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郡县、越兰沧:汉朝的抚西陲政策

开郡县、越兰沧:汉朝的抚西陲政策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郡县、越兰沧是互为联系的两种措施,目的是“抚西陲”。说明汉朝“开不宾”是使汉人和夷人无一幸免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举措。因此,只好采用“羁縻”制度,“以夷制夷”。汉昭帝始元元年,分布在洱海地区的廉头、姑缯等部落群起反抗,周边民族蜂涌响应,起义者5万余人。这样的反叛、镇压的斗争真是“理乱相仍”,造成了两晋时期西南夷地区“五十八部”各族纷争和隋唐之际的“部落支离”“首领星碎”“朋仇相嫌”的丛生乱象。

开郡县、越兰沧:汉朝的抚西陲政策

华阳国志》有一段话:“南域处邛、笮、五夷之表,不毛闽濮之乡,固九服之外也。而能开土列郡,爰建方州,逾博南,越兰沧,远抚西陲,汉武之迹,可谓大业。然要荒之俗,不与华同,安边抚远,务在得才。”

开郡县、越兰沧是互为联系的两种措施,目的是“抚西陲”。前面曾经提到,蜀身毒古道至少在商代就已通达,汉武帝只不过变民道为官道使其更加通畅而已。置郡县之前,王朝遣使初不通,再遣复闭,“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于是,公元前109年,即置郡县当年,汉“发三辅罪人,因巴蜀士数万人,遣两将军郭昌、卫广等往击昆明之遮汉使者,斩首虏数万人而去。其后遣使,昆明复为寇,竟莫能得通”。为开边或通道而大动干戈必然殃及苍生,因此当时就有广为流传的歌谣:“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兰津,渡兰沧。”说明汉朝“开不宾”(开发落后地区)是使汉人和夷人无一幸免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举措。

说白了,汉朝在西南夷设郡县无非是想把手伸长,维护路的畅通,开地斥境,做大蛋糕。这种策略在客观上,确实统一了国家,带动了边疆的发展。但因力不从心,鞭长莫及,不免事与愿违。原因之一是,当时汉帝国要直接统治广阔偏远的西南夷地区因条件还未成熟,显得无能为力。因此,只好采用“羁縻”(套在牛马头上的笼头)制度,“以夷制夷”。除派遣部分汉人主政外,大多数地方的权力就由西南夷原数百部落上层贵族世袭担任,从而留下祸端。部落头人仍然保留有自己的军队,经常发生规模不等的暴乱;而进入云南的汉族奸吏豪民,不少人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矛盾,引发反抗。如《滇考》所说:“汉虽置郡县,大率守令与蛮彝君长相杂而治,故理乱相仍,亦微异中土焉。”(www.xing528.com)

丝路上的“万马归槽”

从汉武帝时起至西汉末年,益州郡人民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不绝如缕。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分布在洱海地区的廉头、姑缯等部落群起反抗,周边民族蜂涌响应,起义者5万余人。3年后,叶榆一带的姑缯再次起义,一直打到滇池地区,还杀了益州郡太守。次年西汉王朝派出大军,杀了5万多人,抢走牲畜10余万头。王莽之乱,西南各酋长反叛为常,栋蚕、若豆、孟迁、叶榆则发动了起义。这样的反叛、镇压的斗争真是“理乱相仍”,造成了两晋时期西南夷地区“五十八部”各族纷争和隋唐之际的“部落支离”“首领星碎”“朋仇相嫌”的丛生乱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