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以上分析,结合对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实践的观察,可以确立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五要素模型,即把需求、结构、内容、条件、实施这五大要素作为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指标。
这五个要素的内涵分别是:①需求,指所设置的课程在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水平(从学校经营角度看,或许更应关注学生对课程的需求,但从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角度看,还是更应关注劳动力市场对课程的需求),即学习这些课程后个体是否可能找到对应的工作,或者说找到对应工作的可能性程度。②结构,包括体系结构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前者指课程之间的组合关系,即设置了哪些课程,以及按照什么思路设置这些课程的?后者指一门课程内部的内容组织模式,即按照什么逻辑展开一门课程的内容体系?③内容,指课程所要教授的、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④条件,指为了实施课程所需要的所有支持要素,主要包括师资、实训设备、课程资源、产学合作等条件。⑤实施,指如上所阐述的教与学的秩序与师生对各自角色的投入状态。
这五个要素应当是职业教育课程最为重要、相互独立而又构成连续关系的方面,可作为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指标构建的基础。首先,对职业教育课程的评价应当从需求开始,因为无论课程构建得如何完美,没有需求的课程是毫无价值的,当然如何界定“需求”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其次,条件与实施是使课程从文本走向现实、直接影响课程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也应当作为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要素。可能存在争议的是“条件”是否应该作为一个独立要素。这取决于我们从什么角度审视“条件”,当我们完全围绕课程实施的需要进行条件建设时,就应当把它看作为课程的要素之一。再次,结构与内容本身是泰勒课程原理中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只是在职业课程评价中应特别突出这两个要素,并具体界定其内涵,因为任务引领、项目驱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心便是课程组织模式与内容体系的改革。(www.xing528.com)
对五要素模型可能的质疑是为什么没有没有包含“目标”等传统的课程评价要素。目标当然非常重要,在泰勒课程原理中,目标是首要的要素,因为“对教育目标或人才特征的界定最终必然持这样一种价值观,即相信某些事物优于其他事物,因而更令人向往”,因而所有课程要素的确定都要以目标选择为前提。但重要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纳入评价指标,因为目标等相关要素可通过结构与内容得到体现。如果一个专业的课程结构非常合理,内容体现丰富且定位准确,那么其对目标的理解一定是非常透彻的。如果把目标作为评价的一个独立要素,反而难以避免评价要素之间的交叉与重复。我们要关注的是哪些内容实际上得到了评价,而不是实际上评价了哪些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