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南诏大理国近500年经营的阳苴咩城,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从战略上说,蒙古军并无十分把握攻占此城。回想唐朝天宝年间,唐军就曾攻至城下,最后却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所以,蒙古军虽有兵临城下的优势,但忽必烈并不急于攻城,他认为只有兵不血刃,订立城下之盟,那才是上善之策。阳苴咩城方围约四五里,“西倚苍山之险,东挟洱水之厄,龙首关于邓川之南,龙尾关于赵睑之北”,防御相当坚固。忽必烈渡过金沙江后,曾经派玉律术、王君侯、王鉴等3使者前往大理谕招,如果投降蒙古,“许不杀掠”,否则“噍无遗类”(没有剩下活人)。大理君臣“以为诳,磔其尸于树”。至是,蒙古大军兵临城下。大理国主段兴智与高泰祥引兵出战,大败。忽必烈复遣使招之,“三返弗听”。高泰祥等人企图凭借阳苴咩城的坚固防御,顽强抵抗,却已无济于事。
此时,蒙古勇士组成一支特别队伍,绕道苍山西坡,由西向东翻越苍山。这支登山部队,十之八九死在苍山之上,但最终完成使命。存活下来的军士,在苍山上组成一支奇兵,军旗招展,鼓号齐鸣,由山顶直冲而下,突入城中。忽必烈使人寻玉律术等三使者首级,或谓投洱海中,遭渔者网之,无得。而且,段智兴奔鄯阐,高泰祥奔统矢,出避外郡,图复兴。忽必烈大怒欲追之,并屠城。先与词臣姚枢夜宴,姚晓以“宋曹彬下江南不杀一人,肆市不易”劝止。第二天,忽必烈对姚枢说:“汝昨日言曹彬不杀者,吾能为之。”于是遂令姚枢等人裂帛为旗,上书“止杀之令”,传示城内各处,“人民安堵如故,如无兵者”“由是其民父子完保,军士无一人敢取一钱直者”。这一做法深得人心,大理臣民纷纷投顺归附蒙古。雅士杨公在“理之王公士民逃亡四散”之时,“独自一人,最先投拜”,并且受命“招复散亡之民,各安其业”。官宦之后张泰、段观音智、段观音正、张隆等人或“领众归附”“率先款附”或“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阳苴咩城的局势迅速平定。后人评说:作为南诏、大理数朝都城,先后经营数百年,“自以为金城汤池,可以传之万世。及天兵北来,一鼓而下,良可叹哉”!
至今,在大理民间还有传说中忽必烈高屋建瓴从苍山下来的遗址,如苍山洗马潭、无为寺驻跸台等。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立于大理城西三月街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世祖平云南碑》,曾对元军作了胜利者的夸耀。此次军事行动,乃是自南诏统一洱海地区以来,外部军事力量第一次攻入阳苴咩城,南诏大理国城防体系被蒙古铁骑一下子踏破。
在这场攻坚战中,蒙古军队损失也是空前的:当年出师奔袭大理国的10万铁骑,仅存2万,损失了五分之四。
此后,蒙古军队乘胜追至姚州,与在那里久战不胜的东路军会合,攻克姚州城,俘获大理国相国高泰祥。忽必烈北返后,兀良合台留镇云南,进军滇中,围攻鄯阐,战斗虽费时日,终究攻破城垣。大理国末代国王段兴智出奔至昆泽(阳宗海)被擒,后降蒙古,被封为世袭大理总管,段氏大理国至此灭亡。
云世祖平云南碑(www.xing528.com)
征战两年,元军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及乌蛮、白蛮等37部;1256年,大军奉命北上夹击南宋四川州县,取道乌蒙,抵马湖江(今金沙江下游),败宋张都统军,进军嘉定(今四川乐山)、重庆、合川,与四川蒙古军会师。1259年夏,蒙哥从合川遣使兀良合台北上,约定明年会师于长沙。兀良合台率蒙古骑兵3000和段兴智的叔父段福带领的“爨白军”万人入广西,连下贵州(今广西贵县)象州,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破辰州(今湖南沅陵)、沅州(今湖南芷江),直抵潭州(今湖南长沙)。闻忽必烈正围攻鄂州(今湖北武汉),遣使赴四川,与忽必烈军属所派援兵汇合。
至元八年(1271),忽必烈宣布改国号为“大元”,正式建立元朝。次年,建都于大都(北京)。至元十三年(1276),元军攻陷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虏南宋恭帝及谢太后。至元十六年(1279),元军在大海战中消灭了南宋流亡官员和宋军残部所重建的新朝,南宋灭亡。自至元八年忽必烈定国号起,到至正二十六年(1367)元顺帝逃回蒙古草原,元朝历11帝,凡98年。如果从成吉思汗建国算起,凡15帝,163年。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北至鄂霍次克海。1289,元朝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国内南北对峙,五六个民族政权长期并存的分裂和战乱局面,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宋亡后,随兀良合台北征的“爨白军”返回南方,其中大部分军士,落籍于湖南西部长江流域一带,成为现在这些地方白族的先祖。
湖南白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