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皮日休:《历代文人咏襄阳》带来的成功与声誉

皮日休:《历代文人咏襄阳》带来的成功与声誉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皮日休在《鹿门隐书》序中说到他“不游则息”“息于道”“息于文”,即是指读圣贤之书,练习写作。皮日休在鹿门山写得最成功的,也是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作品,是小品文《鹿门隐书》六十篇。也就是说,皮日休在鹿门山的读书写作没有为仕途积累太多的经验,却为他的文学人生奠定了基础,《鹿门隐书》是他在鹿门山隐居时的第三大收获。

皮日休:《历代文人咏襄阳》带来的成功与声誉

皮日休在《鹿门隐书》序中说到他“不游则息”“息于道”“息于文”,即是指读圣贤之书,练习写作。

关于读书,皮日休只是说他读的书籍很多,“堆书塞低屋”,但没有说到具体的书名。虽然我们无法知道他读的是哪些书,但可以从他隐居鹿门山的目的和他的思想来推测他读了哪些类型的书籍。皮日休在《襄州孔子庙学记》写道:

帝之圣者曰尧,王之圣者曰禹,师之圣者曰夫子。尧之德有时而息,禹之功有时而穷,夫子之道,久而弥芳,远而弥光,用之则昌,舍之则亡。昔否于周,今泰于唐。不然,何被衮而垂裳,冕旒而王者哉? (《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七)

可见他认为孔孟之道是人类最高价值理想,是永存的,它可以解决现实一切问题,皮日休继承了儒家的礼乐教化、积极用世的传统,树立了振兴儒学、重建儒家道统的神圣使命,所以他读的书也应该像韩愈那样“非孔孟之书不读”。从《襄州孔子庙学记》一文还可以看出,皮日休在鹿门山隐居读书时,确立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这是他在鹿门山隐居时的第二大收获。(www.xing528.com)

关于写作,根据皮日休隐居鹿门山的目的,可以推测皮日休写得最多的文章应该是“试艺”,即科举应试的文字,皮日休自己也认为经过五个寒暑的苦练,“试艺称精专”,但事实证明他的这种应试文写得并不“精专”,皮日休离开襄阳后,两次入京应试都名落孙山,第三次虽然考取了功名,但却是“榜末及第”(《北梦琐言》卷二),以至于有人认为他的中榜不是因为文章好,而是因为主考官见皮姓少见,同情他,才让他考上的。皮日休在鹿门山写得最成功的,也是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作品,是小品文《鹿门隐书》六十篇。我们看这一段文字:

古之杀人也怒,今之杀人也笑;古之用贤也为国,今之用贤也为家;古之酗蒏也为酒,今之酗蒏也为人;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 (《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八)

他用“古”与“今”的对比形式,揭示出封建地主阶级的暴政,针砭时弊,批判现实,文风犀利。皮日休的这类散文奠定了他的小品文风格,构成了皮日休创作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也就是说,皮日休在鹿门山的读书写作没有为仕途积累太多的经验,却为他的文学人生奠定了基础,《鹿门隐书》是他在鹿门山隐居时的第三大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