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层板的温度应力
由本书第3章可知,混凝土面层内温度梯度的日变化可近似地用半正弦曲线表征。由于最大温度梯度同日太阳辐射热之间可建立密切的关系,因而各地区的日最大温度梯度的年变化规律可利用日太阳辐射热的年变化规律得到。利用上述规律,可以按各地的太阳辐射热年变化规律推演出温度梯度的变化,分析不同地区的路面结构内的温度应力变化。
为了简化计算过程,依据等效疲劳原则,可以寻求一等效温度疲劳应力值σtr,它在面层板临界荷位处所产生的疲劳消耗量,与年变化的温度应力所产生的累积疲劳消耗量相等。经大量计算分析,该等效温度疲劳应力可由式(10-26)计算:
式中 σt,max——最大温度梯度时面层板产生的最大温度应力,MPa:
式中 αc——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根据粗集料的岩性按表10-13取用;
Tg——公路所在地50年一遇的最大温度梯度,按表10-14取用;
BL——综合温度翘曲应力和内应力的温度应力系数:
式中 CL——混凝土面层板的温度翘曲应力系数;
L——面层板的横缝间距,即板长,m;
l——面层板的相对刚度半径,m。
kt——考虑温度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温度疲劳应力系数:
式中 at,bt,ct——回归系数,按所在地区的公路自然区划查表10-15确定。
表10-13 水泥混凝土线膨胀系数经验参考值
(www.xing528.com)
表10-14 最大温度梯度标准值Tg
注:海拔高时,取高值;湿度大时,取低值。
表10-15 回归系数at,bt和ct
2.双层板的温度应力
当采用双层板路面模型时,按照式(10-5)所示的设计标准,下层板(即路面基层)的温度疲劳应力不需计算。上层板(即路面的面层混凝土板)的温度疲劳应力σtr、最大温度翘曲应力σt,max、综合温度翘曲应力和内应力作用的温度应力系数BL的计算式与单层板的相同,分别按式(10-26)、式[10-27(a)]、式[10-27(b)]计算;不过,式[10-27(b)]中的温度翘曲应力系数CL按下式确定:
式中 rβ——层间接触状况参数,m;
kn——面层与基层之间竖向接触刚度,上下层之间不设沥青混凝土夹层或隔离层时按式[10-29(e)]计算,设沥青混凝土夹层或隔离层时,kn取3 000 MPa/m。
3.复合板的处理
面层复合板的疲劳温度应力计算和疲劳温度应力系数与单层板的相同[式(10-26)],其最大温度应力σt,max按式(10-30)计算。
式中 BL——面层复合板的温度应力系数,按式[10-27(b)]计算,其中,面层板厚度hc取面层复合板的总厚度(hc1+hc2),该式中的温度翘曲应力系数CL,单层板时按式[10-27(c)]计算,双层板时按式(10-29)确定;
ζ——面层复合板的最大温度应力修正系数。
对于基层复合板的温度应力,首先采用式(10-22)计算基层复合板的弯曲刚度,以此代替式(10-29)中的弯曲刚度,计算双层板的面层温度应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