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标
路面行驶质量分析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AASHO道路试验提出的路面现时服务能力[10],后来逐渐演变为路面的行驶质量。目前,路面的行驶质量就是指路面的行驶舒适性。
实际上,路面的行驶质量或行驶舒适性难以用一种客观的指标来描述,通常是采用主观评分的方法进行描述,并与路面的客观测量指标(如平整度)联系起来。
如本书1.2.1节所述,路面的行驶舒适性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路面的平整度,二是车辆的振动特性,三是人对振动的反应。为了建立路面行驶质量的测度,通常采用代表性的车辆、由代表性的人员对不同平整度的路面在特定行驶车速下进行评分,并以此作为衡量路面行驶质量的指标。评分一般采用5分制或10分制,评分越高,表明路面的行驶质量越好。将评分人员的平均评分与实测的路面性能数据之间建立定量联系,并以此作为路面行驶质量的定义。
美国AASHO道路试验建立的用以表征路面服务能力的指标为PSI(Present Serviceability Index),如式(7-13)所示[1]:
式中 PSI——路面现时服务能力指数,是一个无量纲量,反映了道路使用者对路面服务质量的平均评价,其数值在0~5之间;
——轮迹带纵断面的平均坡度方差,是基于CHLOE平整度仪的测试结果,是路面的平整度指标;
——采用1.2 m直尺测定的车辙深度的平均值,cm;
C——已发展成网状或碎块的裂缝面积,以ft/1 000 ft2计;
P——修补的面积,以ft/1 000 ft2计。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影响路面行驶质量评分的主要因素是路面平整度,其他因素则是通过路面平整度来影响路面的行驶舒适性,从而可以简化路面行驶质量的定义,如式(7-14)所示:
(www.xing528.com)
式中 RQI——行驶舒适性指数(Riding Quality Index);
IRI——国际平整度指数(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km/m;
a,b——待定常数。
其中,待定常数a和b可以根据评分结果回归而得。由于评分人员的经济背景和路面的平均行驶质量不同,得出的a和b的数值也不相同,即a和b的数值与评分者的要求有关,式(7-15)—式(7-17)分别为1988年、2000年和2006年的结果[11]。
2.路面行驶质量的变化
本书1.2.1节指出,路面的平整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初始平整度,它取决于施工质量和材料组成;另一部分是由于路面病害引起的路面平整度的恶化。路面的初始平整度与施工技术水平和材料组成有关,而路面病害造成的路面平整度增量,则与交通量大小、使用时间、路面结构组成、施工质量以及环境等因素有关。路面平整度的变化必然造成路面行驶质量的变化,而路面行驶质量的变化又将影响车辆的行驶速度及其运行费用,如图7-34和图7-35所示[1]。
图7-34 路面平整度对行车速度的影响
图7-35 路面平整度对车辆运行费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