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楼盖宜采用叠合楼盖,叠合板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5.5.2 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楼盖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结构转换层和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
(2)屋面层和平面受力复杂的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当采用叠合楼盖时,楼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且后浇层内应采用双向通长配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条文解读
▲5.5.2
叠合楼盖包括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平板底板混凝土叠合板、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叠合空心楼板等。本节中主要对常规叠合楼盖的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进行了规定,其他形式的叠合楼盖的设计方法可参考现行行业相关规程。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对整体性及传递水平力的要求较高,宜采用现浇楼盖。
当顶层楼板采用叠合楼板时,为增强顶层楼板的整体性,需提高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厚度和配筋要求,同时叠合楼板应设置桁架钢筋。
条文链接 ★5.5.2
单层空旷房屋大厅屋盖的承重结构,在下列情况下不应采用砖柱:
(1)7度(0.15g)、8度、9度时的大厅。
(2)大厅内设有挑台。
(3)7度(0.10g)时,大厅跨度大于12m或柱顶高度大于6m。
(4)6度时,大厅跨度大于15m或柱顶高度大于8m。
5.5.3 当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小于100mm且不小于预制板厚度的1.5倍时,支承端预制板内纵向受力钢筋可采用间接搭接方式锚入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图1-1),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附加钢筋的面积应通过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钢筋面积的1/3。
(2)附加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3)当附加钢筋为构造钢筋时,伸入楼板的长度不应小于与板底钢筋的受压搭接长度,伸入支座的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当附加钢筋承受拉力时,伸入楼板的长度不应小于与板底钢筋的受拉搭接长度,伸入支座的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4)垂直于附加钢筋的方向应布置横向分布钢筋,在搭接范围内不宜少于3根,且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图1-1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板端构造示意
1—支承梁或墙 2—预制板 3—板底钢筋 4—桁架钢筋 5—附加钢筋 6—横向分布钢筋
条文解读
▲5.5.3
当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小于100mm且不小于预制层厚度的1.5倍时,预制板板底钢筋可采用分离式搭接锚固,预制板板底钢筋伸到预制板板端,在现浇层内设置附加钢筋伸入支座锚固。板底钢筋采用分离式搭接锚固有利于预制板加工及方便施工。
条文链接 ★5.5.3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有关规定:
采用装配整体式楼、屋盖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其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装配整体式楼、屋盖采用配筋现浇面层加强时,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
5.5.4 双向叠合板板侧的整体式接缝宜设置在叠合板的次要受力方向且宜避开最大弯矩截面。接缝可采用后浇带形式(图1-2),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200mm。
(2)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可在后浇带中焊接、搭接、弯折锚固、机械连接。
(3)当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带中搭接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板板底外伸钢筋为直线形(图1-2a)时,钢筋搭接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2)预制板板底外伸钢筋端部为90°或135°弯钩(图1-2b、c)时,钢筋搭接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有关钢筋锚固长度的规定,90°和135°弯钩钢筋弯后直段长度分别为12d和5d(d为钢筋直径)。
(4)当有可靠依据时,后浇带内的钢筋也可采用其他连接方式。
条文解读
▲5.5.4
当预制板接缝可实现钢筋与混凝土的连续受力时,即形成“整体式接缝”时,可按照整体双向板进行设计。整体式接缝一般采用后浇带的形式,后浇带应有一定的宽度以保证钢筋在后浇带中的搭接或锚固,并保证后浇混凝土与预制板的整体性。后浇带两侧的板底受力钢筋需要可靠连接,比如焊接、机械连接、搭接等。
接缝应该避开双向板的主要受力方向和跨中弯矩最大位置。在设计时,如果接缝位于主要受力位置,应加强钢筋连接和锚固措施。
双向叠合板板侧也可采用密拼整体式接缝形式,但需采用合理计算模型分析。
图1-2 双向叠合板整体式接缝构造示意
a)板底纵筋直线搭接 b)板底纵筋末端带90°弯钩搭接 c)板底纵筋末端带135°弯钩搭接(www.xing528.com)
1—通长钢筋 2—纵向受力钢筋 3—预制板 4—后浇混凝土叠合层 5—后浇层内钢筋
条文链接 ★5.5.4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1)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根据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按下式计算,且不应小于300mm。
ll=ζlla
式中 ll——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
ζl——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按表1-34取用。当纵向搭接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为
表的中间值时,修正系数可按内插取值。
表1-34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2)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互相错开。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图1-3)。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当直径不同的钢筋搭接时,按直径较小的钢筋计算。
图1-3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
5.5.5 次梁与主梁宜采用铰接连接,也可采用刚接连接。当采用刚接连接并采用后浇段连接的形式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的有关规定。当采用铰接连接时,可采用企口连接或钢企口连接形式;采用企口连接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当次梁不直接承受动力荷载且跨度不大于9m时,可采用钢企口连接(图1-4),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企口两侧应对称布置抗剪栓钉,钢板厚度不应小于栓钉直径的0.6倍;预制主梁与钢企口连接处应设置预埋件;次梁端部1.5倍梁高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2)钢企口接头的承载力验算(图1-5),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1-4 钢企口接头示意
1—预制次梁 2—预制主梁 3—次梁端部加密箍筋; 4—钢板 5—栓钉 6—预埋件 7—灌浆料
图1-5 钢企口示意
1—栓钉 2—预埋件 3—截面A 4—截面B
1)钢企口接头应能够承受施工及使用阶段的荷载。
2)应验算钢企口截面A处在施工及使用阶段的抗弯、抗剪强度。
3)应验算钢企口截面B处在施工及使用阶段的抗弯强度。
4)凹槽内灌浆料未达到设计强度前,应验算钢企口外挑部分的稳定性。
5)应验算栓钉的抗剪强度。
6)应验算钢企口搁置处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3)抗剪栓钉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栓钉杆直径不宜大于19mm,单侧抗剪栓钉排数及列数均不应小于2。
2)栓钉间距不应小于杆径的6倍且不宜大于300mm。
3)栓钉至钢板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50mm,至混凝土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m。
4)栓钉钉头内表面至连接钢板的净距不宜小于30mm。
5)栓钉顶面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4)主梁与钢企口连接处应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相关计算及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条文解读
▲5.5.5
考虑到混凝土次梁与主梁连接节点的实际构造特点,在实际工程中很难完全实现理想的铰接连接节点,在次梁铰接端的端部实际受到部分约束,存在一定的负弯矩作用。为避免次梁端部产生负弯矩裂缝,需在次梁端部配置足够的上部纵向钢筋。
条文链接 ★5.5.5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横向构造钢筋应符合本规范第8.3.1条的要求;当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的范围内各设置两道箍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