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可能是目前各类评价中涉及最多,且对其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研究最为成熟的一项指标,但从课程评价的角度看,仍然有许多需要特别考虑的问题。
1.师资
师资状况可评价的内容很多,如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等,但对课程质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师资因素是:①教师数量。可用师生比进行测算。一个专业如果学生数量过多、教师数量过少,是很难想象其会有好的课程质量的。②教师的专业对口率,即其所教课程与其所学专业之间的关联程度。不必要求教师本人所学专业与其所教专业完全一致,但其所学专业与其所教课程应存在合理的关联性。③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技能操作娴熟程度、准确程度和规范程度,而且要评价他们对操作过程的整体理解能力以及对操作中可能出现问题的熟悉程度。④教师的教学能力。重点评价教师对其所教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力与教学实施能力。
2.实训设备
职业教育的课程质量要以设备为保障,即使是服务类专业,好的设备条件仍然可以大大提高其课程质量。虽然可以通过产学合作部分地解决实训教学设备的需求问题,但职业院校自己拥有固定、完善的实训设备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对这一指标的评价不应过于关注设备的先进性,因为并非越先进的设备教学功能越强,应当重点关注的指标是:①生均同一设备的数量。许多职业院校正是由于设备数量不够而导致实训教学无法常态化。②设备类型、配置与教学要求的匹配程度。符合教学需要的设备才是最有价值的。③与教学相关的实训室资料的完善、丰富程度。这是以往评价中往往忽视,但其实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对设备的使用程度及教学效果。(www.xing528.com)
3.课程资源
职业教育课程要得到有效实施,不仅需要硬件支持,而且需要软件支持,后者就是我们常说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建设是目前职业教育课程发展中的一个热点,然而人们往往把课程资源的使用对象仅仅局限在教师,以致把课程资源等同于课件、教案、视频资料等的汇聚。然而课程资源的使用对象还应该包含学生,其目的应该是整体提高课程质量。基于这一理念,课程资源的评价内容应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理解工作内容、训练工作能力的图片、视频、企业工单表格、技能操作表单、工作程序表单和工作计划表单等,评价的具体指标有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创新性及教学功能的有效性。
4.产学合作
产学合作是确保职业教育课程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条件,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在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中,要使得这一内容的评价真正有区分度,不要把注意力过多放在是否有产学合作,产学合作的企业有多少等表面问题上,而是要重点评价产学合作在课程质量提升中所产生的实际成效,它可以依据课程开发与实践中产学合作的深度教学评价。产学合作的深度可划分为三个水平,即学生就业、课程资源共享与课程开发。可见,产学合作的最高水平并不是职业院校能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对学生进行实训,而是能利用企业的智力资源进行课程开发。每个水平都可以有大量实际材料作为证据,因而是可评价的。例如,在课程开发这一层面上,我们可以依据教材中包含了多少通过企业调研获得的工作知识来评价其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