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我国最后—个封建王朝,是继元代之后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满族入关后,首先令汉族人民剃发易服,强迫汉人更改服制,其强制活动范围与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旗装具有用料节省,外轮廓呈长方形,制作相对简便,服用较方便等特点,是历代服饰中别具一格的服饰变革。从清代开始,服装款式出现了立领,女子服饰形式满汉并存,旗袍成为当时的一大特色。
1.男子服饰
清代男装有四种服制,即礼服、常服、雨服和行服。男子服装以袍、褂、袄、裤为主。龙袍为皇帝专用(图2-44),官员以蟒袍为贵。穿礼服时内衬领衣,常穿褂、补服,下配长裤,脚穿靴子,头戴凉帽或暖帽,戴朝珠。补服是清代男子官服的一大特点,前襟不另外缀饰补子,而是直接绣方形或圆形补子于衣上,补子图案与明代也略有差异,见图2-45。长袍的袖口呈马蹄形,领子为立领,腰身直筒,下摆有开衩或不开衩之分。规定皇族服用长袍可开四衩,而平民则开两衩或不开衩。马褂在当时最为盛行,其长至过膝,宽袖,袖子有长短之分。对襟马褂(图2-46)常为礼服,右大襟马褂为常服,而琵琶襟马褂为行装。官员首服冬季戴暖帽,夏季戴凉帽,以不同质地宝石区分官位等级。另外,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佩有朝珠,以琥珀、蜜蜡、象牙、奇楠等材料做成,共108颗。士庶常头戴瓜皮帽,上身穿长袍或马褂,挂钱袋、香包等饰物,脚穿布鞋。体力劳动者多头戴毡帽或斗笠,上穿短衣,下配裤子,小腿裹绑腿,脚穿草鞋。
图2-44 清代皇帝朝服
图2-45 清代官员补服
图2-46 清代对襟龙褂
2.女子服饰
清代女子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与限制,对奴仆、皂隶等地位低下的人群规定不得使用丝、绸、缎等高档面料,只能服用葛布、梭布、茧绸、羊皮等面料。旗女皇族命妇朝服与男子朝服基本相同,唯霞帔为女子专用,见图2-47。满族妇女日常以“连裳”为常服,最具特色的是“旗袍”,有左衽或右衽之别,光绪中期之后袖子渐宽,如图2-48所示为皇后凤袍。旗女平时着袍与衫,内穿小衣,外加坎肩,脚穿木底鞋,梳两把头,戴耳饰,系围巾,如图2-49所示为清代女子的装束。有时女子也着马褂,但不用马蹄袖。上衣多无领,穿时加小围巾,后来领口式样渐多。不同时期满族服饰组合有所不同,当时有不少旗女仿效汉族女子着服。汉族女子服饰有兜肚、贴身小袄、大袄、坎肩、披风、长裙、裤子等。
图2-47 清代女子霞帔(www.xing528.com)
图2-48 清代皇后凤袍
图2-49 清代女子装扮
侍婢或乡村劳动女子多着裤而少穿裙,上衣较长,外搭坎肩,腰间系带且下垂。如图2-50所示为清代女子裤子,如图2-51所示为清代汉族女子的右衽衫。云肩是普遍佩用的装饰物,披在肩上。镶滚彩绣是清代女子衣服装饰的一大特色,常在领、袖、前襟、下摆、衩口、裤管等边缘处饰以花边。如图2-52所示为清代女子对襟彩绣衫。
图2-50 清代女子裤子
图2-51 清代汉族女子右衽衫
图2-52 清代女子对襟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