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阳石鼓初不见称于前世,至唐人始盛称之。韦应物以为周文王之鼓,至宣王刻诗。韩退之直以为宣王之鼓,在今凤翔孔子庙中。鼓有十,先时散弃于野,郑余庆置于庙而亡其一。皇祐四年,向传师求于民间,得之乃足。其文可见者四百六十五,不可识者过半。予所集录文之古者莫先于此,然其可疑者三四。今世所有汉桓灵时碑,望望尚在,距今未及千年,大书深刻而磨灭者十犹八九。此鼓按太史公年表,自宣王共和元至今嘉祐八年实千有九百一十四年。鼓文细而刻浅,理岂得存?此其可疑者一也。其字古而有法,其言雅颂同文,而诗书所传之外三代文章真迹在者,唯此而已。然自汉以来博古好奇之士皆略而不道。此其可疑者二也。隋时藏书最多,其志所录秦始皇刻石,婆罗门外,国书皆有,而独无石鼓。遗近录远,不宜如此,此其可疑者三也。前世传记所载古远奇怪之事,类多虚诞而难信,况传记不载?不知韦韩二君何据而知为文宣之鼓起勇气也。隋唐古今书籍粗备,岂当时犹有所见而今不见之耶?然退之好古不妄者,予姑取于以信耳。至于字画亦非史籀不能作也。嘉祐八年六月十日书。
重修石鼓寺记 清·高奋翥
石鼓之迹,邑乘载之详矣。其由来迁徙,亦时见于他说。唐韩昌黎有石鼓歌及今世所刻石鼓文,予少时读之,尝以未获亲见其物为恨,而此山即其旧置之所也。山去邑东南十余里,蜿蜒南来,如蛇龙然,自鸡峰而下逼临渭水。其山之阳有寺,颓废有年,荒烟蔓草,荆榛满目,遥望之,不啻寒郊一荒塚耳。父老尝曰:‘此古之大刹也,昔之石鼓实出于此。’丁卯冬,居人谋重修焉。披荆棘,除荒秽,伐木斩板,磨砖石;为构佛殿三楹。阅岁而功告竣,遂求记於予。予曰:‘石鼓名迹也,构佛殿毋乃有误乎!’佥曰:‘自昔已然,今之父老犹有能言之者。且寺有常住地若干亩,僧会司岁催其租。’予曰:‘然则胡为而犹以石鼓名也?’佥曰:‘仍其旧也。’予闻之而疑,疑而终且信曰:自古贤人君子卓立於世,其生卒里居以及转徙流寓,后之人未尝不爱之、惜之,乐识不忘,虽历世而犹不忍没也。而况周宣主之蒐狩,太史籀之纪载,作石鼓以志中兴之盛者,其地乃在是哉!虽为佛寺仍以其名名之也宜也。至古人寄迹之所,往往有极为名胜,入其中而为释道家之神祠者,唐宋元明以来多有之矣。寺虽无於石鼓之意,而犹幸不没石鼓之名,则凡瞻谒佛像而洁诚拜礼者,顾兹寺之名,当思石鼓之所以作,而翻然悟,蹶然兴也。谨为之记。(www.xing528.com)
嘉庆十三年岁次戊辰仲冬月榖旦
邑丁卯科副榜高奋翥薰沐撰文并书丹
本堡会首 赵 绶 马登科 程 泰 秦 川 吴 盛 曹天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