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宝鸡市渭滨区传统和新兴节日习俗及旅游人数增长情况

宝鸡市渭滨区传统和新兴节日习俗及旅游人数增长情况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渭滨区既有传统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习俗,也有新中国成立后新兴的元旦、五一、国庆等庆典习俗。渭滨区节日外出旅游人数明显增多。渭滨区清明前后上坟扫墓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仍在延续。旧时,渭滨区人在节日期间有登高、赏菊、佩戴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习俗。

宝鸡市渭滨区传统和新兴节日习俗及旅游人数增长情况

渭滨区既有传统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习俗,也有新中国成立后新兴的元旦、五一、国庆等庆典习俗。1999年,国家开始实行春节、五一、国庆7天长假制度。渭滨区节日外出旅游人数明显增多。随着对外开放,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舶来节日进入了区境内人的生活,尤其在青年人中十分盛行。

一、春节

是渭滨区人最重要的节日。进入农历腊月,人们便开始置办年货、购买新衣。腊月初八,时兴食腊八粥。腊月二十四前,要完成扫尘、浆洗、理发等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整理。除夕下午,家家都要贴春联,放鞭炮。正月初一,各家早起燃放鞭炮,争先开门,谓之“开门”。正月初二,新婚夫妻一起去岳父母家拜年。过年期间,城乡亲戚朋友相互走访拜年,气氛浓烈。1991年后,拜年方式呈多样化,除亲自上门拜贺外,还有寄贺年卡、明信片、发手机短信的。各网站推出在线拜年服务后,在线拜年在区境内部分群众中兴起。正月初五旧称“破五”,预示春节欢庆高潮暂告一段落,需外出务工、经商、求学、任职者,便准备行装启程。2000年后,友邻之间通过电话、发手机短信拜年已成时尚。

二、元宵

每逢元宵花灯佳节,渭滨区城乡多姿多彩的社火和观花灯的居民纷纷涌向城区。元宵节期间,城区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场面壮观,热闹非凡。晚上城乡普挂彩灯,或燃放烟花爆竹,或办灯谜晚会,或文艺演出。元宵节之夜,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表示家庭团圆、生活甜蜜。

三、清明节

又称踏青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主要是祭祖扫墓。渭滨区清明前后上坟扫墓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仍在延续。届时,为缅怀革命先烈,机关团体、学校师生列队前往烈士陵园敬献花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城乡居民在节前或节日当天到墓地焚香烧纸祭祀先人和已故亲人,远在外地工作和打工的人员,也都尽量赶回参加;对亲人坟墓进行培土整修,称为“添坟”。近几年来,渭滨区清明扫墓习俗越来越盛。

四、端午节

又名端阳、端五。时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这天,吃粽子绿豆糕是渭滨区重要的食俗;有的人家还要给儿童佩香囊,合家饮雄黄酒;家家户户要将艾蒿悬挂于门窗或供奉于神龛,表示驱邪祛毒。节前,晚辈要给父母、岳父母送节礼,长辈给年幼晚辈送衣帽,未婚女婿给岳父母送节,总称“送端午”。

五、中秋节(www.xing528.com)

又称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节日期间,渭滨区城乡亲友间互以月饼糕点水果馈赠;午餐多食饺子;晚餐设酒筵、月饼、果品之类,全家团聚赏月。远在他乡不能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晚辈,也要邮寄月饼至家。

六、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旧时,渭滨区人在节日期间有登高、赏菊、佩戴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习俗。节前,城乡亲友之间有“送花糕”的习俗。1986年,国家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此后,渭滨区开始举办适合老人的各种文体活动,各级领导到敬老院看望老人,送慰问品为老人祝福,召开“敬老爱老”主题庆祝会、茶话会,表达对老人的祝福。

七、除夕

即大年三十傍晚前贴对联、挂红灯、放鞭炮。是夜,渭滨区城乡家家户户要吃“团圆饭”。有家宴和酒店宴之分。席间,长辈要向未成年晚辈分发红包,名曰“压岁钱”。吃过年夜饭妇女们先把饭厅和厨房再打扫一番,然后做“压岁饭”,表示“年年有余”。晚饭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喝茶、吃点心、话旧迎新,通宵达旦,谓之“守岁”。1983年,中央电视台开始在除夕之夜举办春节联欢晚会。随着电视逐步普及,全家人一起观看文艺演出成为除夕之夜的新习俗。新年的钟声敲响时,人们便燃放鞭炮烟火“接年”,祝贺新的一年的到来。是夜,家中各处灯火通明,名曰“照岁”。2000年以后,一些家庭常在宾馆酒店吃年夜饭成为时尚。农村中还有在黎明“烤柏朵火”之俗。

渭滨区新的节日和纪念日有元旦、三八、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教师节、国庆节等节庆,境内机关、团体、学校均举行相关庆祝和纪念活动,而民间普遍不甚重视。

1991年后,西方舶来的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狂欢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情人节等节日在区境内逐渐兴起。情人节期间,青年互赠贺卡和鲜花,或跳舞、宴请助兴。

渭滨区回族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法图默节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