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汉元光元年(前134年)以来,汉武帝在击败匈奴,打通西域前后,凉州音乐就已经传入长安宫廷。汉武帝曾“以李延年典乐府,稍用西凉之声。”汉初,凉州一带主要为月氏人所据。月氏人亦称羯人,善骑射,好歌舞。“西凉之声”正是居住在凉州的月氏人所创造的音乐和舞蹈。
魏晋时期,中原战乱,内地人士纷纷迁徙河西,使儒学和中原地区的乐舞艺术等流入凉州并得以保存。同时,西域善眩之术,也随张骞通西域,经河西走廊,“始入中国”。西域乐舞开始传入河西走廊后,有的经过加工改造,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和舞蹈艺术。继而又流传至中原,并在隋唐时期被定为官方正乐。在流传过程中,天竺乐、龟兹乐、西凉乐和清商乐相与交融汇合,称为“四部乐”,盛誉于世。
清商乐是魏晋时期兴起的一种汉族传统音乐。《隋书·音乐志》记载:“清乐,其始即清商三调是也。并汉来旧曲,乐器形制并歌章古辞与魏三祖所作者皆被于史籍,属晋朝迁播,夷羯窃据,其音分散。苻永固平张氏,始于凉州得之。宋武平关中,因而入南,不复存于内地,及平陈后获之。高祖听之,善其节奏,曰:‘此华夏正声也。’”可知,西晋永嘉之乱后,一部分清商乐传入凉州,另一部分清商乐随着东晋政权传到江南。376年,前秦苻坚平定前凉之后,在凉州得到了清商乐,然后又流向关中地区。417年,刘裕灭后秦,占领关中一带,将清商乐带到了江南。从那时起,中原地区不复存在清商乐。杨坚灭南朝陈朝之后,又获取了清商乐,称之为“华夏正声”,“其乐器有钟、磬、琴、瑟、击琴、琵琶、箜篌、筑、筝、节鼓、笙、笛、箫、篪、坟等十五种为一部,工二十五人。”
天竺乐始于前凉张重华时期。《隋书·音乐志》记载:“天竺乐起自张重华据有凉州,重四译来贡男伎。”后来天竺国王子以僧侣身份游历河西,才真正传播了《天竺乐》。歌曲有《沙石疆》、舞曲有《天曲》。所用乐器有凤首箜篌、琵琶、五弦笛、铜鼓、毛员鼓、都昙鼓、铜钹、贝等九种,由乐工十二人演奏,舞蹈一般是二人舞。(www.xing528.com)
龟兹乐是吕光征伐西域时从龟兹带回,先在河西走廊流传,后传播至中原地区。北朝至隋唐间,风靡一时。齐隋之际,有《西国龟兹》《齐朝色兹》《土龟兹》等三部,舞曲有《小天》《疏勒盐》,歌曲有《善善摩尼》,解曲有《婆伽儿》。所用乐器除笙箫外,主要是鼓类,有毛员鼓、都昙鼓、腰鼓、答腊鼓、羯鼓、鸡娄鼓、琵琶、五弦、箜篌、铜钹、贝等十五种,舞蹈一般是四人舞。史载:“周隋以来,鼓舞曲多用龟兹乐。”
可见,凉州乐舞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处于领先的地位,西域乐舞经在凉州交流融合,然后在北方地区迅速传播,大大推进了中原地区文化艺术的丰富与变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