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贵族已有学校教育制度。《龟甲兽骨文字》卷二第二十五页九片:
丙子卜,贞,多子其g学,版不?大雨?
《甲骨续存》下编四五九片:
△亥卜,△,多子△学△,版△?△。
陈邦怀先生认为:“?”是“徙”的或体,见于《说文》,“徙学”就是“往学”,“版”借为“反”,与“返”相通,这是贞问:多子其往学乎?返时不遘大雨乎?又说:“以前辞日辰‘丙子’参证,盖为‘乙亥’、‘丙子’连续两日所卜者,是知殷代贵族子弟每日往学,必预卜其返时有无遇雨之事也。”①这个解说如果正确,则商代贵族已有学校教育。
西周贵族教育子弟的学校,已较完备,有所谓小学和大学,这在许多讲“周礼”的书上时常谈到。如《大戴礼·保傅》篇说:“及太子少长,知妃(配)色,则入于小学,小者所学之宫也。”又说:“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注:‘谓成童’)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所谓“八岁而出就外舍”,就是入小学,所谓“束发而就大学”,束发谓成童,一般是指十五岁以上。这个八岁入小学和十五岁入大学的说法,为后来许多学者所遵信。如《公羊传》僖公十年何休注说:“诸侯之子,八岁受之少傅,教之以小学”;“十五受之太傅,教之以大学”。《白虎通·辟雍》篇也说:“八岁入学,学书计,十五成童志明,入大学,学经籍。”《礼记·内则》说得更详细:
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记,……朝夕学幼仪,请肄简谅;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注:“十五以上”)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博学不教,内而不出。
这里把贵族儿童教育分为三个阶段:(一)六至九岁在家中学习,学习简单的数字、方名、干支等。(二)十岁“出就外傅,居宿于外”,便是入小学,学习以书计、音乐(包括舞蹈等)为主;这和前引各书所说八岁入小学略有出入。(三)十五岁为成童,以学习音乐、射御为主。这时该已入大学,音乐、射御正是大学的主要课程。到二十岁举行“冠礼”后,便为“成人”,开始学礼。
关于西周贵族入小学和大学的年龄,各书记述略有出入,有的说八岁入小学,有的说十岁入小学。又如《尚书大传》说:“古之帝王者必立大学小学,使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子以至卿大夫、元士之适(嫡)子,十有三年始入小学”,“年二十入大学”(陈寿祺辑本)。但是各书所谈,幼年入小学,成童入大学,基本上是一致的。
礼书所说的西周小学、大学的制度,并非出于虚构,金文中有明证。《大盂鼎》记述周康王对盂说:
女(汝)妹辰又有有大服,余隹(惟)即朕小学。(www.xing528.com)
郭沫若同志在新刊《两周金文辞大系》上有眉批说:
今案妹与昧通,昧辰谓童蒙知识未开之时也,盂父殆早世,故盂幼年即承继显职,康王曾命其入贵胄小学,有所深造。足见西周贵族确有小学,为蒙昧的儿童学习之处,与礼书幼年入小学说正合。
《礼记·王制》篇说:
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痈(雍),诸侯曰h(泮)宫。
西周的大学叫辟雍,在金文中也有明证。《麦尊》说:王客(格)i京j祀,k(粤)若l(翌)日,才(在)璧(辟)m(雍),王乘于舟,为大丰,王射大龚(鸿),禽(擒)。
《静簋》又说:
惟六月初吉,王才(在)i京,丁卯,王令(命)静司射学宫,小子n(暨)服n小臣n尸(夷)仆学射。o(于)八月初吉寅庚,王以(与)吴(虞)p、吕q(蕋)r(合)st!、邦周射于大池。静学(教)无u(v),王易(锡)静鍸w。
杨树达以上述两段金文作比较,认为《麦尊》的辟雍,即是《静簋》的学宫,也就是大学。因为两器都说王在¤京,地点相同;《静簋》说王“射于大池”,《麦尊》也说“王射大龚”,“龚”即是“鸿”,是一种水鸟,所射的情况也相同;《周礼·师氏》说:“以三德教国子”,又说:“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而《静簋》说小子、小臣、服、夷仆学射,小子即是“国子”或“国之贵游子弟”,可见学宫确为当时学校①。这个比较,很是确切,可见西周贵族确有大学,或称学宫,或称辟雍,与礼书记述西周大学称辟雍之说正合。
由此可见,许多礼书所谈的“周礼”,其中部分确实保存了西周时代的真实情况,不能一概否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