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课程强调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性,但是,以任务为中心选择的知识本身必然缺乏内在逻辑性,之所以把它们放置到一起,是因为共同与某个工作任务相关。这样,任务课程在解决了知识与任务的相关度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如何在这些知识之间,以及知识与任务之间建立有机联系的问题。
可以有两种策略解决这一问题。第一种策略是依据知识本身的相关性把知识聚集到一起形成课程。这是许多课程改革所采取的策略,但这实质上还是回归到了传统的学科课程,至少它没法解决建立知识与任务的联系这个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的关键问题。第二个策略便是以任务为中心组织知识。这应当是理想的策略,然而这些知识要被凝聚到一起,不仅需要组织的中心,还需要组织的纽带。当我们希望这种联系不仅要体现在教材中,更要体现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时,纽带的价值就更加重要,因为课程需要给学生提供建立这一联系的心理机制。如果只是孤立地以任务为中心陈述知识,那么出于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所选出的不同类型的知识,将因缺乏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而被机械地叠加在一起。这种课程模式在本质上与现有的学科课程并无区别,学习效果却还可能远不如现有学科课程,因为它只是让学生学习了一堆本不相关的零散知识,这是任务课程曾受到许多学者反对的重要原因。
因此,仅围绕工作任务选择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只是完成了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围绕工作任务聚焦知识,使课程内容在与工作任务的动态联系中形成有机整体,最终达到杜威所说的“黏合知识”的目标。只有实现了这一跨越,职业教育课程才可能真正展现出完全不同的形态,才能够实现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显然,任务课程并没有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路线。要实现任务课程开发的这一实质突破,也需要在任务课程的基础上设计具体的项目,即必须实现从任务课程到项目课程的跨越。因为只有以项目为载体所进行的活动,才可能提供实现这些错综复杂的联系的有力纽带。(www.xing528.com)
这意味着,我们实现了由在“什么条件下”思考知识整合,转向了在“什么场合下”思考知识的整合。这是思考课程整合的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前者是从知识功能角度进行的思考,后者是从学习情境角度进行的思考。过去我们往往认为只要围绕着工作任务给学生描述相关知识就可以达到目的,然而若我们希望把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不仅建立在知识论基础上,而且建立在学习论基础上时,希望课程能激发学生进行知识整合的学习心理机制时,就会发现仅仅从知识功能的角度进行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具体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当学生积极地完成具体任务(即项目),努力地思考其中的实践性问题时,这些知识才可能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与工作任务建立有机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