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灭亡大理国,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世界古代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个战例。
如前所述,大理国300年的历史,从未对外用兵。当时面对宋、辽、金、西夏与蒙古之间的争斗,大理国一直置身度外,不予理会。然而,蒙古的战略“斡腹之举”,却将大理国不由自主地牵入到战争之中。
突然被卷入战争,措手不及的大理国意识到,要抗击蒙古军队,孤军必败,只有与南宋联合才能得救,于是便急忙遣使四川,向南宋提出共议御敌之策,却遭到拒绝。此时,大理国已经无法在大渡河一带形成有效的防区,只好把防线收缩到金沙江一带。
宋淳祐七年(1247),蒙古军队再度南下,意在偷袭大理国,但受到四川宋军的阻击,未能到达大理国境。如果南宋能联合大理国,实现“联滇保蜀”的战略,则蒙古军队要灭大理,继而攻南宋,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幸的是,南诏与唐王朝之间的战略结盟,并没有在大理国与南宋之间再度出现。
蒙古宪宗二年(1252)九月,忽必烈奉命率军10万,由蒙古高原起程远征大理国,以兀良合台为辅助。当年12月,大军乘冬季封冻之机,越过黄河,进入河湟之地。第二年春天,大军经过临夏,四月出萧关,六月进驻六盘山,八月抵达甘肃南部的临洮。
忽必烈率领的中路军,先到达满陀城(今四川泸定),由于行军不便,蒙古军丢下粮草辎重,轻装渡过大渡河,在高山峡谷无人区中,急行军二千余里,到达金沙江畔。据考证,忽必烈中路军的行军路线,是由大渡河而南,沿河谷南下,到达今丽江宁蒗县永宁镇金沙江北侧。么些族(纳西族)首领和字出降,为蒙古军引路。(www.xing528.com)
蒙古军队虽来自大漠,不习水性,但出师之前,他们接受前两次的教训,对大理国的山川地形进行了详细了解,知道这里有大渡河、金沙江、洱海等河流湖泊,因此为渡河做好了充分准备。来到金沙江边,面对汹涌的江水,蒙古军士不用船只,而是使用北方人渡河惯用的“革囊”渡过了金沙江天险。
“革”者,“皮”也,“革囊”,顾名思义就是皮子做的气囊。中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两岸,普通百姓过河,都是乘革囊而过。革囊一般用羊皮做成,制作的方法是将羊宰杀之后,用细管向羊皮中吹气,使皮肉之间产生气流,再用力捶打羊皮,羊皮就会与羊肉分离。这时,割下羊头与四肢,然后将羊皮从头部向下撕拉完整地剥落下来,将头部、四肢及尾部的孔洞扎紧,向皮囊中吹气,羊皮就膨胀为革囊。可以藉革囊只身渡河,也可以承载木筏。
渡过金沙江之后,忽必烈率军由永宁南行,从今天的宁蒗县境内直驱丽江,到达大匮(今丽江大巨),进而攻击三赕(今丽江),么些族首领麦良出降。蒙古军由三赕至谋统(今鹤庆),高氏出降,邻近的善巨(今永胜)高氏也投降了蒙古军队。至此,忽必烈军沿途招降纳叛,把大渡河以南直到云南西北部的大理国辖地,都收归到自己的帐下。大理国西北的军事防御体系大渡河、金沙江两道天险,以及无数的“蛮夷”部族所形成的缓冲区域,霎时间被“天兵”所占领。
紧接着,忽必烈所率东路军首先攻下邓川。这时,兀良合台所率的西路军,也抵达龙首关外,两路大军合兵一处,乘势攻破龙首关,大理国“首邑之地”的北大门洞开。蒙古大军占领邓川后,沿苍山山麓小道,很快直抵阳苴咩城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