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朝唐策维新-大理史话,有效控制云南,巩固统治

唐朝唐策维新-大理史话,有效控制云南,巩固统治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力求缓和冲突的政策果然立竿见影,大大地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顺利扩大了对云南的控制。武德元年唐朝复置南宁州,四年又置南宁州总管府,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巩固了滇东北和滇中的统治。于是,麟德元年,唐朝置姚州都督府,以加强对滇西地区尤其是洱海周围的统辖。

唐朝唐策维新-大理史话,有效控制云南,巩固统治

“与时俱进”是明智的行动准则古今皆然。相反,《吕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剑”寓言讽喻的就是“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策略”的做法。这一点,做人做事概莫能外。历史上,唐高宗深悟其道。立国后,面对边疆形势,唐高宗改变了以前王朝“紧张弓弩”的传统做法,行使“松绑”策略,将被隋朝史万岁俘获押送长安的爨玩之子爨宏达释归云南,准许将父亲爨玩尸体带回爨地安葬,并任命爨宏达为昆州刺史。这是唐王朝意识到爨氏在西南地区长期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一改隋朝的做法,以安抚爨氏,重建羁縻统治。这种力求缓和冲突的政策果然立竿见影,大大地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顺利扩大了对云南的控制。

武德初,唐高宗就开始逐步经营云南及周围地区。武德元年(618年)唐朝复置南宁州,四年又置南宁州总管府(治今云南曲靖西),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巩固了滇东北和滇中的统治。然后,把经营重点放在滇西和滇北地区,而控制西洱河局势始终是唐朝开边的重中之重。云南郡所属的弄栋又是争夺战中重要的前哨阵地。据《资治通鉴》载,武德三年,爨地所有部落都归顺唐王朝,并派使团赴长安朝贡。接着,武德四年(621年)唐朝在弄栋置姚州,以统辖附近的羁縻州;年底,即派遣嶲州治吏吉弘纬在打通南宁时到昆弥国内去游说,昆弥(汉之昆明)国遂归附唐朝,自是朝贡不绝。唐高祖任命韦仁寿为检校南宁州都督,韦仁寿性情宽和仁厚,既有见识,又有度量。他接受任命以后,带领士兵五百人来到西洱河,走遍辖境内的数千里地,当地蛮人、夷人豪强的首领纷纷向望风采,前来会见韦仁寿,表示归附。韦仁寿遵照制命在当地设置了7个州,下辖14个县,分别任命当地豪强的首领为刺史和县令。他实行的法令清明整肃,蛮人与夷人都心悦诚服。韦仁寿准备返回时,蛮人、夷人哭泣着为他送行,还分别派遣子弟入朝进贡。韦仁寿回到朝廷,唐高祖大为高兴

但在这过程中,阻力和曲折也是不可避免的,少数民族部落时附时叛。到了贞观年间,嶲州都督刘伯英上书说:“松外诸蛮暂降复叛,请出师讨之,以通西洱、天竺之道。”于是,贞观二十二年(648)四月,唐太宗委派右武侯将军梁建方征发巴蜀十三州兵马讨伐洱海附近诸蛮。松外诸蛮首领双舍率众抵抗,梁建方将其击败,杀死俘获1000多人。众蛮族大为震动,纷纷逃窜到山谷之中。梁建方分派使者晓以利害,于是四散的头人都来归附,前后有70个部落,109300户,首领蒙和等人被梁建方委任为县令,各自统率本部,众人感激涕零。梁建方又派使者到西洱河,当地将领杨盛大为恐慌,准备好船只想要逃跑,使者晓以大义,杨盛于是请求投降。这里所说的松外诸蛮,包括以洱海为中心的少数民族,统称西洱河蛮或河蛮。永徽二年(651),郎州白水蛮(在今昆明至大理一带)反,唐遣左领军将军赵孝祖率兵讨伐,“皆破降之,西南蛮遂定。”(www.xing528.com)

很明显,从长远的战略上看,除滇池地区外,洱海地区是唐王朝统治云南的重心。前期,唐以南宁州为据点远控洱海区域;经多年经营站稳脚跟之后,必然要向西转移目标。于是,麟德元年(664),唐朝置姚州都督府,以加强对滇西地区尤其是洱海周围的统辖。正如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所说:“自姚安而西,则指叶榆,趣大理。自姚安而南,则出威楚,向昆明。郡为全滇之要会。西南有事,争于滇蜀间者,自古恒在姚州也。”姚州都督府辖22州,今大理、祥云、弥渡、云龙、巍山宾川、洱源、南涧等地均属其管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