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预制构件吊装除应符合本标准9.8.1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当天的作业内容进行班前技术安全交底。
(2)预制构件应按照吊装顺序预先编号,吊装时严格按编号顺序起吊。
(3)预制构件在吊装过程中,宜设置缆风绳控制构件转动。
10.3.2 预制构件吊装就位后,应及时校准并采取临时固定措施。预制构件就位校核与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墙板、预制柱等竖向构件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标高、垂直度进行校核与调整。
(2)叠合构件、预制梁等水平构件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标高进行校核与调整。
(3)水平构件安装后,应对相邻预制构件平整度、高低差、拼缝尺寸进行校核与调整。
(4)装饰类构件应对装饰面的完整性进行校核与调整。
(5)临时固定措施、临时支撑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固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有关规定进行验算。
条文解读
▲10.3.2
预制构件安装就位后应对安装位置、标高、垂直度进行调整,并应考虑安装偏差的累积影响,安装偏差应严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分项工程验收的施工尺寸偏差。装饰类预制构件安装完成后,应结合相邻构件对装饰面的完整性进行校核和调整,保证整体装饰效果满足设计要求。
条文链接 ★10.3.2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有关规定:
(1)装配式结构安装现场应根据工期要求以及工程量、机械设备等现场条件,组织立体交叉、均衡有效的安装施工流水作业。
(2)预制构件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核对已施工完成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等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有关规定。
2)应核对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及预制构件和配件的型号、规格、数量等符合设计要求。
3)应在已施工完成结构及预制构件上进行测量放线,并应设置安装定位标志。
4)应确认吊装设备及吊具处于安全操作状态。
(3)安放预制构件时,其搁置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预制构件与其支承构件间宜设置厚度不大于30mm坐浆或垫片。
(4)预制构件安装过程中应根据水准点和轴线校正位置,安装就位后应及时采取临时固定措施。预制构件与吊具的分离应在校准定位及临时固定措施安装完成后进行。临时固定措施的拆除应在装配式结构能达到后续施工承载要求后进行。
10.3.3 预制构件与吊具的分离应在校准定位及临时支撑安装完成后进行。
条文链接 ★10.3.3
参考第一部分10.3.2条的条文链接。
10.3.4 竖向预制构件安装采用临时支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构件的临时支撑不宜少于2道。
(2)对预制柱、墙板构件的上部斜支撑,其支撑点距离板底的距离不宜小于构件高度的2/3,且不应小于构件高度的1/2;斜支撑应与构件可靠连接。
(3)构件安装就位后,可通过临时支撑对构件的位置和垂直度进行微调。
条文解读
▲10.3.4
竖向预制构件主要包括预制墙板、预制柱,对于预制墙板,临时斜撑一般安放在其背面,且一般不宜少于2道。当墙板底没有水平约束时,墙板的每道临时支撑包括上部斜撑和下部支撑,下部支撑可做成水平支撑或斜向支撑。对于预制柱,由于其底部纵向钢筋可以起到水平约束的作用,故一般仅设置上部斜撑。柱子的斜撑不应少于2道,且应设置在两个相邻的侧面上,水平投影相互垂直。临时斜撑与预制构件一般做成铰接并通过预埋件进行连接。考虑到临时斜撑主要承受的是水平荷载,为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上部的斜撑,其支撑点距离板底的距离不宜小于板高的2/3,且不应小于板高的1/2。斜支撑与地面或楼面连接应可靠,不得出现连接松动引起竖向预制构件倾覆等。
10.3.5 水平预制构件安装采用临时支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首层支撑架体的地基应平整坚实,宜采取硬化措施。
(2)临时支撑的间距及其与墙、柱、梁边的净距应经设计计算确定,竖向连续支撑层数不宜少于2层且上下层支撑宜对准。
(3)叠合板预制底板下部支架宜选用定型独立钢支柱,竖向支撑间距应经计算确定。
10.3.6 预制柱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按照角柱、边柱、中柱顺序进行安装,与现浇部分连接的柱宜先行吊装。
(2)预制柱的就位以轴线和外轮廓线为控制线,对于边柱和角柱,应以外轮廓线控制为准。
(3)就位前应设置柱底调平装置,控制柱安装标高。
(4)预制柱安装就位后应在两个方向设置可调节临时固定措施,并应进行垂直度、扭转调整。(www.xing528.com)
(5)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的预制柱调整就位后,柱脚连接部位宜采用模板封堵。
条文解读
▲10.3.6
可通过千斤顶调整预制柱平面位置,通过在柱脚位置的预埋螺栓,使用专门调整工具进行微调,调整垂直度;预制柱完成垂直度调整后,应在柱子四角缝隙处加塞刚性垫片。柱脚连接部位宜采用工具式模板对柱脚四周进行封堵,封堵应确保密闭连接牢固有效,满足压力要求。
10.3.7 预制剪力墙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与现浇部分连接的墙板宜先行吊装,其他宜按照外墙先行吊装的原则进行吊装。
(2)就位前,应在墙板底部设置调平装置。
(3)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的夹芯保温外墙板应在保温材料部位采用弹性密封材料进行封堵。
(4)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的墙板需要分仓灌浆时,应采用坐浆料进行分仓;多层剪力墙采用坐浆时应均匀铺设坐浆料;坐浆料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5)墙板以轴线和轮廓线为控制线,外墙应以轴线和外轮廓线双控制。
(6)安装就位后应设置可调斜撑临时固定,测量预制墙板的水平位置、垂直度、高度等,通过墙底垫片、临时斜支撑进行调整。
(7)预制墙板调整就位后,墙底部连接部位宜采用模板封堵。
(8)叠合墙板安装就位后进行叠合墙板拼缝处附加钢筋安装,附加钢筋应与现浇段钢筋网交叉点全部绑扎牢固。
条文解读
▲10.3.7
对于不带夹芯保温的各类外墙板,外侧宜采用工具式模板封堵。
10.3.8 预制梁或叠合梁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顺序宜遵循先主梁后次梁、先低后高的原则。
(2)安装前,应测量并修正临时支撑标高,确保与梁底标高一致,并在柱上弹出梁边控制线;安装后根据控制线进行精密调整。
(3)安装前,应复核柱钢筋与梁钢筋位置、尺寸,对梁钢筋与柱钢筋位置有冲突的,应按经设计单位确认的技术方案调整。
(4)安装时梁伸入支座的长度与搁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安装就位后应对水平度、安装位置、标高进行检查。
(6)叠合梁的临时支撑,应在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
条文解读
▲10.3.8
临时支撑可为工具式支撑,也可为在预制柱上的牛腿。安装时梁伸入支座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梁搁置在临时支撑上的长度也应符合设计要求。
10.3.9 叠合板预制底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底板吊装完后应对板底接缝高差进行校核;当叠合板板底接缝高差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将构件重新起吊,通过可调托座进行调节。
(2)预制底板的接缝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临时支撑应在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
条文解读
▲10.3.9
预制底板吊至梁、墙上方300~500mm后,应调整板位置使板锚固筋与梁箍筋错开,根据板边线和板端控制线,准确就位。板就位后调节支撑立杆,确保所有立杆共同均匀受力。
10.3.10 预制楼梯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前,应检查楼梯构件平面定位及标高,并宜设置调平装置。
(2)就位后,应及时调整并固定。
条文解读
▲10.3.10
预制楼梯的安装方式应结合预制楼梯的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10.3.11 预制阳台板、空调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前,应检查支座顶面标高及支撑面的平整度。
(2)临时支撑应在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