年里,崇圣寺几经兴衰。嘉靖二十年(1541),大理文人李元阳花了30多年的时间对崇圣寺进行了修复。保存了寺内的“五大重器”,即:三塔、鸿钟、雨铜观音像、证道歌、佛都匾、三圣金像等。崇圣寺鼎盛时,方圆7里,有庙宇980余间,分三阁、七楼、九殿,大小佛像1万多尊。至清朝晚期,寺被毁,唯余三塔。1977年,国家文物局拨款维修三塔。1997年,重建南诏建极大钟楼并重铸大钟。1999年,重建雨铜观音殿并重铸雨铜观音像。21世纪初,有关部门投资2亿多元,修复崇圣寺,2006年竣工。新寺占地388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铸铜像576尊。崇圣寺以新的面貌展现于世,显得博大恢宏,金碧璀璨。
2.圣源寺及观音阁 圣元寺原称西山观音寺,位于大理市喜洲镇庆洞村,寺东向,布局为四合院。传说此寺始建于南诏,坐北朝南,明末毁于洪灾,仅存钟楼(即今观音阁)。清康熙间重建时,将寺改为坐西向东,观音阁被分隔于寺外,自成院落。圣元寺现有院落为清光绪时建,其正殿木格子门上曾刻有《白国因由》佛教故事浮雕,今已毁。观音阁在圣元寺大殿南15米处,为重檐歇山顶亭阁式建筑,为大理地区古建筑中年代较早者,1987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3.观音塘 位于大理古城南5千米观音塘村(塘为清代兵汛制度的遗称),因寺内有一块巨石而得名。明代以前,巨石上曾建有奉祀观音的石阁,民间有观音化作老妪负石吓退敌兵的“负石阻兵”传说,故又称大石庵。清同治年间,扩建为有大雄宝殿及附设杨(玉科)公、岑(毓英)公二祠,遂成滇西名刹。
4.金光寺 位于永平县城西南55千米的宝台山,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是明晋恭王朱嫡裔朱铸成(法号立禅,法名梵山和尚)所创。因宝台山多木莲花树,故金光寺被称为“大清莲花古弥勒道场”,是博南古道上的大寺,明清时颇为兴盛。后几经火焚,今仅存大殿、偏殿、藏经楼等,约为原建筑的五分之二。大殿和藏经楼有42扇浮雕通花门,镂刻精致,保存完好,是省内较为珍贵的工艺遗存。寺内原藏经丰富,今幸存42部、520卷,另有经书木刻印版多种。1988年5月,金光寺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5.兴教寺 位于剑川县沙溪镇寺登街,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3),至今尚存大殿、中殿、山门、古戏台。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内保留壁画20余幅,其中《太子游园苑图》《降魔释迦图》《西方阿弥陀佛图》等精品,为明代白族画师张宝所绘。2006年7月,兴教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6.北汤天法藏寺 位于大理市凤仪镇东南5千米的北汤天村,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据寺内永乐重修碑载:寺创建人阿拶哩教法师董贤为大理佛教密宗首领,其先祖董迦罗曾为大理国段思平的国师,故法藏寺俗称“国师府”。1956年,著名学者费孝通等曾在寺内发现南诏至明代的写经、刻经3000余册(内有白文写经本),元明时期木雕文殊、普贤、四大天王像等。1987年12月,法藏寺与董氏宗祠同时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7.鹤庆菩提寺 在距鹤庆县城约4千米的金墩镇迎邑村西,相传南诏时有天竺神僧赞陀崛多西来泄水开疆,结庐于此,后人建寺纪之。寺正殿三间,硬山顶。寺门前有菩提树和菩提井。2004年,菩提寺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8.等觉寺太阳宫 位于巍山县城东北隅,为佛寺。据传等觉寺始建于南诏,清代被毁,仅存太阳宫及双塔。太阳宫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为单檐歇山顶建筑,古朴雄奇。1988年,等觉寺太阳宫与双塔同时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9.祝圣寺 位于鸡足山,原名迎祥寺,又名钵盂庵,始建于嘉靖年间。清代光绪皇帝赐名“护国祝圣寺”,遂成为鸡足山十方丛林之首。1984年,祝圣寺被国家公布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10.宝相寺 位于剑川石宝山。依山建寺,“一寺空悬,惊心动魄”。寺始建于元代,原名“祝延寺”,为佛教密宗寺院。清康熙间毁于火灾,不久重建,改名宝相寺。明徐霞客游记中有“惟仰见其上,盘崖层叠,云回嶂拥,如鞭蓉十二楼,令人目眩心骇”的记载。1993年1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1.中和寺 位于点苍山中和峰半腰,为道教寺观,俗称“仙都”。据李元阳《点苍山玄真观碑》记载,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大理城内的玄真观。因“与人居杂处,喧嚣浊秽,神所不歇,庙亦随坠”,明隆庆二年(1568),李元阳择地在点苍山中峰建玄真观。清康熙时,中和寺称作上帝宫,有大殿、门楼等建筑,山门外沿有南北灵宫殿,寺内有迹翠楼,又名聚仙楼,“入夜东视,满城灯火宛若星辰。山南溪中有石如门,两崖对峙,溪从中流出,名双石门。由峰麓山路直上有坡三叠,名三台坡。寺后有泉从石上流出,名石上流泉”。寺里曾经有过数块名人题匾,如李根源的“磅礴排奡”、周霞的“山海大观”,其中尤以清朝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御笔“滇云拱极”匾额驰名于世。
12.长春洞 位于巍宝山,因“古洞藏春”而得名,是巍宝山最大的道观。大殿和前殿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初建,是巍宝山保存完好的殿宇之一。殿内祀玉皇大帝、雷祖、真官、土地、马帅、灵官等道教神像。长春洞外观建筑布局形似规整的八卦图,由前殿、大殿、厢房、花园、藏头等组成。大殿八扇格子门上的雕刻以及大殿天花板八角澡井,均为雕刻工艺的珍品。2006年6月2日,长春洞清代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3.水目寺 是水目山目前保存较为完整且规模较大的一座佛教禅院,分三大院,置天王殿、弥勒殿和大雄宝殿。前院正中的水目山塔高18.17米,始建于南宋嘉定七年(1214)。明万历年间重修时倚塔建塔盘寺,塔寺合一,成为云南省绝无仅有的“寺抱塔”。
14.大慈寺 位于大理市喜洲镇寺上村。传说是南诏国相喜洲张氏始祖张建成出使中原后,仿成都大慈寺所建。寺由大慈寺、奇观堂和张公祠等三个自成格局的院落组成,大慈寺以佛教为主,杂有道教。有释迦佛和观音塑像的大殿,又有玉皇阁和老君殿;而奇观堂为文庙,供奉孔子及七十二贤的牌位。这是白族地区典型的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寺宇。
15.感通寺又称荡山寺、上山寺 位于点苍山圣应峰麓,始建于元,兴盛于明。明洪武十五年(1383),明军入主大理不久,感通寺住持无极和尚晋南京献白马、茶花,朱元璋敕赐大理石坊及寺院,建寺“三十六院”,遂成一方名刹。寺内有杨升庵“写韵楼”遗址及担当和尚墓。1988年,感通寺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6.无为寺 位于点苍山兰峰麓,曾为大理历史悠久的著名佛寺之一。曾有著名八景,即月衔桥、驻跸台(元世祖曾驻此)、翠华楼、香杉树、救疫泉、玉罄碑和阁老岩等。清代,寺毁于兵燹。1987年民间修复大殿等部分建筑,近年游客增多。
17.永增玉皇阁 位于弥渡县新街镇,总面积近4000平方米,现存建筑为清光绪间年增建,有大山门及内戏台、中殿、南北殿、玉皇阁、龙祠、南北六间厢房,为三进三院格局。1998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www.xing528.com)
18.云龙虎头山道教建筑群 位于云龙县城南山,始建于明代,由张仙祠、虎头寺、王母寺、老君殿四大院为主体,以及弥勒殿、财神殿、观音殿、三官殿、菩陀石等组成,建筑依山傍崖,造型奇巧。2003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三)石窟
坐落在剑川县石宝山的石钟山石窟(又称剑川石窟)是中国最南方的一个石窟群,被誉为“南天瑰宝”,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石窟分石钟寺、狮子关和沙登箐三个片区,共16窟139尊造像,其内容包括南诏王造像、佛教造像、外国人造像以及原始崇拜物造像等。比起国内一些石窟,剑川石窟规模不算大,但却独具特色,一是较为集中地展示了白族所崇信的佛教密宗神祇,有与内地观音造像不同的阿嵯耶观音和男观音,最为突出的是6号窟中的明王造像,多闻天王与大黑天神的组合极具云南地方特色。二是北方石窟中,帝王一般以体量不大且处于偏位的供养人出现,而且不设专龛,剑川石窟中的南诏王造像则与此不同,有“异牟寻议政图”“阁罗凤出巡图”和“全家福”等3窟,专以王者为主的恢宏场面,显得威严而极具世俗化。三是原始女性生殖器崇拜“阿央白”与神佛一起供奉。另外,还出现波斯人和西域僧人等外国人的造像。剑川石窟还是大理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之一。
(四)古塔
1.崇圣寺三塔 位于大理古城西北苍山中和峰麓,原崇圣寺正前方,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主塔始建于南诏劝丰祐时期(824~859),高69.13米,16级;南北小塔建造于大理国时期,各距主塔70米,高42.19米,平面八角形,均为10级密檐式砖塔。通常的佛塔层为奇数级,而大理古塔多为偶数级。1978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对三塔进行了自明嘉靖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重新装配了塔刹,拆除了明代加砌在2~14层塔身上的面砖,恢复了塔的原状,使塔身显得更加挺拔。1961年3月,崇圣寺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弘圣寺一塔 位于大理古城西南。明初,寺(王舍寺)毁,塔存至今。塔通高43.87米,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始建于大理国早期。1981年维修时,在塔刹中心柱内发现500余件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文物。1983年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3.佛图寺塔 位于大理市下关北3千米,俗称“蛇骨塔”,源于“段赤城诛蟒除害,后人德之,于其冢上建塔以标之”的民间传说。塔高30.7米,为13级密檐式砖塔,始建时期约为南诏晚期。塔西有佛图寺,现存大殿建于清代。2006年5月,佛图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4.水目寺塔 位于祥云县马街乡水目寺内,塔高18.17米,平面呈方形,为15级密檐式实心砖塔,始建约为大理国时期。塔底曾建过双重廊庑,即俗称的“寺抱塔”。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5.圆觉寺双塔 位于巍山县城东灵应山,双塔在寺前,建于明代,经历代维修,保存完好。寺依山势,有山门、弥勒殿、真如殿、大雄殿、南北二侧的观音、伽蓝、地藏、文昌、准提等殿和听月庵、系风亭等。双塔大小形状一致,9级,高约20米。2003年12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6.日本四僧塔 明初寓居大理的逯光古、斗南、机先、天祥等日本国四诗僧圆寂后所葬地,位于大理古城西南绿玉溪畔(天龙八部影视城内),为石砌纺锤形堵波式空心塔,通高5.3米。塔前有2005年日本影星高仓健和中国导演张艺谋所撰碑记。2005年1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7.旧州塔 位于洱源县右所镇后山麓,为密檐式11级方形塔,塔高15.4米,约建于大理国时期。1988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8.鸡足山楞严塔 位于宾川鸡足山天柱峰顶金顶寺大殿前,13级,高42米,为正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建于20世纪30年代。2003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五)著名的清真寺
1.下街老清真寺 位于漾濞县下街村,为博南古道上著名的古清真寺,占地面积2473.9平方米,始建于明代。寺坐西朝东,大殿为重檐歇山顶,穿斗与抬梁式木结构。原有牌楼式大门、叫拜楼、水池、石碑坊、拱桥、花园等,建筑精美。后毁,仅剩大殿及左右厢房。1999年政府拨款并民间集资,对古寺复修,再现往日风貌。2003年8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永平曲硐清真寺 位于永平县曲硐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占地面积1352平方米,有门楼、三层亭阁式叫拜楼、厢房、阿文《古兰经》教室等,富有回族礼拜建筑风格,为永平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六)著名的本主庙
本主信仰是白族的本土宗教,本主是白族村庄的保护神,即“本境福主”或“本境土主”的简称。凡是白族聚居的村庄都有本主信仰,大多一个村奉祀一个本主,也有一个村有两个本主,或几个村一个本主的。本主庙内供奉众多神祇,而各村主神不尽相同,有自然崇拜物、已故的英雄人物、南诏大理国国王或大臣、有与大理有关的中原王朝的将相等等。各村的本主庙为日常或节日祭祀本主的场所。
1.上沧本主庙 位于宾川县鸡足山镇上沧村,占地面积468平方米,始建于明代以前,有单檐歇山顶式大殿、两侧子孙殿、南北厢房等。本主像为明代所雕,木质为椿树,通高1.97米,武士装,为大理州保存年代最早的本主雕像。1998年1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苍山神祠 位于苍山中和峰麓。唐贞元十年(794),南诏和唐在天宝战事后重归于好,唐使袁滋曾在此持节册封南诏王异牟寻为云南王。后为大理城西各村的本主庙,本主神为“点苍昭明镇国灵帝”。现存清代重修的一殿二庑建筑。1987年12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3.包大邑本主庙 位于洱源县凤羽镇包大邑村,建筑沿西轴线依次为照壁、山门、大殿、后花园、厢房、子孙娘娘殿等,属清代建筑。本主神为孝子“灵佑邦家高聪皇帝”李文锦,庙后缓坡有一天然石女阴“召嫫杲”。2004年8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4.将军洞 又称将军庙,位于苍山斜阳峰麓,始建于明代。明嘉靖间,天宝战争唐将李宓的族裔在此建“唐李公之庙”,李宓被尊为“利济将军”,奉为附近李姓居多的上村本主。现存门楼、过厅、戏台、正殿及南北侧院等建筑,为民国时重修。1982年,大理市以将军庙为中心建“苍山公园”。
5.喜洲神都 位于喜洲镇庆洞村,与圣源寺相邻。又名五百神王庙、中央皇帝庙、“建国神宫”,是大理一带最高本主神段宗榜的神庙。由山门以及一进三院式土木结构建筑组成,现有建筑为清代重修。大殿内供奉的神像为大理国主段氏远祖、南诏大将军段宗榜的造像,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白族“绕三灵”在此举行。
6.周城本主庙 白族本主庙通常为一村一座或几村一座,而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则一村有两座。即一为景帝庙,位于村中部,原建在村后苍山旗鼓山上,后迁至今址,所祀本主神为“感应土主大黑天神”,神号为“灵镇五峰建国皇帝”和“天郎文明新官景帝”。一为灵帝庙,在村北部,所祀本主神为除蟒英雄杜朝选,神号为“主国太清真常灵帝”。
(七)宗教崇拜物
1.弥渡铁柱 古称“天尊柱”、崖川铁柱。立于弥渡县城西北太花镇铁柱庙内,柱高3.3米、直径32.7厘米,重约2069千克;以合范浇铸而成,由5节合成;柱体直书阳文题记“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22字,可知铸于南诏第十一世王世隆时(即唐朝咸通年间)。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阿央白” 坐落在剑川石钟山石钟寺8号窟,为一组龛和摩崖组合的造像。中为拱形龛,正面须弥座上雕有一女阴,两旁有墨书“广集生死路,大开方便门”楹联。左右两壁雕线刻多宝佛和大日如来佛。白族妇女一直把“阿央白”视为送子观音来崇奉。
3.“召嫫杲” 位于包大邑本主庙东西中轴线后方约30米的缓坡上,为一长80厘米、宽15厘米的天然女阴状石缝,形神毕肖。自古以来,附近未育妇女常来石前绕香跪拜以求子,行为隐秘。
八、纪念地
(一)革命战争纪念地
1936年4月,贺龙、任弼时、萧克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四军团长征经过大理州的祥云、宾川、鹤庆等3个县,留下多处革命遗址。
“将军第”祥云县城北中街的“将军第”是贺龙军团的指挥部。宾川县州城南门外的南薰桥是红军与民团激战的地点,军团指挥部设在周官营李藩家,阁楼墙上至今还留下当年红军书写的标语。红军到达鹤庆县时,二、六军团的领导人贺龙、任弼时、萧克、关向应、王震等人还在县城召开渡江北上和扩充军队的重要会议;1976年红军长征40周年时,中共鹤庆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在文化馆内修建了“中国工农红军过鹤庆纪念碑”。
“四·二”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 1949年4月2日,中共滇西工委在剑川成功举行了武装暴动。1957年,剑川县各界人士为此在县城景风公园建起“革命烈士纪念碑”,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大理革命烈士纪念碑 1952年,中共滇西工委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军和滇桂黔纵队第七支队在革命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烈士,在大理古城东南部修建了纪念碑,现为大理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二)农民起义军纪念地
19世纪中叶,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下,云南爆发了以杜文秀、李文学为首领的少数民族起义,其中杜文秀起义军于清咸丰六年(1856)在大理建立了长达18年的反清政权,杜文秀被起义军推拜为“总统兵马大元帅”。现存的大理古城杜文秀元帅府、七里桥杜文秀墓、巍山杜文秀起义遗址、弥渡李文学农民起义遗址等,就是这次起义的重要遗存。这些遗址不仅被公布为云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还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名人故居
被誉为“文献名邦”的大理,人才辈出,各个时代都有杰出的人物,如历代南诏和大理国王族中的细奴罗、阁罗凤、异牟寻、段思平等,以及元明清时代的历史名人段苴日、段功、杨士云、李元阳、师范、王崧、杨名飏等,现近代的赵藩、周钟岳、董泽、王九龄、杨杰、张伯简、周保中、张子斋、马崇六、马曜等等。这些名人的故居大多因历尽沧桑而泯灭,至今留存的已属凤毛麟角,弥足珍贵。其中位于大理市湾桥镇上湾桥村的周保中故居和祥云县刘厂王家庄的王德三、王复生故居是云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保中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王德三、王复生是中共云南党的创始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董泽是云南大学的创始人、著名教育家,他在云龙县宝丰乡的故居是云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华中大学故址
1939年7月,因日机频繁轰炸,湖北私立武昌华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由广西桂林辗转迁至大理喜洲镇大慈寺(今奇观堂和张公祠)进行教学。学校有文学、理学和教育学3个院。据1945年统计,学校有教师41人,学生286人。教师中有不少著名教授,如《楚辞》专家游国恩、历史学家郑天挺、鲁迅研究专家李何林等。抗战胜利后,学校于1946年4月迁回湖北武汉。学校在大理前后8年,共招收8届学生,毕业学生120人,对云南的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很大。
(五)著名墓葬
1.万人冢 全称“大唐天宝战士冢”,位于下关天宝街。唐天宝十年(751)及天宝十三年(754),唐玄宗派鲜于仲通和李宓,两次率领18万众征讨南诏,皆全军覆没,鲜于仲通遁逃,李宓沉江。南诏王阁罗凤“殓战尸,筑京观”“祭而葬之”于“万人冢”。明清两代,重修土丘,立“大唐天宝战士”墓碑。1993年11月,万人冢被公布为云南省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7年,大理市重修万人冢,建成天宝公园。另外,在下关旧铺村东,地石曲村西,亦有“千人冢”,同时得到修复和保护。
2.段功墓 位于崇圣寺三塔西约200米,与千寻塔在同一中轴线上。段功是大理国国王的后裔,元代大理路第九代总管,因镇压红巾军有功,升云南省平章政事,梁王以女阿盖公主妻之,终被梁王起疑遭谋杀。段功死后,归葬大理三塔寺内。墓为高约2米、直径10米的土冢,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李元阳墓 位于段功墓南侧。李元阳字仁甫,号中溪,为明代大理著名文人、哲学家,官至巡抚。退隐还乡,半生致力于崇圣寺的复修。李元阳墓高约10米、宽5米,有残存的墓志铭,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王骥墓在云龙县漕涧镇仁德嘎窝村,大理石墓碑上书“明靖远伯王尚书骥之故冢”11个字。王骥是河北束鹿(今辛集市)人,明永乐时为兵部尚书,正统间三征麓川(今云南瑞丽一带),平定了宣慰司思任发的叛乱,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史载王骥并非死于云南,但王骥冢反映了边疆民众爱憎分明的价值观念。
5.陈佐才石棺墓 在巍山庙街蒙舍山中。陈佐才字翼叔,明末清初蒙化府(今巍山)著名隐逸诗人,晚年作诗:“明末孤臣,死不改节,埋在石中,日炼精魄,雨泣风号,常为吊客。”凿石为棺,以示死不入清朝土。石棺墓为巍山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6.其他 清代民族起义军首领杜文秀墓、近代成都武侯祠名联的作者赵藩墓、清代《云南备征志》的作者王崧墓、《云龙记往》的作者董善庆墓、《滇系》的作者师范墓,以及徐霞客的诤友名僧静闻和尚墓等都分别属于省、州、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民间艺术之乡
1996年12月至2003年3月,国家文化部先后授予大理州的一些县市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即:中国民间(剑川木雕)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洱源唢呐)艺术之乡、中国民间(大理周城扎染)艺术之乡、中国民间(大理洞经音乐)艺术之乡、中国民间(鹤庆新华村金银铜器)艺术之乡、中国民间(弥渡花灯)艺术之乡、中国民间(南涧跳菜)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巍山扎染)艺术之乡等8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