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这种剥削办法的产生,由于贵族侵占原来村社中的“公田”,并迫使原来村社成员进行无偿的劳动。这个变化,我们从“籍”这个称谓的来源及其演变中,也可看到。
“籍田”和“籍礼”的“籍”,古时或作“藉”,原来应作“謖”。从来注释家对此有三种不同解释:
(一)“籍”是“耕”的意思。《后汉书·明帝纪》李注引《五经要义》说:“藉,蹈也。言亲自蹈履于田而耕之。”《续汉书·礼仪志》刘注引《月令》卢植注说:“藉,耕也。”《汉书·文帝纪》颜注引臣瓒说:“本以躬亲为义,不得以假借为称也。藉谓蹈藉也。”(二)“藉”是“借”的意思。《说文解字》说:“謖,帝謖千亩也。古者使民如借,故谓之謖。”《诗·周颂·载芟》郑玄注说:“籍之为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谓之籍田。”其他类似的解说很多,从略。
(三)“籍”是“典籍”的意思。《汉书·文帝纪》颜注引应劭说:“藉者,帝王典籍之常也。”
在上述三说中,除第三说出于牵强附会外,第一、第二两说都是有根据的。清代学者大都赞成第二说而反对第一说,其实第一说正是“謖”字的本义,甲骨文“謖”字正像一人执耒蹈着耕作的样子。“謖”字本来是躬亲耕作的意思,“謖田”原是由领导带头而集体耕作的田,“謖礼”原是由领导带头而鼓励集体耕作的仪式。等到“謖田”被贵族侵占,“謖田”成为迫使庶人提供无偿劳动的田地,“謖礼”成为征发和监督庶人耕作的仪式,于是“謖”就有了“借民力治之”的意思。
“租”的名称的起源和变化,看来也和“籍田”收获的用途及其变化有关。在最早的文献上,“租”字仅写作“且”,与“祖”同字。如《á攸从鼎》载:“皕(乃)使攸卫牧誓曰:我弗其付á从其且(租),射(谢)分田邑,则殊(诛)。”这是说:经过诉讼,使得攸卫牧向á攸从宣誓说:如果我不付给á攸从田租,来酬谢分给田邑,情愿受到严重的处罚。为什么最早的田租会称为“且”(祖)呢?看来,“且”原来是指“籍田”上集体生产出来的粮食,主要是用来祭祀祖宗的,如同黎人把共同生产出来的祭祖用的稻子,称为“稻公稻母”一样。后来为了区别于“祖”字,才应用有“禾”旁的“租”字。高翔麟《说文字通》引《长笺》说:“且古祖字,田赋以给宗庙,故从且。”高氏这个解说是正确的,“租”原是指“公田”上集体生产出来、供祭祖用的粮食,后来“公田”被贵族所侵占,“公田”上的收获成为贵族的剥削收入,贵族也还宣称这种收入是供祭祖用的,仍然称为“租”。再后来,贵族把这种剥削收入认为应得的利益,于是“租”字的本义渐渐不为人所知道,而解释为租税了。但是,剥削阶级也还时常宣称租税收入主要用于祭祀,例如《墨子·贵义》就说:“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岂曰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
“助”的称谓的起源和变化,看来也和“籍田”上的集体耕作有关。“助”字和“祖”字同从“且”,“助”字的原义,该是指“籍田”上协作劳动。“籍田”上的协作劳动,主要是为了提供祭祖用的粮食,因而称为“助”。自从“籍田”被贵族侵占,贵族迫使村社成员进行无偿劳动,仍然称为“籍”或“助”,“助”就成为一种剥削办法的称谓。“助”字也或作“袽”,见于《周礼》和《说文解字》。(www.xing528.com)
前面我们谈到,原来在村社制时期,村社中集体耕作的“公田”,其收获主要用于祭祀和救济的。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公田”多数被贵族侵占。许多贵族夺取了原来“公田”上集体生产的收获,依然把用于祭祀作为幌子。或者夺取了原来“公田”上集体生产的收获,以救济为幌子,而实际上多用于放债。《周礼》上记载:
里宰……以岁时合耦于袽,以治稼穑,趋其耕耨,……而征敛其财赋。
遂人……以兴袽利筈。
旅师……掌聚野之袽粟、屋粟、闲粟而用之,以质剂致民,平颁其兴积,施其惠,散其利,而均其政令。凡用粟,春颁而秋敛之。
这里“合耦于袽”、“兴袽”、“袽粟”的“袽”,杜子春读为“助”,解释为“相佐助”,郑玄又把“合耦于袽”的“袽”,解释为“里宰治处”。孙诒让《周礼正义》说:“谓里宰治处名袽者,亦兼取合耦相佐助之义,以里宰为亲民之官,合耦于民事尤重,故因以袽名其处。犹王侯亲耕之田,藉民力治之,即谓之籍也。”我们认为,“合耦于袽”的“袽”,当指贵族所侵占的“公田”,它之称为“袽”,犹如“籍田”的称为“籍”。这时“袽”田既被贵族侵占,里宰仍然按照老习惯,“以岁时合耦于袽”,其生产的粟,就称为“袽粟”,名义上还是用于救济的,实际上已成为借贷性质,要通过借贷手续来借给里民,所谓“以质剂(债券)致民”;而且明白规定:在春荒时借给,到秋收时收回,所谓“春颁而秋敛之”。这种借贷,虽说要“平颁其兴积,施其惠,散其利”,即所谓“以兴?利筈”,江永解释说:“此粟补民不足,贷而无息,是惠利也,施之散之,农民皆蒙惠利也”(《周礼疑义举要·地官二》),但是这不免是空话,在阶级社会中,代表剥削阶级进行统治的地方官吏怎可能通过借贷来惠利人民呢?这种“合耦于袽”而生产的“袽粟”,操纵在剥削阶级的地方官吏手中,只会成为剥削人民的一种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