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宝鸡市渭滨区志:炎帝文化的全市统一行动

宝鸡市渭滨区志:炎帝文化的全市统一行动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说亦为当前多数炎帝研究者所采用。此后,在市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逐步把各界群众缅怀炎帝、研究炎帝文化的愿望变成全市有组织的统一行动。从1993年起,宝鸡市连续举办了多届炎帝节,由社科联牵头组织的“炎帝与姜炎文化国际学术研究会”也同时召开。嗣后,经市委、市政府同意, 1993年8月,中国宝鸡首届炎帝节期间举办国际性的“炎帝与姜炎文化研讨会”。

宝鸡市渭滨区志:炎帝文化的全市统一行动

明以前虽有多部经传、史籍、诸子百家著作记载炎帝史籍,但涉及具体地域时,地名方位有时难以确指。至明李贤(1652~1683)奉敕修撰《明一统志》,在卷三十四凤翔府宝鸡县一节,方首次载明“姜氏城,在宝鸡县南七里,城南有姜水”。《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母有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感神龙而生炎帝,长于姜水,即此。其后康熙乾隆《宝鸡县志》皆依其说,即以今之清姜河为《帝王世纪》所指之姜水,以今之姜城堡为姜氏城。此后,民国所编的《宝鸡县志》及其后的《最近宝鸡乡土志》亦采纳其说。此说亦为当前多数炎帝研究者所采用。

民国时期,受疑古思潮影响,顾颉刚在其著作《古史辨·自序》中也曾提出过“神农、黄帝不过是想象中的人物”,但徐旭生等一些学者通过到宝鸡姜城堡一带实际调查,收集民间传说,并与当地大量的史前遗迹相互印证,第一次以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得出“炎帝氏族发祥地在今陕西境内渭水上游一带”的结论,令人信服。

当代宝鸡炎帝文化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时宝鸡秦川机床厂退休干部夏国祥(神农镇夏砑壑村人)爱好古史,多次深入天台山考察炎帝遗迹,搜集整理流传于神农镇周围农村的炎帝民间传说,他的探究也得到时任区文化馆馆长张德文的支持。其后,宝鸡市群众艺术馆的任永华、李晨依据这些传说于1988年编辑出版《炎帝的传说》。市地方志办公室梁福义、何志虎在其编著的《宝鸡史话》《宝鸡五千年》两本书中也分别写到了炎帝。这些资料和成果的问世,可以算是宝鸡炎帝文化研究的前奏。(www.xing528.com)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国内炎帝研究热的兴起和民间寻根问祖热的推动。1989年12月,由宝鸡市社科联、市文化广电局、市民盟、市历史学会发起,联合召开 “宝鸡市首届炎帝与姜炎文化学术研讨会”,正式揭开了宝鸡市炎帝与炎帝文化研究的序幕。此后,在市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逐步把各界群众缅怀炎帝、研究炎帝文化的愿望变成全市有组织的统一行动。由市政府出面组织,驻地企业赞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炎帝祠。宝鸡市桥梁厂与渭滨区神农乡联合,重建炎帝陵。宝鸡市学者率先成立 “炎帝与宝鸡课题组”,后又成立“宝鸡市炎帝和姜炎文化研究会”。从1993年起,宝鸡市连续举办了多届炎帝节,由社科联牵头组织的“炎帝与姜炎文化国际学术研究会”也同时召开。炎帝节期间,全国各地客商云集宝鸡,海内外专家学者也闻风而至。对宝鸡的炎帝与姜炎文化研究极为关注并倾注了自己研究心血的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考古学家石兴邦曾多次亲临宝鸡,与广大学者共同讨论“炎帝故乡在宝鸡”的许多重大课题,帮助作者修改论文。宝鸡学者不断向社会和学界奉献研究成果,截至1997年底,在报刊发表的文章共有200多篇,著作4部,论文集2部,史学论文集1部,故事集1部,涉及历史考古、民族、民俗人类等多个学科。仅前10年先后召开了以炎帝姜炎文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7次,座谈会4次,“宝鸡是炎帝故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正如历史学家何光岳所说:“宝鸡是炎帝故里,是姜炎文化的发祥地这是谁也争不去,夺不走的。”

1989年12月召开的首次炎帝与姜炎文化研究会虽为市内专家参加的规模较小的会议,但达成一个重要共识“炎帝于姜水成”,姜水,无论是指清姜河还是指岐水,都在宝鸡境内,宝鸡为炎帝发祥地的地位毋庸置疑。此后,1991年3月,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又联合召开市内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炎帝与姜炎文化座谈会”,拟定出宝鸡市今后一个时期炎帝、姜炎文化研究规划,提出“一年见成果,三年走出陕西,五年走向全国,影响海内外”,以及要把宝鸡市建成炎帝、姜炎文化研究中心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明确研究任务,决定由张序民、霍彦儒、梁福义、刘方、葛祥邻、何志虎、刘华、张天思八人组成“炎帝与宝鸡课题组”。同年7月,由市社科联派遣霍彦儒、张序民、梁福义、刘华4人前往湖北、湖南等地考察炎帝遗迹,进行学术交流。随后,经历半年的学术研究和紧张撰稿,于1991年11月由张岂之作序的《炎帝姜炎文化》一书在1992年7月出版。该书虽就炎农神农氏的基本方面做了探讨性梳理,但确属宝学的发轫之作,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其后,《宝鸡社科通讯》开辟“炎帝与姜炎文化栏目”,研究炎帝与姜炎文化的“热点”开始在宝鸡学术界形成。嗣后,经市委、市政府同意, 1993年8月,中国宝鸡首届炎帝节期间举办国际性的“炎帝与姜炎文化研讨会”。会前,经张岂之提议,于6月份召开预备会,对提交的论文进行交流修改。在此期间,由梁福义、霍彦儒等人历时四个月搜集编撰的《炎帝史料辑录》出版付梓,为炎帝和姜炎文化研究提供丰富、翔实的古今文献资料。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就“炎帝的发祥地”“姜炎族的迁徙”“炎帝功绩”等问题深入进行研讨,对“宝鸡是炎帝故里”这一命题达成共识,对姜炎文化的内涵进行初步探讨。这次研讨会及其后多次召开的炎帝与姜炎文化国际研讨会,不仅对宝鸡市的社科研究,尤其是炎帝与姜炎文化的研究是一个有力的促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确立、宣传“炎帝在宝鸡”,提高宝鸡知名度,促进经济和旅游文化的发展起一定的积极作用。1995年6月,霍彦儒、郭天祥二人以丰富的资料,翔实的论证撰写出版《炎帝传》。2006年,按照省地方志办公室的安排,将《炎帝志》编撰纳入省地方志序列,成立以霍彦儒为主编的7人编写组,经过3年不懈努力,经过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北京专家及中国地方志办公室专家终审, 2009年10月,以陕西省志第八十卷正式发行。《炎帝志》11章37节105万字,是迄今第一部全面、系统、完整记载炎帝史迹的专志。《炎帝志》的出版发行是陕西省和宝鸡市20年炎帝和姜炎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次总汇和开拓,将为以后的炎帝和姜炎文化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