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宝鸡市渭滨区志:炎帝家族的传承与炎帝文化

宝鸡市渭滨区志:炎帝家族的传承与炎帝文化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氏族联盟成员已不再称呼其名,而尊称为“炎”。二是作为姜炎族首领的称谓,具有传承性,为炎帝部落世代首领所沿用。四是称谓还代表了他及其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所发生的文化现象,即炎帝文化,在宝鸡则称为姜炎文化。后人以其行为特征称炎帝为烈山氏。世代通婚,所繁衍的炎黄子孙,成为绝大多数中华民族成员的共同祖先。

宝鸡市渭滨区志:炎帝家族的传承与炎帝文化

一、称谓

传说炎帝名轨,又名石年。因“火师而火名”,故称为炎帝,亦称“赤帝”。炎帝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大限度地利用了火,发明了利用火的技术,使火更加卓有成效地为部落服务,这表现为灶的改进、火种的再生、火耕农业的推广,熟食的普遍化和“火疗”的使用等。所以,氏族联盟成员已不再称呼其名,而尊称为“炎”。但那时还没有“炎帝”这个称呼。至于“炎”和“帝”连在一起。如《白虎通义·号》云:“德合天地者称帝。”是五德学说出现后才有的附会。

炎帝称谓,含义有四:一是炎帝为具体的历史传说人物,从多种史籍来看,炎帝是有名有姓又有出生、死葬地,有妻子又有世系传承,其事迹具体实在,不像神话那样空泛,充满神异。二是作为姜炎族首领的称谓,具有传承性,为炎帝部落世代首领所沿用。三是称谓具有时代内涵。传说炎帝传代有八世、十七世、七十世之说。其所处时期正是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过渡,其生产活动方式已由采集和渔猎转向农耕。而炎帝是承上启下、带领氏族率先进入农业文明的代表人物,又首创“刀耕火种”,故炎帝为身号,神农为世号,合称“炎帝神农氏”或“神农氏炎帝”。四是称谓还代表了他及其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所发生的文化现象,即炎帝文化,在宝鸡则称为姜炎文化。

二、尊号

神农氏 《逸周书·尝麦》《周易·系辞下》《淮南子·主术训》《史记·五帝本纪》《搜神记》《史记·补三皇本纪》等载:炎帝又名神农氏,含义有二:其一为农业文明的发现者,贡献特殊,后世称其为“神农”。其二,称谓具有时代特征,不仅是原始社会在农业生产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氏族、部落的尊号,也是后世对原始社会发明农业的阶段的代称。

农皇 《通志》卷一载:炎帝亦曰“人皇”。战国诸子在构想远古至战国历史时,也依皇、王、帝顺序排列。对“皇”的解释,古人说是君,是美,是大,是“天人之总,美大之称”。亦有管理天下之意。《春秋命历序》云:“有神人,名石年,苍色大眉,戴玉理,驾六龙,出地辅,号皇神农。”由此,古史学家又将发明农业、功德无量的炎帝,称为“农皇”或“人皇”。

连山氏 《帝王世纪》云:“炎帝又曰连山氏。”另有一说,“连山”实为“厉山”“烈山”之音转。

烈(列、厉)山氏 孟子释:“烈山泽而焚之。”其意是放火烧山,便于耕种,即“刀耕火种”。此原始耕作方式,为炎帝所发明。后人以其行为特征称炎帝为烈山氏。

伊耆(祁)氏 伊耆(祁),一说为炎帝之号,因在伊(今河南伊川)、耆(今山西长治)称“诸侯”而得名。传说炎帝初建国于伊,伊继承的是耆国,二者合称之,故炎帝又号伊耆氏。《皇王大纪》称其为“伊祁氏”。《竹书纪年又证》(清·雷学淇著)载:“耆是姜姓国名,炎帝之祖先为伊耆氏,故亦称伊耆氏。”实际上炎帝号伊耆氏,可能是其以国(或为部落)名称号。又说,伊耆氏为炎帝之姓。

大庭氏 《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一载:“曲阜县,古炎帝之墟。”大庭氏为古国名,炎帝居大庭。大庭氏居地,当在今山东曲阜,炎帝东迁后曾居此,后世称“大庭氏”。“庭”,即粮仓、粮库之意。说明炎帝时代,粮食生产已经很丰盛。又说大庭氏为炎帝时诸侯,其在轩辕前。

朱襄氏 《吕氏春秋·古乐》高诱注云:“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别号。”《帝王世纪》等书均将朱襄氏列在女娲后。传,伏羲臣子“飞龙氏”即朱襄氏,伏羲曾命“飞龙氏,造书契(刻画符号)”。说明伏羲氏时已有朱襄氏,其在炎帝前已衰亡。传说炎帝带领部分族人徙陈(今河南淮阳)后,亦称为朱襄氏。原因有二:一是说炎帝教当地族民农耕,发展农业;二是炎帝在此变结绳记事为“造书契”。

魁隗氏 《路史》云:“炎帝号魁隗氏。”另说,魁隗氏为炎帝名,并非号。《通志》等书认为:炎帝之母妊姒在常羊山与神龙相遇,感生赤帝(炎帝),又名魁隗。《通鉴外纪》则将魁隗分为帝临、帝魁。又说,魁为炎帝子孙辈,非其名。(www.xing528.com)

三、家世

父母族 《国语·晋语》云:“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两氏族为黄、炎二帝的父母亲族。世代通婚,所繁衍的炎黄子孙,成为绝大多数中华民族成员的共同祖先。

父少典氏 何光岳考证:少典氏先后娶有蟜氏女生炎帝、黄帝,炎帝传八代五百余年。少典氏娶有蟜氏女生黄帝的时间应在炎帝第八代之后。因时处母系氏族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故炎帝之父未留下名字只能以氏族名代替。

母任姒 《竹书纪年·前编》说:“炎帝神农氏:少典之君娶于有蟜氏之女,曰安登,生神农。三日而能言,七日而齿具,三岁而能稼穑。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妊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氏焉。”

女登在宝鸡亦有传说。女登出生后,人面猿身,满身红毛,确有猿猴返祖之形。女登长大后,虽红毛满身,可容貌娇美,动作灵敏,爬山越岭,攀树登高,恰似猿猴,父母爱如明珠。少典根据她的长相和动作技能,起名女登,俗谓猿女。因她能辟邪救人,广施慈善,而受后世的尊敬。凤翔县尹家务乡槐原村很早以前就建有女登祠。每年正月二十六日为古庙会,相传为女登寿辰。

妻子 《山海经·海内经》云:“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生降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曀鸣,曀鸣生岁有十二。”听即听。《帝王世纪》云:“炎帝……纳奔水氏女,曰听,生帝临魁(或作魁),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厘(来),次帝哀,次帝榆罔,凡八世,五百三十年。”《史记·补三皇本纪》中,则多记载一世: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轩辕兴。《通志·三皇纪一》载:“神农人身牛首,纳莽水之氏,曰听,生临魁……”“莽水”即“赤水”之误。

女儿 在传说中,炎帝之女有“帝女桑”、精卫、女娲、瑶姬和“炎帝少女”等。

帝女桑,为南方蚕丝之神。精卫,名曰女娃,《山海经·北次山经》载:“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瑶姬,亦名女尸,又称巫山之女,帝之季女也,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一说为夏帝之女。女娲,炎帝女,谓其为“铁飞之异”,其名见《河图》《太平御览》。还有一名跟“赤松子”学道成仙的“炎帝少女”。

诸孙 传说中有“共工”,为祝融降处南方后所生,尧时为当时“四凶”之一,被流放于幽陵。“四岳”,即太岳,为炎帝族最杰出的人物。一直住在炎帝族最古老的活动中心——宝鸡地区。助大禹治水有功,建姜姓吕国。“祝融”,传为“南方之神”。“后土”,亦曰句龙,为“共工”之子,治水有功,后人祀以为社。汉武帝元鼎四年,始立后土祠于汾阳。“夸父”传说为“共工”之子,“后土”之孙,《山海经·大荒北经》云:“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邓林”即桃林。还有“伯陵”“ 灵恝”“ 缙云氏”等,多见于《山海经》记载。

世系 《帝王世纪》云:“炎帝……纳奔水氏女,曰听,生帝临魁,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厘(来),次帝哀,次帝榆罔,凡八世合五百三十年。”《史记·补三皇本纪》说:“……帝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两处相比,后者多“帝克”,余均相同。《通志》谱系为:帝临魁,在位八十年(或云六十年)。帝承嗣,在位六十年(或云六年,一本承在临魁前)。帝明,嗣位四十九年。帝直,嗣位四十五年。帝厘,嗣位四十八年。帝哀,嗣位四十三年。帝榆罔,嗣位五十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