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改革:知识内容分析

中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改革:知识内容分析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借助表6-3进行知识分析。这五个方面所涉及的是职业能力对知识的不同方面的要求,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紧密,依据这一框架进行分析有利于获得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组织严密的工作知识体系。以往对课程内容的要求,尤其是知识要求,强调以“够用”为准。如何确定所选择的知识能否达到课程目标实现的要求,是知识内容分析中另一个重要问题,这其实也是知识内容分析和技能内容分析中共同存在的问题。

中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改革:知识内容分析

确定技能要求后,课程开发者还要逐条针对每项职业能力,确定要获得这种职业能力学习者应当“知道、理解”的内容,即知识内容及其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解的主要知识点,均应清楚地表达出来。知识内容应当大于等于职业能力形成对知识的要求,即一方面所确定的知识应能完全满足职业能力形成对知识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在此基础上对知识有所扩充,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在知识分析过程中,不要简单地剪裁原有的学科知识,要完全依据职业能力形成对知识的要求进行分析,尤其要注意对实践知识的分析,必然包括各种资料的格式、工具的使用方法等。

项目课程的知识可划分为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指完成某工作任务必须的应用知识,如操作步骤、工艺、工具设备名称等。理论知识指完成该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解释性知识,用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实践知识对能力发展的作用,正如树叶对树生长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中的实践知识非常丰富,但杂乱地存在着,如果能系统地把它们组织起来,将大大缩短个体职业能力的发展历程。要注意的是,所分析的知识应当是该门课程新学习的知识。

借助表6-3进行知识分析。

表6-3 项目课程的知识结构

上表把项目课程的知识区分为了5个方面:①任务与标准,指行动的内容及要达到的要求;②对象与结果,指行动对象与工作成果的结构、性质与特征;③过程与方法,指行动的步骤与要采取的方法;④问题与经验,指行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经验性解决方法;⑤概念与原理,指行动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依据。

这五个方面所涉及的是职业能力对知识的不同方面的要求,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紧密,依据这一框架进行分析有利于获得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组织严密的工作知识体系。开发中尤其要注意对实践知识的分析,如各种资料的格式、所要编制的方案的内容、工具的使用方法、问题的主要表现与经验性解决方法等,因为这些知识是传统学科课程中最为缺乏,而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知识。职业教育课程将因为这些内容的凸显而呈现出鲜明的职业特色。

知识分析过程中,不能用“相关知识”“基础知识”等概念来表达知识内容,因为这些概念意味着没有确定任何内容。什么是相关?什么是基础?这是非常模糊的概念。当然,“……概述”“……导论”等表达方式则是更加要避免的,因为它们本身不属于课程标准的知识表达方式,而是教材的知识表达方式。基本要求是,应当仔细地列出每项知识内容,并根据职业能力形成要求、教育层次和课时容量,认真甄选每条知识。

表6-4提供了一门汽车电器设备维修课程完整的课程内容分析。

表6-4 汽车电器设备维修课程内容分析

续表(www.xing528.com)

续表

续表

续表

归纳起来,无论是技能分析还是知识分析,均应依据三条基本原理:①实用性。即与工作任务的相关度高,联系紧密,有利于工作任务的完成,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有用。②可容性。即在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课时安排范围之内。以往对课程内容的要求,尤其是知识要求,强调以“够用”为准。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不仅“何时够用”是无法测量的,而且从教育学的观点看,知识永远不可能是够用的,因为能力发展是无止境的。③可教性。即要避免对技能和知识的模糊描述,又要清楚地表达出每条技能、知识及其要求,使教师阅读课程标准后能立即明确所要教的内容。

如何确定所选择的知识能否达到课程目标实现的要求,是知识内容分析中另一个重要问题,这其实也是知识内容分析和技能内容分析中共同存在的问题。通常的观点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应当依据任务完成的需要选择知识和技能,然而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观点,其实是技术要求非常高,且非常困难的一个过程。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内容,正如漂浮在水上的一座冰山,它不仅包括水面上可见的部分,而且包括水面下不可见甚至深不见底的部分,因此,到底选择哪些知识和技能最为合适,能够选择出哪些知识和技能,就成了课程标准编制永远追求的目标。一般地说,水面上的部分容易被表达出来,而水面下的部分则非常困难,但它们对个体职业能力发展来说恰恰可能是最重要的。为了成功地表达出水面下的部分,课程开发者需要经常反思一个问题:“掌握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后,学生能否真正达到岗位对能力的要求?还存在哪些缺陷?原因是什么?”

如何表达对知识的要求?可以从三种水平来描述对知识的要求,即了解、熟悉和理解。了解指对知识有基本印象,它是上课时教师讲过,或给学生演示过,但不要求学生熟记的知识,且不作为考核内容。知识社会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而学生不可能记住所有学习过的知识,因此了解应当作为知识社会重要的课程目标。熟悉指能熟练记住所学习过的知识,能把它们熟练地复述出来。理解指能把握事物运行的原理,或进行特定技术操作的理由。当然,如果能用更加明确的动词来表达知识学习的这三个水平更好,如用“能描述……”表达“熟悉”这个学习水平中需要学生能把所学习的知识,技能的“能做……”“会做……”。我们实际上把学习要求划分成了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均可视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只不过掌握的程度不同而已。由此可见,用“掌握……”来描述学习要求是不合适的。此外,“具备……知识(能力)”的表达方式也建议不要采用,因为它也容易使学习要求模糊,尤其不利于表达出工作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