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接缝包括横向缩缝、横向施工缝、横向胀缝三种类型。
1.横向缩缝
缩缝的作用是控制由于混凝土的初期收缩和翘曲变形所产生的裂缝。
1)缩缝间距和布置
缩缝间距即为混凝土面层板块的长度。随着板长的增加,混凝土面板的温度翘曲应力迅速增大,收缩应力也将增大。对现有铺面的大量使用调查表明,当板长控制在5~6 m以下时,出现横向断裂的断板率(断裂板块数占总板块数的比例)很小;当板长超过此范围时,横向断裂的断板率急剧增大。同时,板长越短,温度变化引起的板长伸缩量越小,因而缝隙的变化量也越小,这对于保证接缝的传荷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靠集料嵌锁作用传荷的假缝的作用更大。因此,目前都倾向于采用短板,缩缝间距为4~5 m。
缩缝通常都垂直于行车方向等间距布置。为改善行驶质量,国外也有采用变间距缩缝,并与行车方向倾斜布置的情况。例如,倾角1∶6,变间距为4.8—5.7—5.4—3.6(m),或3.0—4.2—3.9—2.7(m),或5.1—6.9—6.6—4.8(m)等。这种方案的优点是车辆的两侧车轮不同时作用在横缝上,可减少接缝不平整(错台等)对行车的影响。同时,也能避免等间距布置时可能出现的车辆共振现象。
2)缩缝构造
横向缩缝有不设传力杆假缝和设传力杆假缝两种形式,如图10-6所示。前者依靠接缝槽口下混凝土断裂面处集料的嵌锁作用传递荷载;后者则除了嵌锁作用外,主要依靠传力杆传荷。在缝隙较宽和行车荷载多次作用的情况下,假缝的传荷能力会急剧下降,以至于没有传荷能力。因而,在特重和重交通的道路上,应采用设传力杆假缝的形式,以减少可能出现的错台损坏。
图10-6 横向缩缝构造(单位:mm)
当缩缝内设传力杆时,传力杆应采用光面钢筋,其尺寸可参考表10-7中所列。为防止钢筋同混凝土完全黏结在一起而妨碍板的收缩,钢筋长度的一半以上应涂以沥青或覆以塑料套等。同时,为防止锈蚀,钢筋应经过防锈处理。传力杆应保持正确的定位(平行于道路中线和板顶面),其容许偏差约为6 mm(40 cm长的传力杆)。为满足此要求,应设置钢筋支架以固定传力杆位置。最外侧的传力杆距接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不应小于15 cm。
表10-7 传力杆尺寸和间距 单位:mm
接缝的槽口可采用锯切或压入的方式形成。设置传力杆时槽口深度为面层厚度的1/4~1/3,不设置传力杆时槽口深度为面层厚度的1/5~1/4。若槽口深度不足,则该处混凝土截面的强度削弱得不够,就难以保证混凝土板在该预定位置处断开。槽口的宽度一般为3~8 mm,具体视所采用的施工方式而定。(www.xing528.com)
槽口断面为深而窄的形状,这种形状的槽口容纳填封材料后,当缩缝缝隙因板的伸缩而稍有变化时,填缝料便会在深度上出现较大的升落,引起填缝料被挤出槽口或者槽口内填缝料不足。同时,建议容纳填缝料的槽口部分应具有合适的形状(深宽比为1.5~3.0)。采用二次锯切,第一次采用薄锯片进行深锯切,到达要求深度;第二次用厚锯片作浅锯切,以加宽上部槽口,如图10-7所示。
图10-7 浅槽口构造(尺寸单位:mm)
注:d≥15 mm,对于硅酮类填缝料,d可稍小,d≥10 mm。
2.横向施工缝
每天工作结束或因临时原因而中断施工时,须设置施工缝。前者设在横向缩缝或胀缝处,后者可能设在缩缝处,也可能设在两条缩缝的中间。当设在缩缝处时,施工缝应做成平缝形式。为保证接缝的传荷能力,应设置传力杆。设在两条缩缝间的施工缝做成企口缝形式,并设拉杆以保证接缝缝隙不张开。其构造见图10-8,关于拉杆,在有关纵缝的章节中叙述。
图10-8 横向施工缝
3.横向胀缝
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造物处,或者与其他道路相交处,应设置横向胀缝。当缩缝间距小,混凝土浇筑时的气温较高(如5~10℃以上)时,仅需在遇到固定结构物和不对称交叉口处设置胀缝。胀缝构造如图10-9所示。胀缝宽20~25 mm,缝内设置填缝板和可滑动的传力杆,传力杆的尺寸、间距和要求与缩缝传力杆相同。传力杆的一半以上长度须涂以沥青或覆上塑料套,传力杆的一端加一金属套,内留空隙(其中填以弹性材料),以便板伸长时传力杆有向前移动的余地。
图10-9 胀缝构造(尺寸单位:m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