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课程还有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即如何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工作过程,形成整体的职业能力。任务课程为了明确课程内容,采取了对职业岗位的任务进行逐层分解的技术路线。这一技术路线在增强课程内容的岗位针对性的同时,也容易导致学生难以把握完整的工作过程,从而严重阻碍了职业能力的培养。
首先,它不利于形成学生完整的职业能力。只会完成被割裂的工作任务的人,能够“做事”,却不能“做成事”。例如,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教师是围绕着一个个命令展开教学的,结果学生能完成局部命令的操作,但如果给学生一份手写稿、一台没有开机的计算机、一台打印机,要他拿出符合要求的最终打印稿,却很可能完不成任务。这就是任务割裂的教学所导致的后果。它所培养的这种能力在某些工作情境中有价值,如对工作过程进行了细致而严格分工的流水线,工人只要能完成其中任何一个中间任务就行,对整个工作过程的把握是管理者的职责。然而随着智能化时代企业工作组织方式的变化,以及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在现代社会已越来越不适应,企业更多地需要能完成整个工作过程的“完整的人”。
其次,不利于学生从整体意义上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工作过程本身是完整的,它构成一个组织严密的系统,其目标指向的是企业的最终产品或服务。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是完整工作过程的一个环节,其意义只有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才能获得理解。在这个系统中工作的每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整个工作过程,才可能最佳地完成他所承担的任务,也才可能最佳地与别人合作,确保整个体系的最佳运作。可见,掌握完整的工作过程,让学生从整体意义上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对于培养适合现代企业工作组织模式的员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任务课程只强调了围绕孤立的工作任务进行教学,显然无法实现这一目标。(www.xing528.com)
最后,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程专家通常认为,职校生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强,但他们喜欢动手操作;教师们则抱怨情况并非如此,他们认为职校生对理论知识学习没兴趣,实践往往也不喜欢,在实训中很多学生不愿意动手。这并非课程专家错误地估计了职校生的学习优势,也并非教师在捏造事实,问题的关键在于给学生提供的是什么实践。如果实践仅仅是缺乏目的的重复性技能训练,那么学生是难以感兴趣的,而这也并非课程专家所理解的实践。这种技能训练与纯粹学科知识的教学性质是一样的,即学生不能预期到目前的学习与他所向往的目标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并非强调动手操作就一定改变了学习性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课程围绕着孤立的任务进行抽象的学习,很容易陷入这一状况,结果是,按照预先设想所开发的课程,任务的驱动作用却无法最终发挥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仍然不高。要改变这一状况,课程开发中就必须有一个与任务分解相反的过程,这就是项目设计,用以整合被分解了的工作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