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凉时期,河西在东学西渐、西学东渐中所处的独特的文化地理位置,再加上大批学者的卓越建树,使当时的河西成为同时期整个北方地区文化最为繁荣兴盛的区域。特别是经学、玄学成就卓著,官私修史之风甚盛,天文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亦有特殊贡献。
(一)经学
五凉时期,经学大家辈出,学术成果丰硕。郭瑀的《春秋墨说》《孝经错纬》,刘昞的《周易注》是代表之作。张湛、宗钦、段承根以《左传》卦解《易》,阚骃注王朗《易传》,使“学者藉以通经”。《古今文字》是江式家族将中原学术与河西学术融会贯通、精心集撰而成的经学名著,也是汇集书法艺术的大观之作;其编撰方法是“撰集古来文字,以许慎《说文》为主,爰采孔氏《尚书》《五经音注》《籀篇》《尔雅》《三仓》《凡将》《方言》《通俗文》《祖文宗》《埤仓》《广雅》《古今字诂》《三字石经》《字林》《韵集》,诸赋文字有六书之谊者,皆以次类编联,文无复重,纠为一部。”
(二)玄学
汉晋时期,《老子》《庄子》《周易》合称“三玄”。河西学者多有治《易经》者,由易学及于玄学,所取得的成就填补了魏晋玄学的空白。《人物志》是魏晋玄学名作,刘昞通过作注将其介绍至河西地区。陈寅恪特别欣赏刘昞所注《人物志》,称:“刘昞之注《人物志》,乃承曹魏才性之说者,此亦当日中州绝响之谈也。若非河西保存其说,则今日亦难以窥见其一斑矣。”程骏与刘昞之间,还有一段关于老庄学旨、修身养性的谈话颇为著名。程骏对刘昞说:“今世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弗可以经世,骏意以为不然。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人若乖一则烦伪生,若爽性则冲真丧。”刘昞回答:“卿年尚稚,言若老成,美哉!”(www.xing528.com)
(三)史学
五凉统治者普遍重视史学,前凉最早建立史官制度,此后诸凉都遵循官修史书传统。后加之私人修史之风兴起,共同促进了史学发展。举凡正史、稗史、实录、起居注、风俗记等层出不穷,仅以《凉书》《凉记》而论就有数种。如刘庆的《凉记》、张谘的《凉记》、段龟龙的《凉记》、高道让的《凉书》和刘昞的《凉书》等。另外,还有喻归的《西河记》。这些种类繁多和内容各异的史书,成为后来北魏崔鸿撰修《十六国春秋》的底本。这些史书中,以北凉著作郎段龟龙的《凉州记》较著名。《凉州记》又作《凉记》,《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八卷。该书久佚,现存三种辑佚本中,以清代张澍的辑本影响较大。辑文20余条,主要记载后凉国主吕光有关史事及五凉时期河西地区的历史变迁、民族关系等。
(四)自然科学
五凉时期河西地区在文化多元、学术繁荣的背景下,自然科学也获得了一定发展,出现了一批对当时及后世影响较大的天文学和地理学著作。北凉玄始元年(412年)赵完成的《玄始历》,改订了以往19年置7个闰月的闰周,采用600年置221个闰月的闰周,使历法更为精密。北魏攻灭北凉后,《玄始历》取代《景初历》,直至522年为《正光历》所替代。《玄始历》传到南朝,祖冲之在编制《大明历》时,吸取了赵的研究成果。又如阚骃编撰的《十三州志》,共十卷,是一部全国性的地理总志,内容以汉代所设十三州为纲,系统介绍了各地的郡县沿革、河道发源及流向、社会风俗等地理现象。行世后受到当时和后世学者重视,郦道元《水经注》引用《十三州志》材料多达百余条。唐颜师古注《汉书》时,认为《十三州志》“精审有价值,因而独取其文为注。”刘知几《史通·杂述篇》论道:“阚骃所书,殚于四国。斯则言皆雅正,事无偏党者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