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初,中共大理地委和专署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提出“建立革命秩序,加强民族团结、安定社会、克服困难厉行节约、恢复与发展生产,为各项改革做准备,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的任务。
是年,大理地区连续发生反革命土匪武装暴乱。宾川一带国民党残部和当地的土匪武装100余人还在扰乱。永平、漾濞、巍山等西部地区,还有1000多匪徒蠢动。盘踞在南华的土匪也窜入弥渡县境,潜伏活动。除此而外,还有一些小股散匪在各地进行武装抢劫和破坏。迅速剿匪除害,安定社会,是当时巩固人民政权的当务之急。大理地委和专署、人民解放军四十师,大理军分区,紧密配合,放手发动群众,采取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相结合,集中力量于5、6、7月,对宾川、永平、漾濞等县的几股土匪进行围剿。各县发动群众,配合部队,组织人民武装,坚决清匪。人民解放军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发挥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开进深山老林,翻越悬崖峭壁,寻匪追剿。至1950年底,经过大小30余次战斗,全区匪患基本平息。剿匪斗争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妄图颠覆人民政权,实行反革命复辟的阴谋,安定了社会秩序,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是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的“新解放区农业税暂行条例”,在全区开展征粮工作。人民政府和驻军抽出大批干部组成工作队,下乡征粮,宣传了“田多多出,田少少出,依率计征,依法减免,累进征收,合理负担”的政策;进行了新旧社会对比和负担对比、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一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教育,解决了为谁负担,重点征谁的问题。用政策发动群众,号召干部带头交粮。各族人民拥护党的征粮政策,称誉为交“翻身粮”“爱国粮”,主动交好粮,交清了应负担的公粮。
人民政府一成立,就即时抓经济工作,没收官僚资本,接收乔后盐矿等,建立了国营企业。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方针,统一物价进行市场管理。发行人民币,回收银圆(半开)。在城市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调整工商业,征收工商税。从1950年开始,在专区和各县建立了贸易公司、采购站和流动贸易小组,组织工业品、生产生活资料下乡上山。发展集市贸易,开展城乡物资交流。至1952年先后运送20多万件农具下乡,农副产品采购量增加两倍多。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1951年增加78%,人民购买力提高25%。在民族地区贸易中,执行了合理的价格政策,依据“不赔不赚,有赔有赚,以赚补赔”的方针,适当提高土特产品的收购份额,熊胆、麝香、皮毛、药材的收购价比提高了3到7倍。这些政策的实行,激发了各族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初步改善了各族人民特别是山区人民的生活。人民政府宣布废除遗留下来的各种形式的高利贷,解除了广大农民负债之苦。
从1950年至1952年初,先后给高寒山区的每个劳动力发一套铁制农具,发放贷款,帮助农民购买耕牛、家畜、农具、肥料。兴修水利1200余件,增灌面积13万亩。从而使全区粮食从1949年的6亿2千多万斤,增如到1952年的9亿多斤。畜牧业、渔业等也有发展。(www.xing528.com)
从1950年起,人民政府对原有的文化教育机构进行改造,使之为人民服务。集训各县中小学教师,逐步建立新型教育制度。由国家培训一批民族师资,在山区开办一批公费小学。各县开设新华书店,地区创办《滇西北日报》。对旧的医疗卫生机构也进行改造,各县设立了卫生院,大的集镇设立卫生所,地区设立中心医院;派出医务人员到山区免费为民治病。
1950年至1951年,为支援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全区动员了近两万民工修建了滇藏公路及支线463公里。还动员了19000名民工,修筑南(南涧)宁(缅宁)公路;组织了5400匹的马帮,为进藏部队和缅宁专区运送物资。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宣传新婚姻法和禁烟(鸦片)、禁赌等工作。
1951年冬,大理地区开始了土地改革运动。从1951年11月开始,至1953年3月,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在13个县的86个乡,全部结束土改。这一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