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理远离抗日烽火,但仍以报国救亡为己任,除参加如台儿庄、滇西反攻等重大战役外,还以自己的地域优势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被誉为“滇西抗战大本营”。据统计,大理地区有22788名热血男儿参军上战场;有3181名将士血洒疆场。他们中有周保中、杨杰、马崇六、王炳章、田钟毅、李忍涛、李从善、陈应明等一批杰出的将士,为抵抗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的甚至为国捐躯。
1938年3月,山东台儿庄战役中,大理有1210多名各族子弟参加战斗。鹤庆县金墩乡迎邑人王炳章,时任滇军六十军184师544旅少将旅长,受命防守禹王山阵地,率领部下一次又一次打退日军的疯狂进攻。在带领士兵发起反冲锋时胸部中弹,仍一声不吭地坚持指挥战斗,直至日寇大部被消灭才独自下山,被誉为“铁骨将军”;漾濞县上街镇人田钟毅,在台儿庄战役中,任新编七师中将师长,组织大刀队,与敌短兵相接,英勇搏杀,使敌寇胆战心惊。还有大理人杨杰,在1933年3月,日本侵略军进犯我国长城沿线区域时,任第九军团司令,和日本大兵团对阵,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前进。被广为传颂的是,在台儿庄战役中,军用电话常被日方窃听。为防止军事机密外泄,六十军军部下令,把通讯营的营、连、排电话员全部换成白族士兵,先把战斗号令翻译成白族话,传达后再转译,致使日本特务不知所云。
在滇西反攻战中,云龙境内澜沧江上的功果老桥和新建昌淦桥是滇缅公路上的咽喉,因此成了日机轰炸的重点目标之一。从1940年10月至1941年2月,日机出动飞机242架次,投弹上千枚,对这座桥频繁轰炸了16次之多;1941年1月23日仅一天内,日机14次轰炸新桥,将其炸断。技术人员机智地利用144只汽油桶火速并成“大渡船”,供两岸军车通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云龙、永平两县800多名石工组织功果桥抢修队。同时,在桥东抢修了功桥东坡山顶上一条高炮路,配置防空火力。这些措施保证了运输线的畅通,功果桥由此被誉为“炸不断的滇缅路”。
在短期内修筑一条通过横断山脉的公路,是犷古奇迹。滇缅公路经过大理的祥云、弥渡、凤仪、大理、漾濞、永平、云龙等7个县,全长300多公里。大理各县全面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祥云县日投工5000人,凤仪县4000人,大理县7000人,蒙化县2.9万人,永平县8000人,漾濞县6000人,云龙县10000人。大理各族人民使用锄头、撮箕、扁担、铁锹、木棒等简陋工具,用手挖、肩挑、棒撬等手工劳动方式,夜以继日,按时修通了滇缅公路大理段300多公里,保证了滇缅公路的全线完工和按时通车。修筑滇缅公路,民工伤亡3000多人,伤亡率为1.5%。平均每修一公里,就伤亡3人以上。仅下关天生桥一段,就伤亡民工100多人,确实堪称“血肉筑成的滇缅路”。(www.xing528.com)
修战时机场。随着日本侵略战争的扩大,中、美、英军在云南、印度、缅甸并肩作战,美空军阻截日机空袭、保卫滇缅公路运送抗战物资,开辟了被称作“死亡航线”的“驼峰航线”。为此,大理境内修了祥云云南驿、北屯,宾川官统、小坪,弥渡瓦仓,巍山西河,大理小岑,鹤庆城北等8个机场。仅祥云县就先后征地3940亩,出动工时41.9万多个,当时祥云全县人口只有10万人。从1942年至1943年,日机出动4000多架次,轰炸云南驿机场,炸死民工14600人,炸毁民房等建筑12038平方米。祥云还为盟军和中国军队供应了粮食上百万斤、禽蛋肉食10余万斤、柴煤燃料上百万斤,捐款滇币10万余元,这对于只有10万余人的县,是多么沉重的负担,但祥云人无怨无悔。
70年前这场滇西反击战,被史家誉为“中国抗战收复失地,实为滇省最早”。即云南成了全国第一个将日寇赶出国门的省份,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树立了榜样,对直接促成缅北反攻的胜利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赢得了崇高声誉,也为大理后来的社会进步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