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澍,字百瀹,号介侯,凉州府武威县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十月初一日出生在武威县城内吉府里(今武威市城内西小北街)。父名应举,是一个秀才,靠在蒙学教书维持生活。母亲张氏,是元朝驸马高昌王的后裔。
张澍先生像
嘉庆四年(1799年),张澍考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这年十月,请假省亲。嘉庆五年(1800年)从武威返北京。嘉庆六年(1801年)散馆,七月任贵州玉屏县知县。后又代理遵义县知县、广顺州知州。嘉庆八年(1803年)冬,他由贵州辞官到西安。因生活困难,嘉庆九年(1804年)正月,张澍应聘主讲汉南书院。这年秋天,回武威省亲。嘉庆十年(1805年),由武威到北京。秋天南下旅游大江南北。嘉庆十二年(1807年)冬回到武威。嘉庆十三年(1808年)春到十五年(1810年)夏,张澍主讲兰州兰山书院。十五年夏到冬,在武威闲居。十五年冬,到北京补官,因补官的人很多,他竟等待了约两年。在此期间,他到安徽萧县南李家楼堵塞河堤工地管理料场,因工作认真负责,河堤完工后,优先补了官。嘉庆十八年(1813年)二月,任四川屏山县知县。先后代理兴文、大足铜梁、南溪县知县。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冬,因父亲去世离任。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春回到武威。不久,寓居西安城内和乐巷。道光二年(1822年)春,由西安回武威释服。夏,返西安,又上北京。道光三年(1823年)秋,由北京返西安。道光四年(1824年)又上北京。道光五年(1825年)秋,任江西永新县知县。道光六年(1826年),代理临江府通判,因前任欠随漕道款,被革职。道光八年(1828年)四月任江西泸溪县知县。道光十年(1830年冬),辞职获准。从此结束了他的仕宦生涯。30年间,他实际为官的时间不足14年。道光十一年(1831年)开始,再次旅游大江南北。道光十二年(1832年),由南昌回到西安,这年他57岁。此后,除道光十四年夏、秋到武威扫墓一次外,一直住在西安,整理刊印他的著作。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五月初八日,张澍病逝于西安,享年72岁。(www.xing528.com)
张澍“才气无双,时惊以为异人。”清张之洞《书目答问》附录《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把他列经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就以张之洞的评价而言,经学方面的著述有《辑子夏易传序》《小序翼题辞》《说文引经考证·序》《四书问》《易经问》《子夏易传》《说文引经考证》《一切经音义引文异同》《诗小序翼》等。在史学领域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地方史志学的研究,二是姓氏学的研究。张澍对金石学的研究造诣很深,但他研究金石,目的还是为编纂地方史志服务。同时,张澍还是一位诗人,《养素堂诗集》收诗3051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