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阙,字廷心,一字天心,唐氏人(即党项族),世居武威。其父沙刺藏卜,在庐州做官,遂为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余阙很小就失去了父亲,自己教书来奉养母亲。元统元年(1333年),余阙考中了进士,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豪绅猾吏都惧怕他。州内农业歉收,缺粮的农民不敢向上级如实反映情况。余阙请示中书省批准,凡缺粮的农民,可以减免赋税,可以用代金交纳公粮,农民非常高兴。百姓自动凑钱给他送礼,表示感谢,他拒不接受。不久,余阙被召入朝,为应奉翰林文字,后改任刑部主事,对权贵不阿谀奉承,并向宰相上书揭露了权贵的劣迹,宰相不理,乃弃官归里。不久,又召他修辽、金宋三史,再次入翰林为修撰。拜监察御史,出任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广西山路险峻,农民交公粮往往要花费几倍于公粮的代价,余阙让农民用布帛代交公粮,大大方便了农民。湖南章宣慰给余阙赠送了一盒婆律香,余阙接过香盒一掂量,感到很重,怀疑有其他东西,坚辞不受,而盒内果然有黄金。章宣慰叹息说:“凡是我送过礼的达官,没有人推辞过;廉洁如冰壶的,只有余公一人啊!”复召余阙入朝,为集贤经历,迁翰林待制。不久,余阙又出任浙东道廉访司佥事。当地贪官污吏听到余阙来浙任职,多数都离职而去。衢州(治所在今浙江衢县)长官燕只吉台曾杀害过无罪的人,余阙将他逮捕入狱,依法治罪。上行台御史与燕只吉台有牵连,反给余阙罗织罪名,进行诬告,余阙遂弃官回家,适逢丁母忧。
至正十二年(1352年),江淮农民起义。行省平章政事脱忽儿不花秉承皇帝旨意,起用余阙代理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府佥事,分兵守安庆(治所在怀宁,今安徽潜山县)。至正十四年(1354年),安徽地区遇到了重大的自然灾害,余阙从他的薪俸中拿出了200石粮食,每天做饭给饥饿者吃。他又向中书省汇报,得钱钞3万锭,救活了许多人的性命。至正十五年(1355年)夏天下大雨,安庆城下水涌,余阙主持救灾,水势平息,秋天获得大丰收,军屯得粮3万斛。余阙考虑到兵士的吃饭问题已经解决,又深挖了没有水的护城壕,增修了城上的女墙,城外筑了三道大护城河,河内灌满水,环城构筑了木栅,城上盖起了望楼,加强了城内外的防御设施。
这时,淮东西城池都已陷没,余阙独守安庆。余阙旧日的朋友甘言受起义军委托,前往劝说余阙投降。余阙将甘言拉在外面,用铁链击打他的牙齿和脸颊,并斩于东门外。至正十七年(1357年)秋,余阙任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不久改任左丞,赐二品官的冠服,他愈发勤奋,发誓以死报国。有一天,余阙把将士们集合在旌忠祠,对他们说:“男子活着应该像韦孝宽,死了应该像张巡,不能为那些邪恶势力所屈服。”将士听了,感到气壮山河。(www.xing528.com)
至正十八年(1358年)正月的一天,赵普胜军围东门,陈友谅军围西门,饶州起义军围南门,各路农民起义军纷纷归附,战舰蔽江而下。陈友谅加紧攻西门,余阙亲自抵挡,分派部将在三座城门处督战。余阙身先士卒,斩首无数,他负伤十余处。忽然城中起火,余阙知道城已陷没,乃引刀自刎,年56岁。余阙死后,陈友谅具棺殓葬于安庆城西门外。
余阙在军务稍暇时,注释《周易》并率诸生在郡学会讲,将士都在门外听课。他很注重经学,对《五经》都有撰述。余阙还工于诗文,其弟子将其著述辑为《青阳山房集》五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