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宝鸡市渭滨区志中石鼓的最早发现地

宝鸡市渭滨区志中石鼓的最早发现地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史之乱后,由于种种原因,石鼓被搬迁,因而,中晚唐后的研究者多依《元和郡县图志》之说,并把“天兴县南二十里”当作最初的出土地。综合以上资料分析,无论从史籍记载,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制作缘由及民间传说看,‘陈仓北阪’即现渭滨区石鼓镇石咀头村,石鼓山都应是‘陈仓石鼓’的最初出土地。也可能是石鼓原料的采集地和制作地。

宝鸡市渭滨区志中石鼓的最早发现地

石鼓最初发现于何地,是石鼓研究中争论较多的焦点之一,研究中争议主要集中在两处地方,一处即“陈仓之野”,盛唐时代的学者李嗣真、张怀瓘,诗人杜甫等均持其说,无人异议。李嗣真《书后品》:“仓颉造书,鬼哭天廪,史籀堙灭,陈仓籍甚。”张怀瓘《书断》:“甄酆定六书,二曰奇字是也,其迹有石鼓文存焉,盖叙宣王狩猎之所作,今在陈仓”。杜甫《赠李潮八分小篆歌》:“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杜甫所称“陈仓石鼓”,更可能是他於至德二年(757)从长安逃到凤翔见唐肃宗时的见闻。安史之乱后,由于种种原因,石鼓被搬迁,因而,中晚唐后的研究者多依《元和郡县图志》之说,并把“天兴县南二十里”当作最初的出土地。但南宋学者王厚之在《复斋碑录》中仍明确指出“其鼓有十,其初散在陈仓野中”。这里就把石鼓的最初发现地与后来的搬迁地说清楚了。

现存明清的地方史志资料多采用陈仓石鼓山说,明代李贤等编撰的《大明一统志》卷三十四“山川”载:“石鼓山在宝鸡县南二十里,山麓旧有石鼓者十,相传周宣王时所凿,唐韩愈、宋苏轼俱有石鼓歌,石鼓今在国子监。”其后《文渊阁四库全书·陕西通志》卷十,清乾隆二十九年《宝鸡县志》均明确记载“石鼓出县南(今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鼓山)十五里山麓”。

近代、当代不少研究石鼓的学者,其中不乏有影响的大家,仍主张“陈仓之野”说。罗君惕《秦刻石碣考释》:“十碣当秦汉之际,散在陈仓田野。”任熹《石鼓文概述》:“石鼓出土于陈仓田野中,始见著录于唐苏勖《叙记》及李贤《后汉书》邓骘传注。”(www.xing528.com)

在宝鸡市博物馆任馆长多年并对石鼓进行过深入研究的李仲操先生在《石鼓最初所在地及其刻石年代》(考古文物1981年2期)一文中认为:“从调露到至德二年(杜甫至凤翔)将近七十年的时间里,石鼓地址只是‘陈仓’一种说法,这证明石鼓最初所在地是在陈仓。至德以后,石鼓地址出现雍城南之说,雍城南不是石鼓的最初地址,是搬迁后曾经存放的地方。元和年间,又出现石鼓在天兴之说。《元和郡县图志》‘天兴’下云:‘石鼓文在县南二十里许,石形如鼓,其数有十,盖记周宣王田猎之事,其文即史籀之迹也。’近代研究石鼓文的学者根据这一记载认为天兴县南二十里许,就是石鼓的最初所在地。《元和志》成书于元和八年,比窦蒙晚五十多年,比李嗣真晚一百二十多年,石鼓当窦蒙时已被搬迁过了,《元和志》只能是记当时石鼓的实际所在地,而非最初所在地。从上述著录来看,石鼓最初是在陈仓,到窦蒙时石鼓搬到雍城南某地,到元和八年,石鼓又被放置在天兴县南二十里许。这是郑余庆把石鼓移置于凤翔孔庙以前石鼓的被搬迁的历史……,综上所述,石鼓最初所在地是在陈仓石鼓山,即今宝鸡之石嘴头。”

李仲操又在《石鼓出土调查记》(载《渭滨文史资料》第七辑)一文中进一步分析了石鼓山的地貌及与秦人猎祭活动的关系。指出:“石鼓山在宝鸡市郊东南十余里的渭河南岸,现归渭滨区管辖。”这里当陈仓山(即鸡峰山)的北阪,隔渭水与秦汉时的古陈仓城相对,距隋唐陈仓城也不远,它确实在“陈仓之野”。石鼓山的地名由来已久,梁刘昭《续汉书·郡国志》陈仓下注有‘《三秦记》曰:秦武公都雍,陈仓城是也。有石鼓山,将有兵此山则鸣。’《三秦记》是汉代著作,可见汉代前陈仓就有石鼓山了。《史记·封禅书》载:‘作鄜畤后九年,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谓‘宝鸡神祠在汉陈仓故城中,今陈仓县东。石鸡在陈仓山上,祠在陈仓城,故言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史记·封禅书》还载:‘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水经注》载:‘秦宣公四年作密畤于陈仓北阪,祀青帝焉。’《史记》记载的春秋时代秦公在渭河南,陈仓山北阪的这些活动,其地望正当石鼓山。可知这块地方是自春秋以来,秦人猎祭活动最频繁的一个地点。当地民间传说,石鼓就是从这里挖出来的,敲时声音很大,京城皇帝听见,就把石鼓搬走了,这一传说,也与石鼓被搬迁的事实吻合。综合以上资料分析,无论从史籍记载,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制作缘由及民间传说看,‘陈仓北阪’即现渭滨区石鼓镇石咀头村,石鼓山都应是‘陈仓石鼓’的最初出土地。也可能是石鼓原料的采集地和制作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